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大埔不一般

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对口帮扶筑造起飞动力


广州市海珠区全力拓宽对梅州市大埔县的帮扶渠道,在全方位、各领域开展帮扶,着力提升大埔经济的“造血”功能,助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在海珠的真帮实扶下,大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尤其自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立足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技术改造优化存量,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释放出新动能。

海珠、大埔的对口帮扶工作有其特点。一方面是紧密联动,深度融合。当地政府、对口帮扶工作队和帮扶方政府各司其职,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又通力合作。如当地政府的战略规划,工作队的协调联系以及帮扶地政府的后盾支持,配合得非常协调和融洽,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两地优势,从而深化产业对接共建和对口帮扶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个方面是在产业上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发挥优势力量。从做大做强大埔的陶瓷产业就可以看出来。对口帮扶是个庞大的命题,必须要树立目标,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要有抓手,要有力、坚决去贯彻。在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语境里,产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抓好产业,也要知道抓好什么产业。海珠对口帮扶大埔工作队着力打造园区产业制高点,紧紧围绕这一点以点带面,将工作全盘高效开展起来。

当然,对口帮扶工作队的责任、热情,那就更不必待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光辉,在接触到的海珠对口帮扶大埔工作队员身上,随处可见。

郡县兴,则天下兴。毫无疑问,海珠、大埔两地的合作,有力筑造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它们的成功实践和有效模式,为我省产业共建和对口帮扶经验宝库增添了灿烂和瑰丽的结晶。

“广东工业园区”公众号今起推出“大埔不一般|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对口帮扶筑造起飞动力”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海珠、大埔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战场,凝聚合力,聚焦项目,突出优势产业特色,积极引进产业共建项目,打造青花瓷特色小镇,建设陶瓷智慧产业园,加速形成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书写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树立了区县对口帮扶产业共建的典型。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中共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到园区调研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中共大埔县委副书记、县长熊锋松到园区调研


红色热土上的园区崛起

工业主战场效应日益增强

山高路远林深。

大埔,位于梅州东北,可谓广东的一个边陲小城。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这也通常意味着闭塞、落后。但是,这绝不是大埔肯示与世人的印象。在大埔,这里发生过轰轰烈烈、赫赫有名的三河坝战役。巍巍三河坝,记录了大埔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这是梅州苏区重要的红色印记,90多年前在这里打响的炮火枪声,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湮没无闻,而是给这里注入了更多的光辉与热血,也给了大埔人们不屈不挠奋斗的决心。红色文化资源,让苏区精神成为新时代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一点,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上体现得非常鲜明。它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关注当下大埔的另一种激动的眼光。无工不富。一个山区县的经济崛起靠什么?当然,主要是工业。而这奋发有为的大文章,正热情如火的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这块主战场上,被一群园区人聚精会神、浓墨重彩的挥毫、描绘。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建设,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初具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006.6亩,起步区(500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二期652亩土地的规划设计征地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高陂青花瓷小镇核心区成功打造。连接新老园区道路提升工程迅速推进。青花瓷展示中心加紧施工……

可以说,一个功能完善、特色初显、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正呼之欲出。

峥嵘岁月,激情燃烧。当时草创之地,今日厂房鳞次栉比,各种作业车辆穿梭不息。作为海珠对口帮扶大埔工作队队长,大埔县委常委、副县长吴东华亲历和见证了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进园区,结合了青花瓷图案的路灯灯杆、围墙让人眼前一亮。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在2019年上半年对园区起步区500亩范围的基础设施进行青花瓷元素打造。在现有围墙基础上增加景观围墙、新建文化背景墙、青花瓷之乡标志塔、企业文化标志牌、道路路灯及高压线杆喷绘青花瓷图案、标志标牌、绿化带提升等。而在不少企业的厂房内,工人们来回忙碌着生产工作。据悉,这些入园企业的办公楼等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他们的订单也是源源不断,工人们也是处于加班赶工的状态。

“我们大楼的建设已经达到80%的工程量,工厂是在2018年完全进入生产,主楼办公综合楼已经进入装修,半年以内就能竣工。我们现在工厂的订单目前比较充足,不断安排生产,目前还是加班,现在也还增加制作一个15方的窑炉,加倍生产。”大埔县发源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诗优这样说。

梅州市亮鑫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伟亮表示,企业一期基本建设好了,二期准备动工,图纸在审批中。生产算比较正常,订单比较多,有国内也有国外。据介绍,该公司主打是想开拓国内市场,因为国内现在的市场比较大。

这是园区企业生产面貌的生动展示。一个个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蔚然成林,迸发出十足的干劲和充沛的热情。

短短几年,旧貌换新颜。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陈表宇介绍道,园区发展形势喜人,已经成为一座工业重镇,根据大埔产业优势,园区还利用77.5亩工业用地,引进珠三角企业德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高端陶瓷智慧产业园,打造“智慧园区+智能化生产企业+创业孵化器+旅游观光区+产业教育基地”,将形成园区的又一个特色优质项目。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广州海珠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海洲到园区调研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广州海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翔到园区调研


产业共建加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

支持先进生产力转移大埔

强劲的发展动力离不开海珠的对口帮扶。

县区一级的产业共建作为省产业共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粤东西北的为数众多的县域里热烈的进行着。海珠和大埔产业共建,双方都将这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推动海珠大埔产业共建,促进两地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招商对接,海珠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也多次率队到大埔县开展产业帮扶对接工作。

吴东华认为,对口帮扶必须对产业共建真抓实干,必须抓产业,必须抓项目,这才是木之本,水之源。

事实上,没有可持续的产业,县域经济哪来的增长点?只有做好产业发展,才能够生生不息。就帮扶而言,产业上的发力才是造血式的帮扶,才具有内生动力。

有了这重认识,工作就有了重心。海珠对口帮扶大埔工作队聚焦发力,产业共建成果丰硕。三年来,新引进招商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额24.05亿元,有2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新落地动工亿元以上企业有广东德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梅州旭平首饰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广东卓粤汇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近期动工。

截止今年10月份,入园企业达30家,已投产24家,规上企业14家;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比增14.4%;规上工业增加值6.31亿元,比增15%。产业园内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厂房内忙碌而又有序的生产场景,成为振兴苏区的主体主力。

事实上,海珠区自2014年起承担对大埔县的对口帮扶工作任务,2017年1月开始进入第二轮帮扶阶段。帮扶期间,海珠大埔对口帮扶工作队根据省、市产业帮扶政策精神及考核任务指标要求,结合大埔县产业发展现状,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战场,聚焦项目,攻坚克难,着力推进园区建设、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及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帮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强有力的改变了园区的发展面貌,带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园区的产业集聚更加强大,迸发出更大的发展能量。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约40%,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基地正在崛起,已成为推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大埔不一般|做好园区大文章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


竖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风帆

高铁时代期待登高一跃

目前,梅汕高铁开通,位于梅州境内有3个高铁站。梅州迎来“高铁时代”,大大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潮汕地区及海西经济区的距离,加速信息互通,促进协调发展。而广梅两地,在产业、交通、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携手合作、共促发展的步伐,也将越迈越快。

“多年来,梅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州不遗余力的帮扶下有了显著的改善,发展瓶颈被进一步打破。”中共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经济学副教授丘东涛说,在高铁时代、5G时代,梅州将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中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发挥绿色优势,在全省一体化、协调化发展中贡献“梅州力量”。

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大埔园区将有着怎样的更大的作为?毫无疑问,多年的帮扶工作,给园区发展打下了基础,准备了跨越发展的条件。大埔园区的登高一跃,源于多年来的厚积薄发,源于海珠、大埔两地携手奋进,源于多年来的坚持不懈与功在不舍。

下一步会有着怎样激动人心的图景?

吴东华介绍道,一方面要继续做大产业承接平台,积极有为地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湾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项目,融入湾区高水平开放“大平台”。统筹财政资金和工业用地,加紧建设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工程和县城工业小区,加快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升级省级高新区步伐,推动陶瓷产业“换道超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充分抓住国家振兴老区苏区发展有利政策,坚持“生态优先、环保立园”的理念,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重大机遇,以陶瓷(含特种陶瓷)为主导产业,以南部陶瓷主产区为支撑,主动对接珠三角、海西区和潮汕揭关联产业,全力打造大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另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开展产业共建。对接大湾区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转移需求,在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陶瓷产业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合作,促进苏区与湾区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成为大湾区产业链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深度参与湾区产业分工,培育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和重点园区。依托大埔世界长寿乡这个金字招牌,培育生物制药、中医康养、健康休闲等新兴产业。

以往的千锤百炼和夙兴夜寐,让一个园区的未来显得更开阔和悠远。未来是建立在过去的汗水上的。无数添砖加瓦的日子,让园区这座大厦更加巍峨、壮观。

更好的园区正在来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