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不知不覺,寒假就要到來了。

中小學的學生們都歡呼不已,經過了一學期高強度的早起——學習——作業——晚睡後,終於迎來了可以放鬆的假期。

但是,你真的以為這個假期就能輕鬆嗎?孩子啊,你還是太年輕了。

殊不知,你那帥氣的老爸和溫柔的老媽,早已經為你找好了第二課堂。

記得我們小時候,暑假就是掏鳥窩、捉蛐蛐,寒假就是堆雪人、打沙包。

可現如今的父母們通過網絡,看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牛娃":

三歲的孩子會做詩;七歲的孩子已身攬發明獎;10歲出頭的"少年神童"更是充斥著熒屏……

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父母們給孩子找的參照物,於是,工作勤奮的爸媽更加努力地掙錢,然後將錢交到了各種培訓班的口袋裡。

再心滿意足、無怨無悔地等待著"學霸"的誕生。

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能考高分的“學霸”真的就是優秀的孩子嗎?

從古至今,"高分低能"的現象並不鮮見。

1983年出生於湖南華容縣的魏永康,從小就被人稱為"神童":

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四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八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但像古時"傷仲永"一樣,神童魏永康並沒有在長大後依舊延續神奇。

2003年7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原來,從他上學讀書起,母親就一直在身邊陪讀,上高中時母親甚至還在給他餵飯,而這樣的照顧一直持續到他大學畢業。

後來獨自面對研究生生活的他,卻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就往外跑;

房間不打掃,屋子裡臭烘烘的,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

他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裡看書,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為此他有一門功課記零分。

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但相反的是,有很多的名人,從小卻是"低分高能"的代表。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幾乎沒有狀元出身的,有不少連舉人都不是。

而在外國就更多了,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達爾文、瓦特等耳熟能詳的人物,均是"低分高能"的人。

取得高分的能力是人的應試能力,應試能力絕不等於實際本領。

父母窮盡一生,沒有誰真正想培養一臺考試的機器。

但是,這絕不是說學習無用,而是不能"以分定天下",要讓孩子做到學習和動手能力兩手抓。

有些父母說,我家的孩子沒有其他動手能力,最大的愛好就是"搞破壞"。

但其實,喜歡"拆這搞那"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確引導,孩子就能將這種破壞力轉化為探索的慾望和創造力。

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因為內心有探索的慾望和好奇心,如果你不對他的"破壞力"有所包容,就不會有孩子創造力的提升。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當孩子偶爾為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做出一些讓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時,作為家長,請不要阻攔,請給他一定的自由,讓他"亂來"吧。因為:

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喜歡"亂來"的孩子,更有生命力

我鄰居家有個男孩就是典型的"敗家子"。

爸爸新買回來的大到電視機,小到剃鬚刀,他都能趁父母不在家時給拆得滿地都是。

孩子爸爸回家後非常生氣,對他一頓亂揍,還罵他不懂事,說他只會一味地糟蹋血汗錢。

但不管爸爸怎麼打怎麼罵,他就是改不了亂拆、亂拼裝的習慣。

後來,他的父母離婚了,他跟了媽媽。

他的媽媽倒不是真的懂得去欣賞孩子的“破壞力”,只是單純地覺得他被爸爸打得可憐。

沒有爸爸打罵的他更是變本加厲,把家裡的電燈、電飯鍋、掃地機器人等都拿來拆了裝,裝了拆。

學校的老師發現了孩子的這一特點,很有耐心地教他如何“搞破壞”。

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上學期他還獲得了區裡的“小小發明家”稱號。

因為有了好的引導,孩子對科學課有了濃厚的興趣,而這一興趣也影響著孩子對其他學科的求知慾。

不逼孩子聽話,不禁錮孩子的思想,讓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以釋放,孩子才能有充滿生機的生命力,創造出更多的驚喜。

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不能"亂來"的孩子,心裡是苦悶的

去年,北大學子王猛執意12年不回家的新聞,引起了全網的熱議。

這個四川某地的高考理科狀元考上了北京大學,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美國名校的研究生。

這個世俗眼中的成功孩子,卻說他的成長經歷在滴血。

因為從小到大,他連選擇穿什麼衣服、吃哪一盤菜的權利都沒有。

一切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由父母在掌控,稍有"亂來"就會引來父母的阻止和斥責。

魚兒感覺水裡悶的時候,都會跳出水面呼口氣,但孩子卻被以愛之名關在牢籠裡,沒有了喘息的空間。

而這個被壓制的靈魂一旦得到釋放,他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天天都在學習的孩子有多苦?你引以為傲的學霸可能輸在了起跑線

允許孩子"亂來",孩子才有更廣闊的未來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一顆淡泊的心,尊重他,並正面支持和鼓勵他。

只有你尊重了孩子的興趣,支持了孩子的創意,才是給孩子最堅實的底氣。

讓孩子懂得選擇也尤為重要,他能從選擇中去收穫感動、挫折和成就,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你想給他的東西,讓其忽略了生活中該有的酸甜苦辣。

面對孩子的"亂來",父母能做的絕不是一打了之,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激發他寶貴的才能。

這個寒假,請試著去相信孩子,給他多一點自由,放手讓他去求知、去探索、去創造、去犯錯、去成長。

什麼是好的教育?

孩子在成年後,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和周圍的環境,在未來的工作和家庭中能擔起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時,那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