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考慮到遊戲的公平性和可玩性,沒有加入變態的組合方式,神算、神將、飛將等這些特定人物暫時沒有加強。目前更新的是部分角色的部分技能組合,讓他更適應歷史本身角色能力,小生會持續進一步完善歷史人物對應的技能,並結合史實闡述。


1.技能 - 【深算】 = 【虛實】+【看破】 l 對應將領 - 司馬懿
【深算】 - 對智力比自己低的敵方部隊施展所有計略必定成功,且被施展時必定識破

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解釋:司馬懿大家都很瞭解了,第一印象此人城府深不可測,但表面上誰都看不出來。作者看過不少影視作品裡的司馬懿,深藏不露到連自己的兒子可能都猜不出他爹的真實想法。當然,如果沒有這個能耐,司馬懿也不可能輔佐曹家三代君主,不但沒有死於政治鬥爭之下,更是最終掌握實際大權。這一點【虛實】這個技能非常合適(虛實:對比自己智力低的對手計略必定成功)腦子不夠用的人,根本就搞不清司馬懿的真實目的,耍的人團團轉,最終到死對方都不知道誰給他的致命一刀。此時,鏡頭快速對準張郃將軍。。。一萬個草泥M蹦過

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歷史上司馬懿對於事情的發展基本都是看的非常深入,有著及其敏銳的洞察力。無論看人、看事都可以看到背後的根源。特別是在其晚年篡權就是一場基於人性洞察的豪賭。司馬懿的一生,始終保持“告成歸老,待罪舞陽”的心態,總能逢凶化吉。善於韜光養晦,面對曹操的多疑,曹丕的刻薄,曹睿的內嫉,司馬懿自持得當,保全自己。【看破】這一技能在他身上可謂是淋漓盡致。(看破:必定識破智力比自己低的地方部隊所施展的計略)
最後說說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對決。歷史上此二人有過兩次史書可考的對決,還有一次因為爭議較大,暫且擱置。這幾次對決諸葛亮在早期都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司馬懿深知蜀軍軟肋,使用【看破】技能堅守防線拒不迎戰,搞得諸葛亮一點辦法都沒有,甚至送來女人的衣服挑釁也無動於衷。
諸葛亮死後留有一計,蜀軍秘不發喪,整軍後退。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中計以“窮寇莫追”為名撤退,從而留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談。對此,司馬懿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這一點看諸葛亮的【神算】技能可謂是依舊強於【虛實】+【看破】的組合方式,在智力高於司馬懿的三國志11裡,諸葛亮還是最頂尖的神級存在,綜上所述,這樣的技能是合理的。

2.技能 - 【鬼智】 = 【虛實】+【看破】+【反技】 l 對應將領 - 賈詡
【鬼智】 - 對智力比自己低的敵方部隊施展所有計略必定成功,且被敵方施展計略時必定識破,並反制給施展者

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解釋:賈詡應該是目前公認的三國實力派第一謀士。(何為第一?因事蹟較多,我這部分會準備較多內容)鬼謀郭嘉與他相比在各自領域上偏重不同。賈詡有2個十分明顯的特點,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準,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第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長於領兵作戰。賈詡給人的感覺是,像一個把謀略本身當作一種美,只追求謀略才華之展示的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還是腥風血雨。


例1:董卓死後司徒王允專權,看到董卓一死,本來只有3000飛熊軍的李傕、郭汜等也想認命了,他們決定解散部隊,自己再分頭向大西北逃。而賈詡恰恰在此時脫影而出發表了一下宏論,李傕、郭汜對賈詡素來敬重,便洗耳恭聽。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遲也。”賈詡這一番建議,雖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於一時,但對賈詡自己及動盪的天下沒有絲毫好處,至少我們這些後人很難看得出來他在想什麼。但賈詡就是賈詡,就是讓人琢磨不透,細想起來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細思極恐。
小編在這裡給【虛實】(虛實:對比自己智力低的對手計略必定成功)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和司馬懿一樣很難讓人猜的清楚他到底真實目的是什麼,和他真正想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長安城池,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屍遍長安。據說,董卓初死之 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


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例2:作為中國歷史的"後戰國時代",天下名將能臣都希望能侍賢主,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謀士紛紛棄袁投曹,關羽義不背主,諸葛兄弟在東吳、蜀漢各事其主,俱忠誠不二。而賈詡卻是一個例外:他先後投靠的劉表和張繡,竟然都是自己內心頗為鄙視的。段煨對賈詡表面敬重,內心忌憚,因為賈詡"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極高,段煨怕賈詡喧賓奪主。賈詡離開段煨的時機和理由亦很微妙,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且當年李傕、郭汜二人成成功後欲封賈詡為"尚書僕射"時,他也堅決推辭,並告謝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 明顯是知道他二人並非最後贏家,必不能自保,才斷然拒絕。晚年的賈詡尤其乖覺無比,他閉門不出,謝絕交遊;為了杜絕他人猜疑,他處理兒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門, 這一點說明了賈文和對於權變的清楚認識,所謂功高鎮主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看出,賈詡亦如司馬懿一樣,有著及其敏銳的洞察力。無論看人、看事都可以看其穿透本質,懂得時刻保全自己,又總能全身而退轉危為安。【看破】(看破:必定識破智力比自己低的地方部隊所施展的計略)這一技能在他身上更可謂是當仁不讓,再合適不過。
例3: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敗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戰張繡之時",那也是曹操輸得最為悽慘的一仗,長子曹昂及貼心猛將典韋相繼陣亡,自己所乘的 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毫無疑問,這一仗曹操其實是輸給賈詡的。賈詡後來又贏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雖無多少戰略意義,卻極端神奇, 可以讓曹操作為教科書,好好琢磨研習一番——曹軍撤退了,張繡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領軍追趕。賈詡在一邊連連阻止,張繡不聽。無謀的張繡難免會想:與曹操交戰,而竟能逼得他退軍,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此時不乘勝追擊,痛下殺手,更待何時。然而,不聽謀士之言,註定要失敗的,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 大敗虧輸,狼狽逃回。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 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為納悶,張繡和劉表也滿腹狐疑的向賈詡請教為什麼得勝之兵失敗,而失敗後再追卻取得勝利。賈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 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為己任,他緊隨形勢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順天行事,選擇明主。在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屈從於命運的安排而經權達變,直至善終。賈詡在權變與謀略方面的造詣可謂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雖然賈詡在三國志11中的技能也是【反技】,但作者認為正是因為他可以根據當下形勢,適時做出正確的改變,並利用看破一切的能力,把危險變為利於自身發展的策略,達到自己的目的。【反技】這一技能還是可以勝任的。
總結:賈詡作為第一謀士,有其看透一切的本質和審時度勢的特點,本應配合【洞察】更合適(洞察:必可識破敵方施展的所有計略),但考慮到遊戲平衡性,且賈詡在三國志11裡已經是97的智力,排名第三,基本上是不會再有什麼對手,包括司馬懿也敗於旗下。且【看破】+【反技】本應就是神組合,再配合【虛實】的極高成功率,應當是個BUG級的存在。當然從古至今沒有絕對的聖人,也許只有1%的成功計略幾率,或許人品爆發一下還是能打敗賈詡一次,好比馬忠這樣的角色最後殺了神將關羽一樣,有時英雄也有不甘的時候吧。


三國志11 結合人物真實歷史,打造正史技能組合

對三國手遊感興趣的朋友(如上圖),可以關注公眾號:三國霸業手遊,獲取手遊資源,劇情貼合三國史實,遊戲代入感極強,完美還原三國曆史原貌與經典史詩級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