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共成長|祁吉壽眼中的教育發展變遷

從1949年到2019年,經歷整整70年,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國人的面貌,贏得了世界的矚目,風雨砥礪,歲月如歌,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來,新中國以令世界驚歎的速度,從雨後初生到枝繁葉茂,城市升級,讓繁華共享。宏帆集團、宏帆人和府、宏帆廣場聯合《東秦百姓》開設《我與祖國共成長》專欄,記錄身邊的感動,講述凡人小事,謳歌奮鬥人生,抒發愛國情懷。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新中國成立70年,基層教育的每一步變遷,都是中國發展史的印證與縮影,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一位在教育一線奮戰多年的老教師祁吉壽的思緒,回首過去的光陰,看看教育的變化。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畫面中的這個人就是祁吉壽,祁吉壽從1976年便當上了民辦教師,在教育戰線耕耘38年之久,育人無數。談起中國教育行業的發展變化,祁吉壽感慨萬千,從他的學生時代向記者娓娓道來。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我上學是在富平縣美原中學上的學,我們當時上學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從家裡背饃,走十里路,到學校上學,當時流傳這麼兩句話,“中學三年 辣子沾鹽”,那就是說,從家裡走後拿牛皮紙包些辣子跟鹽的沫子,拿饃沾著吃,那就是菜,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學生學習的勁頭很大。

祁吉壽告訴記者,在那個年代除了物質的匱乏,人們的生活條件艱苦外,那個時期的教學方式跟現在也是截然不同。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當時教學方式就是非常傳統的教學方式,包括我們上中學,到後來當民辦教師,也是黑板粉筆,一隻粉筆,三尺講臺,跟學生這樣傳授知識,條件是非常艱苦的。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據祁吉壽回憶,1975年正值文革時期,他便回到家鄉當起了民辦教師,而在他看來,在那個特殊時期的民辦教師,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不可遺忘的“功臣”。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民辦教師,在中國教育發展過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一段歷史,民辦教師也是揹著饃教書,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培養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中國教育現在能發展到這個樣子,與那百萬民師,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教書育人,是我們教育長河不斷的奔流,那是立下了功勞的。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祁吉壽也是其中之一,祁吉壽考上了蒲城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富平縣美原中學教書,同時全社會的讀書學習熱情在高考制度的促進下持續發展,回想起這段歲月總是讓祁吉壽激動不已。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那真正是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路邊是昏暗的,瓦房、土牆,很簡陋的那種校舍,燈光也沒有現在這麼的明亮,但是夜幕降臨燈光下,路燈邊到處都是站滿了學生,拿著書在那讀書,學習氣氛非常的濃,在那種氣氛下我們學校給各級各類高校,培養了一大批的學生,現在很多學生在世界全國各地都在重要的崗位上工作著。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從1976年便奮戰在教育一線,1981年轉至教育管理工作直到2014年退休,祁吉壽從學生到教師再到教學管理者,見證了從最初到現在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從過去鳳毛麟角的大學生,到現在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都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從最初到現在突飛猛進的發展。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客觀地說,硬件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應該感謝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也趕上了國家尊師重教這麼個好政策,客觀地說,現在的教學設施、教材,包括整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如今得到飛速發展的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也避免不了帶來一些隱患,祁吉壽也說出了他的看法。

我与祖国共成长|祁吉寿眼中的教育发展变迁

祁吉壽:好像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後,很多學生貪圖安逸貪圖享受,在物資生活上攀比這種風氣在蔓延,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們的學生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引領,理想的追求,和奮鬥的精神,他最需要的是這。

《東秦百姓》記者:南鑫 楊凡

初審:韓林

終審:高紅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