活躍增長僅為餓了麼三分之一,資本枷鎖下美團如“困獸之鬥”?

活躍增長僅為餓了麼三分之一,資本枷鎖下美團如“困獸之鬥”?

作者 / 周興斌

王興曾經說,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雖然未來如何仍然猶未可知,但對於美團來說,2019年確實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近日,Analysys易觀發佈了一份《中國餐飲商超數字化實踐洞察2020》(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顯示,2019年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突破7274億元,與此同時,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消失殆盡,外賣行業增長已經接近天花板。

2019年的美團在不斷的陷入困境,過時的“流量盈利”模式下美團正在束縛自己的手腳,最終成為受多重增長困境鉗制的一頭“困獸”,難以實現存量時代的效率式增長。進入存量時代的美團,正在面臨著流量紅利枯竭後的增長困境。

“資本枷鎖”下,美團陷入“存量增長困境”

此前美團發佈的2019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美團增長放緩,商家同比增長為0,也就是說,相比第二季度,美團的商家數量沒有任何增長。與此同時美團點評的競爭對手餓了麼口碑卻藉機“雙11,雙12”獲得的大量新增用戶、商家增長。

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接入餓了麼口碑數字化服務的商戶數翻了一倍,餓了麼口碑從2018年合併成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後,一年時間就新增了近1億用戶。

活跃增长仅为饿了么三分之一,资本枷锁下美团如“困兽之斗”?

此前,據36氪從接近餓了麼人士處獲取的信息,2019年間,餓了麼年活躍用戶增長率過50%。而美團方面,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6月,美團點評年度交易用戶正增長率為18.4%遠低於餓了麼。競爭對手的存量增長給美團帶來的巨大的壓力。

Questmobile數據顯示,至2019年12月31日,包括外賣、到店、酒旅、單車等在內,美團全平臺日活用戶數6985.86萬,同期餓了麼外賣日活用戶數1097.03萬,但並不含餓了麼在支付寶端、淘寶端的用戶數。上週網上傳聞美團是餓了麼的6倍,業內普遍認為此說法是“數字笑話”。

根據美團2019年Q2財報顯示,美團於第二季度首次實現盈利,但實現盈利的美團的也因“頗具爭議”的盈利方式“失去了人心”。要知道2018年美團還處在淨虧損高達1155億元的盈利困境之中,而其2019年第二季度扭虧為盈的“秘訣”則在於“畸高”的商家抽成、“控制”騎手收入等方式實現。

據美團2019年Q2財報顯示,在美團的營收構成中,商家抽傭成為其利潤主要貢獻部分,據悉,整個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抽傭收入高達154億元,平均美團抽取商家傭金1.7億元,在美團扭虧為盈中起到了絕對的主力作用。

2019年11月,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在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一些美團商家抽傭比例從12%漲到22%。事實,22%的抽成只是在四五線城市,部分城市的美團商戶抽傭比例已經上升至26%,有從事餐飲行業人士表示,整個餐飲行業的利潤率最高也不會超過30%,很多商家的利潤率均不超過26%,因此,有不少商家抱怨稱,“辛辛苦苦賺的錢全給美團抽走了”。

商家方面,美團高抽傭下,許多商家表示“不堪重負”,部分商家紛紛逃離,現有美團商戶對平臺的怨氣也在不斷積累,畢竟對於商家而言,美團的抽走的是自己的辛苦錢。據此前媒體報道,目前許多美團商家會以優惠券,或微信群紅包的方式私下鼓勵用戶繞過平臺方下單,從而避免有限的利潤空間被美團高額抽傭擠壓。

騎手方面,美團營收需求導致考核制度的調整也引發騎手們反彈,此前有媒體報道,在廈門一度有騎手試圖以停止接單的方式,抗議美團“悄悄”降低收入。有美團騎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單價是“一年一年慢慢降低的,(2019)春節之後,眾包騎手價格調整至1.5公里每單4.5元,每增加500米,多收入5毛錢。”

活跃增长仅为饿了么三分之一,资本枷锁下美团如“困兽之斗”?

2019年12月,武漢一家商場內,一名美團外賣騎手持刀殺人的錄像被媒體曝出,關於其背後的原因,有人稱是由於差評,也有說法是因為騎手在取貨時與店員發生了口角。事件的真實原因究竟如何,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此延伸出的“差評恐懼”已經在逐漸成為事實。

有用戶直言,即使對方的服務再爛,現在已經不敢對美團的商家或者騎手有任何的差評。對美團來說,這樣的用戶體驗是作為第三方運營服務平臺不可預知的,事實上,美團的“抽傭式”盈利是有沉沒風險的。

一方面,平臺方盈利意味著商家、騎手乃至用戶三方利益的出讓,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與平臺方的矛盾被轉嫁至商戶與騎手,騎手與用戶之間,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這樣的矛盾會更加凸顯。

在資本的增長需求催動下,美團不得不謀求迅速盈利,而通過雙邊漲抽傭的方式使得其陷入用戶、騎手、商家、矛盾的多重困境。深究困境的背後,則是其流量盈利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的表現,第三方平臺還是需要通過效率提升實現盈利,“流量稅式”的短期主義,無疑是自斷後路,而這也是美團陷入“存量增長困境的”的關鍵所在。

效率型增長時代,平臺需要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曾經提出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如果組織和企業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就能實現持續增長。

活跃增长仅为饿了么三分之一,资本枷锁下美团如“困兽之斗”?

第二曲線可以是一種新的業務,也可以是一種創新的模式。存量時代平臺的增長需要開拓新的增長曲線,而美團新業務收縮,酒旅出行被夾擊,第二曲線增長受阻,則成為美團增長困境的B面。

新業務方面,據公開數據顯示,自美團收購摩拜以來,為美團帶來了大額虧損,據此前招股書數據顯示,僅僅在2018年4月的一個月內,摩拜就產生了4億元的毛虧損,一方面主要因為單車折舊損失巨大,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方面補貼投入也造成了大量虧損。預計這一虧損在2019年財報中仍將持續。

在網約車業務上,目前,美團大幅縮減了對網約車的補貼,雖然改善了部分虧損,但美團網約車要想實現盈利則是難上加難。作為典型的高集中度的行業,滴滴已經搶佔了市場主導地位,美團要想顛覆滴滴幾乎不可能。

其次,主導網約車行業的滴滴仍未實現盈利,取消補貼後的美團想盈利更是遙遙無期。網約車業務對於美團來說無益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於美團來說,餐飲之外的配送服務似乎看來一個不錯的增長點,一方面,在非就餐時間段可以高效利用已有配送網絡,另一方面零售市場也是拓展業務邊界的嘗試。但作為新零售“後進生”,美團必然會面臨阿里系的競爭和鉗制。

2019年4月,據新京報報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位於常州、無錫等多地的門店正式停業,對此,美團方面表示小象生鮮在進行試點期內的調整。

事實上,美團新零售業務的探索也很難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一方面,隨著競爭壓力增大,必然需要更多資金做長期投入,而如今資本催動下的美團迫切需求盈利,另一方面,廟大了難免會水淹,業務線越多,首尾越不能兼顧,反而進一步拖累營收增長。

酒旅業務方面,2019年下半年,酒旅業務開始重新成為美團強調的增長點,一方面,相比線下門店單價,美團的低價訂單更有優勢,另一方面,與OYO酒店的戰略合作也帶來一定增長。

但事實上,儘管美團酒旅業務發展迅速,但在中高端訂單方面與攜程還有較大差距。據悉2018年美團到店、酒旅業務交易金額為1768億元,而攜程方面2018年酒旅業務交易額則為7250億元人民幣。相較之下美團的高端客群數量較少,客群結構單一的弊端有所顯現。

活跃增长仅为饿了么三分之一,资本枷锁下美团如“困兽之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與OYO的合作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此前OYO也被多家媒體爆出商戶上門討錢的情況,美團與OYO合作的增長空間仍不容樂觀。

存量時代的增長,必然是效率型增長,因而,以商家端的數字化改造提升效率才是實現第二曲線增長的正確方式。而在數字化賦能上,美團還是個“新晉玩家”,一方面自身數字化能力不足,需要騰訊深度賦能,更不用說“技術賦能商家”了。而競爭對手方面,餓了麼口碑提出新服務,加速搶佔本地生活商家數字化轉型的市場。

活跃增长仅为饿了么三分之一,资本枷锁下美团如“困兽之斗”?

美團需要一場變革,即突破流量型增長的帶來的各種瓶頸,比如,如何在保障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實現用戶和商家增長。新業務二次曲線增長、數字化賦能的效率增長都是破解增長難題的關鍵,而不幸的是,在數字化效率增長上,對手已經走在前面,而創新業務則面臨實質性“失敗”的局面,未來的美團命運幾何,猶未可知。

結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以流量生態起家的美團曾經因流量紅利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而如今卻陷入流量型增長的現實困境。存量時代的美團猶如一頭“困獸”,在資本催動下,受困與盈利導向下的用戶、商家、騎手、數字化能力等多方面制約,顯而易見的是,對於美團來說,要實現未來的增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周興斌,系資深媒體人、知名科技自媒體。2017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電商新零售、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等相關互聯網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