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骨質增生(骨刺)這個問題?


骨刺是怎麼來的?

現代醫學並沒有“骨刺”的診斷,骨刺在英文稱為osteophyte,也很多人將其稱為"骨質增生"。

為什麼這麼稱呼呢?一來是醫學具有專業性,這樣描述一方面有利於普羅大眾理解這個“病”,二來照個X光片,骨質增生通常非常直觀,通俗易懂。所以跟病人描述的時候便於理解。

骨刺有用嗎?

骨刺對於人體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及穩定機制,其形成與局部應力刺激成骨有關。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重力(應力)對於骨骼的發育及成長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宇航員失重狀態容易骨丟失。所以有應力刺激的地方,骨頭就會往那個方向生長,就像向日葵🌻依賴太陽一樣。

對於膝關節的骨刺,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較為常見的是膝骨關節炎。這種骨刺的治療應該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

1.很多朋友會相信有骨刺了,那我可以找小針刀或者各種民間辦法,把骨刺拿掉不就完了。這個是很不可取,會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完成骨丟失,甚至加速骨關節炎的進展。比如關節裡面的骨刺會磨損關節。

2.有病友說我不拿掉,我針灸,吃中藥能把骨刺吃下去,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3.骨刺就會痛。這個觀點也不全對,很多時候骨刺只是始發因素,疼痛可以是滑膜炎引起,與骨刺無關。

4.還有一個誤區就是這個題目所體現的,通過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去磨掉,這個是不可取,不正確的。膝關節周圍的骨刺增生通過活動並不能磨掉,相反,還會刺激生長。假如是膝關節髁間窩的骨刺,有時候或許能磨掉,但一旦掉下來在關節腔就成為了遊離體,加速軟骨磨損會加速。

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知道骨質增生也叫骨刺,是機體在不正常應力刺激下的一種自我維穩機制……

骨質增生,無任何疼痛症狀,是不建議手術干預的……

骨質增生,輕度疼痛,這個時候可以先採取保守治療方案(基礎宣教,運動治療等),結合改善病情類藥物(口服氨糖及鈣片,關節腔注射潤滑液)的使用,往往病情會有所好,使患者受益……

骨質增生,疼痛明顯,伴隨明顯畸形或活動受限,可以採取外科干預手段,包括關節鏡,單間室及全膝關節置換……


骨科張還添醫生


在骨科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中,骨質增生(骨刺)非常常見,不僅多見於關節,在其他部位比如頸椎,腰椎,跟骨等位置都會出現,總體來說,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的頸椎、膝關節、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但這些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症狀,所以不能說有骨質增生就認為是異常的,甚至把骨質增生當成疼痛的原因,當成病,關節疼痛的原因很複雜,要結合症狀和體徵特點來綜合診斷。

更多骨科答疑和健康知識,歡迎關注@骨科曉王醫生,與您分享。

膝關節是人體最容易產生骨刺的關節之一,骨質增生也是膝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特徵性表現之一,因此下面以膝關節為例,和朋友們簡單探討下關節骨質增生(骨刺)形成過程,以及原發性骨關節炎導致關節疼痛的機制。

膝關節骨質增生多發生在50歲以後的女性患者,它的形成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

關節軟骨變性是導致骨質增生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病理變化

表現為關節軟骨軟化,失去正常彈性,軟骨表面變為淡黃色且粗糙,軟骨深層出現裂隙,進一步出現軟骨纖維化、剝脫乃至缺失。嚴重時軟骨下骨裸露,關節間隙變窄,這會產生類似“骨頭磨骨頭”的表現,常導致膝關節活動或者負重時疼痛。

而磨損較小的非負重區軟骨面出現增生、肥厚,在關節邊緣形成隆起的軟骨圈,這部分軟骨圈可逐漸骨化形成骨贅,進而導致關節面受力不均衡。

軟骨下骨變形

在關節面承受壓力和摩擦力最大的負重區,軟骨下骨密度增加,呈現硬化,而非負重區軟骨下骨萎縮、骨質疏鬆,形成囊性變。這樣隨著骨質疏鬆區和硬化區的“此消彼長”,軟骨下骨不斷再塑形,進而導致關節受力不均衡進一步加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關節畸形逐漸加重。

滑膜與關節囊變性

由關節面上剝脫的軟骨會漂浮於關節滑液內或粘附於滑膜上,這種“異物”會持續刺激滑膜炎症充血水腫,導致富含粘蛋白的滑液滲出,使關節滑液變得混濁、粘稠。同時,關節囊受刺激後會產生纖維變性和增生,導致關節活動困難。

肌肉攣縮

由於關節囊的纖維增生黏連,關節疼痛,關節周圍的肌肉會長期處於“拒絕活動”的狀態,這會使肌肉逐漸攣縮,關節活動減少及受限,這會進一步導致關節纖維性僵直。這會導致惡性循環。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到後期常常出現關節活動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骨刺”僅僅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諸多影像學特點之一。詳細的評估病情往往還需要加拍膝關節CT,膝關節應力像,髕骨軸位像,雙下肢負重位全長片等等。

總之,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不能說有骨質增生就認為是異常的,關節疼痛的原因很複雜,要結合症狀和體徵特點來綜合診斷。只有正確的治療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刺”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骨科曉王醫生


骨刺實際上就是骨質增生,正如你講的很多人出現關節疼痛,去醫院拍片會發現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重點來了,不少人就盲目診斷是骨質增生造成的疼痛,可憐的骨質增生也不會“說話”,默默的背鍋!

1.好發人群

骨質增生好發生於年齡大的人身上,這叫退變,隨著年齡的增加,就像皮膚長皺紋一樣,骨就會增生退變;還有就是外傷或疼痛的部位,當一個人局部出現外傷或者長期處於疼痛,骨質增生就會出現或加速出現。

2.被誤解

正如上面寫的,骨質增生多數是在外傷之後,或者長期疼痛之後出現的,可是當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去做檢查,可以通過X線直觀的發現骨質增生存在,就把骨質增生當成造成疼痛的原因,這是不夠準確的,至少極少的骨質增生會造成症狀!

3.可以消除麼?

很遺憾的告訴你,目前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手段可以證明骨質增生可以通過保健品、藥物、膏藥、醋等來讓其消失,通過影像學對比可以清晰的印證這個結論,如果沒有症狀,不用做任何的處理!

怎麼預防

預防骨質增生是相對的,隨著年齡增加每個人都會出現,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增生的發生,例如,出現疼痛的時候及時解除,減少過度使用某個部位,經常的鍛鍊身體,這樣可以做到一定的預防!


喬棟談健康


在臨床上如果有某一位患者因為頸椎或者是膝蓋疼痛到門診看病的話,一般會這麼問:“大夫,我不是長骨刺了吧,您快給看看!”,給人感覺好像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就已經是天大的問題一樣,很多人談骨刺色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特別的好,真的有必要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關於骨刺的問題!


首先大家要明白骨刺形成的原因,基本是由於軟骨的退變,也就是老化,沒有一種辦法或者是一種藥物,可以停止骨刺的生長,或者是將骨刺消除掉,所以別被騙!這很重要!



骨刺形成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對於身體的使用,骨刺的形成幾乎是必然的,既是一些從事重體力的勞動、體重較大的朋友,更容易導致骨刺形成。

醫學上我們通常稱之為骨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骨刺或者是骨質增生。一般對於骨贅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由於關節軟骨的磨損,關節的骨與骨之間由於軟骨磨損以後承受了過度的應力,那麼身體默認為需要有幫手來幫忙,最好的幫手應該是重新生長的軟骨,但是我們的身體無法再生軟骨,於是只能通過其他的幫手來幫忙,那麼就是這些骨贅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認為肌腱、關節腔軟骨以及周邊肌肉等結構出現了無菌性的炎症,炎症導致了鈣的沉積,出現了骨刺。(體重以及一些內科疾病也是誘發骨刺形成的因素,遺傳因素也佔有一部分原因)

無論哪種說法,骨刺其實都是一種身體退變的反應,如果骨刺不會對周邊的肌肉軟組織或者是其他結構產生刺激的時候,骨刺並不會有任何的症狀,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了解。在臨床上我們很多患者因為體檢到醫院來進行脊柱或者是關節的x線檢查的時候,會發現有骨刺形成,通常報告單會報腰椎頸椎的退變或者是關節的退變,很多患者會非常驚訝。正這些患者通常在平時並沒有任何的症狀,所以說才會覺得有一些驚訝,這都是很正常的。

骨刺通常好發的位置

只要是我們身體承重或者是過度使用的位置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骨贅形成。比如頸椎、腰椎通常是骨刺的重災區,身體的較大的承重關節也很多年,有一些比較小的關節,比如手指關節,通常也會有明顯的骨質增生存在。

前面已經說到了骨刺不誘發症狀,我們就不需要管它。

骨刺會導致什麼症狀?

第一,當骨刺形成的過大,或者是形成的範圍過廣,就會影響到患者關節活動的屈伸範圍,並導致疼痛。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大的關節,比如膝關節。在臨床上因為膝關節骨質增生,進行手術或者保守治療的患者是往往是最多的。

第二,如果骨刺形成在脊柱範圍內,有一些骨刺形成的過大,會導致神經出口的狹窄,導致患者出現神經卡壓的症狀。比如患者會出現上肢或者是下肢的麻木、無力、疼痛。



第三,還有一些骨刺,雖然不會影響患者的活動範圍,也不會造成神經的卡壓,但是會造成患者活動性的疼痛,就是說只要一活動就會疼痛。比如跟骨骨刺,雖然不是佔全部的因素,只佔30%左右,但是確實有著一部分患者是因為骨刺導致的活動性疼痛。


骨刺的治療首選還是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有很多患者說,那醫生您不能將這些骨刺手術切除嗎?答案是:可以切,但要看切除後會否解決患者的問題,比如嚴重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那麼醫生完全可以通過關節置換的辦法將骨刺切除掉,將導致問題的軟骨面兒也切除掉,換上金屬的表面,這樣就會徹底解決患者的問題。但是有一些患者達不到做這麼大手術的程度,而且即使將一些小的骨刺切除掉,很有可能在1~2年之後會重新長出新的骨刺,那麼相當於做無用功。而且有一些骨刺周邊出現的症狀是由於骨刺刺激到了周邊的軟組織產生了炎症,醫生通常可以控制住這些炎症,症狀也就會隨之減輕,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將骨刺切除掉。


常規的保守治療:

第一,休息,減重,這兩種措施是最基本的治療辦法。前面已經說到骨刺形成的原因,跟我們過度使用身體是有直接關係的,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身體存在了大量的骨刺,並且會誘發疼痛等症狀,那麼休息減少對於身體的使用往往是最關鍵的一環。另外體重對於已經有骨刺形成的朋友們是比較大的刺激,我們的體重每增加一斤,對於關節和脊柱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1~3倍。所以適當的減輕體重,維持住正常的體重,對於保護關節,對於減少骨刺的形成很有意義。如果有一些體重超標的朋友想要減重的話,建議運動方式要採取游泳或者是騎固定式自行車。


第二,口服或者外用非甾體鎮痛藥。當有一些小的骨刺刺激到關節,或者是身體周邊的肌肉與軟組織的時候,就會誘發輕度的疼痛,那麼適當的口服以及外用非甾體鎮痛藥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症狀。常見的比如布洛芬,芬必得等都是比較好的這一類藥物。建議有胃病或者是胃潰瘍的患者要慎重使用這一類的藥物,最好是在醫生的諮詢下才能使用此類藥物。

第三,物理治療以及針灸治療。尤其是對於脊柱以及腰椎的骨刺形成的患者,很多患者因為骨刺形成刺激到了周邊的肌肉會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出現明顯的疼痛,有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輕度的下肢麻木以及放射痛,那麼進行一些物理治療,確實能很好的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比如熱療、蠟療或者是微波、超聲波等治療。


另外現在衝擊波治療對於緩解骨刺誘發的炎症疼痛有明顯的效果,這種技術應用於骨科的治療,大概在10年左右的時間,最近變得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對於髕腱、跟腱等部位出現骨刺誘發患者出現的疼痛,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針灸治療對於緩解這一類脊柱骨刺問題誘發的疼痛,效果是比較好的。

第四,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髖關節、肩關節以及膝關節這些比較大的滑膜關節,出現的骨質增生誘發的疼痛,可以進行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因為這一類關節的骨質增生,通常情況下是由於關節腔內的軟骨出現了明顯的磨損,進行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可以增加關節腔內剩餘軟骨的彈性,減輕關節腔內無菌性炎症、從而增加關節腔的潤滑,減輕患者的症狀。


現在還有一種相對來講比較新的技術叫做富血小板血漿因子關節腔內注射治療,也就是PRP關節內注射治療。由於富血小板血漿因子具有比較好的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現在開始用於關節腔內的治療,但是價格略貴、技術開展的時間略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第五,祖國醫學治療。艾灸、針灸、外用藥等很多治療都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狀,由於謝醫生是西醫,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這樣的治療方式供大家選擇。關於祖國醫學的治療,謝醫生有一點建議就是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選擇正規的醫生治療。



第六,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醫生和患者都不願意進行的最後一步。但是有一些患者的病情確實達到了需要關節置換才能解決這些骨刺導致問題的程度。那前面已經說到了,例如肩關節、髖關節以及膝關節,如果是嚴重的骨質增生、嚴重的軟骨磨損,患者會出現明顯的關節活動受限,同時會伴有夜間痛以及休息痛,有的患者被折磨的痛不欲生,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可能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辦法。以往的手術就是比較單純的關節置換手術,但是現在也重視到保膝手術治療的發展,現在也有很多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部分關節置換或者是截骨矯形等保膝手術治療來儘量保留患者關節良好的部分,只處理有問題的部分。


總結

以上就是對題主問題的解答,對於骨質增生千萬不要談虎色變,如果沒有症狀的骨質增生,我們完全可以不在乎它,需要我們做到的是注意休息、減輕體重,儘量不要過度的使用我們的脊柱或者是關節。

如果確定是由於骨質增生導致的疼痛、活動受限等問題,也可以先採取保守治療的辦法,觀察能否幫助患者解決,或者說緩解症狀。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麼還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辦法。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朋友、家人正在經歷著骨刺的困擾,也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導語:骨質增生究竟是不是病?

骨質增生,也叫“骨刺”。中醫辯證認為,骨質增生其實可以說是病,也可以說不是病。

骨質增生再產生過程中會產生疼痛,因為骨質增生時會對附近組織產生壓迫,限制骨關節的活動,這種情況下就可以說是病。

骨質增生本質上就是人體骨骼正常衰老退化的現象,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在活動較多而且負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膝關節、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這些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症狀,所以不能說一有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發現有骨質增生就把它當成疼痛的原因,把它當成病,那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的誤診誤治。

而機體需要恢復平衡,骨質增生以增加骨骼表面積的方式,來減少這個骨胳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恢復這個穩定狀態,從而恢復平衡。從這各層面上,骨質增生就可以說不是病。

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組織或神經產生症狀的時候才叫骨質增生病,要結合病人的症狀和體徵規律特點來綜合診斷。

不管相不相信這是一種病,嚴重都應該及時治療!

患者治療時,切忌尋找“明醫”,而不一定是名醫,需要辨清一些遊醫和醫藥廣告,不要看著一些電視上爺爺奶奶覺得這個藥好,那個藥好,就被忽悠進去了,也有可能這個藥確實好,但是不一定適合你!

確實存在這樣情況,很多老百姓反映,這整天被忽悠,一把一把的掏出自己累積多年的腰包,然而並沒有啥用,簡直訴出來的都是苦,氣出來的都是病上加病。

骨質增生是一種生理老化過程,骨質增生時會產生疼痛等不舒服症狀,到底是什麼原因哪?

骨關節炎、腰椎管狹窄、腰椎退變、軟骨損傷等都是影響因素。

所以,患者先要辯清自己有沒有這些背後因素,是哪種,再進行針對治療!別再浪費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了!同時也要摒棄“吃藥就可以吃好”的傳統觀念,這不一定!治療方式多樣,不然我們都是治療“骨質增生”的專家了!

此外平時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這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

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老農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夠幫到你,如果你還想知道很多健康養生的實用知識,你可以添加老的公眾號: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在這裡老農每天都會給你分享健康養生的知識,當然在這裡你和老農是零距離的喲,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直接諮詢老農的喲!


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作為一名醫學生,現在在醫院骨科實習。正好看到很多叔叔阿姨來諮詢自己得了骨質增生或者骨刺相關的問題。在這裡統一和大家解釋一下。

一、其實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人體骨骼的一種“衰老”現象。隨著人的年齡增長,人的脊柱和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脊柱和關節的平衡遭到破壞,出現脊柱和關節的不穩定。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恢復新的平衡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可以說,骨質增生現象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機體的一種本能。只是有時骨質增生造成了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症狀,使人感到“不舒服”時,人們才把骨質增生作為疾病來看待。

二、骨質增生具有普遍性

骨質增生是一種隨著年齡,出現的骨骼老化的一個正常表現,比如你出現骨刺了,五六十歲以後的人去拍片子,其實大家都有骨刺,你拍個頸椎片子有骨刺,你拍一個膝關節片子有骨刺,這是非常正常的,可以理解成什麼呢,比如我說你臉上有個皺紋,比如五六十歲以後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你骨頭上有個骨刺,這也是十分正常的,因為這都是老化,年齡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出現的一個現象而已,它並不是一個病,所以並不存在說,我們怎麼治骨質增生,因為這個命題來說你好像在問,我們怎麼返老還童一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骨質增生第一它不是病,第二它是一個符合年齡,表現的一個現象,這個概念弄清楚就可以了。

因為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只有當骨質增生引起了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炎症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或刺激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時,才有必要進行治療。其目的是改善症狀,緩解或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等不適。試圖將增生的骨質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徒勞的,也是不切實際的。更不要相信那種能將增生的骨質(骨刺)化掉的荒謬宣傳。

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骨質增生的程度與臨床症狀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繫,說明增生的骨質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引起臨床症狀,由此可見,骨質增生時不必過於緊張,只有出現症狀且症狀與增生的骨質相對應時,才考慮對症治療,那種勞神、費力、耗財的“根治”實在不可取。


潔寧小先生


骨質增生應該是西醫的病名,中醫應該屬於骨痺的範疇,主要表現在環骨頭周圍或附骨產生病變的疾病,該病常見於頸椎、胸椎、腰骶骨、膝關節、足後跟或外傷骨折處,患此病者,多為四處求醫不效,很多醫者亦說此為不治之症,其實該病完全可以用中醫的方法治癒,只是很多醫生不會治罷了。

引起骨質增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年齡增大,身體機能減退,產生的退行性疾病。

二、由職業、生活習慣導致的勞損性疾病。

三、陳舊性骨外傷產生的疾病。

四、外感風寒,內傷飲食。

中醫對該病素問.骨痺論中有詳細的論述,這裡擇抄幾句:

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何故也?

岐伯曰:其入髒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溼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以上這段話,說明了痺症影響到臟腑的能致人死,影響到筋骨的使人長時間疼痛,隻影響到皮膚的很容易治癒。那麼骨質增生為什麼會影響到臟腑呢,只要知道臟腑的穴位都在背部的胸椎兩側,臟腑的中樞神經也是由胸椎通過或發出,胸椎骨質增生,嚴重的會阻斷中樞神經對臟腑的控制及營養供給,使臟腑功能喪失,癌症的晚期會在骨頭上表現也是這個道理。除了影響臟腑會致死外,頸椎骨質增生引起的心梗、猝死也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疼痛長久的人,是由於骨質增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便會引起其它關聯性疾病,如頸椎病引起的眩暈症、偏頭痛、肩周炎、手指麻木,腰椎病引起的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足跟痛、下肢麻木等。容易治好的是早期症狀,如落枕、頸部偶爾酸脹、腰肌勞損等,這個時候如果得到有效治療,病還在表皮,是最容易治癒的,但這個時候很少能引起患者關注,所以很多人是小病拖成了重疾。

無論是突出、膨出、增生,都是一個病,都有一個共同點是,病變都是骨頭周圍的軟組織因氣血循環不暢而使軟組織變僵硬產生了瘀堵,問題並不在骨頭本身。有的增生不壓迫神經、脊髓、血管,患者就沒有疼痛感,有的輕微膨出,壓迫神經、脊髓、血管患者就會有很嚴重的症狀反應。

骨質增生在治療上無論外治內治都應該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軟堅散結、行氣止痛為目標,患者才能有效治癒。根據我的經驗,藥物外治法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很多患者在治療時,總是病急亂投醫而無效,有的患者聽了別人說這個病無法治而心恢意冷。其實按中醫相生相剋的理論,產生了疾病,一定會有治療的藥物或方法,只是這個醫生知不知道這些藥物和方法而已,所以患者在尋醫問藥時,一定要找到有專長的中醫才能得到有效治療。

檢驗能否有效治療骨質增生的方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否把病變僵硬的軟組織軟化;另一種情況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是否會反覆的產生瞑眩反應。只要把握住這兩點,患者一定能找到能治療骨質增生的中醫。



山根50


"骨質增生"最早是在屍體解剖中發現的,X線發明以後才在活體中得以觀察,所以它不可能有"祖傳"的論述和療法。

因它多見於靠近關節的骨端,實際多為片狀生長的骨質增生在側位X片中常呈現為"刺"狀,所以又常被稱為"骨刺"。"骨刺壓迫神經引起疼痛"的說法因此產生,併為大眾廣泛接受,但這是一個類似"太陽繞地球"的誤會。

事實上"骨刺"與"疼痛"並無明確的對應關係,有疼痛的病例不一定有骨質增生;有骨質增生的病例不一定痛;有痛也有增生的病例,疼痛緩解後增生依舊存在。增生與痛點(區)在解剖位置上也大多不一致。

"神經受壓引起疼痛"的說法也不符合神經生理學一一神經的功能是傳導信息,神經受損應該是各種感覺減弱,如何痛感反而加重?

骨不可能痛!因為骨組織裡沒有神經,即使其發生了病變也無法被直接感知。軟骨磨損也不是關節不穩定的始發原因,而是結果。

肌肉韌帶才是維持關節的穩定性、關節面的對合關係的關鍵。不正確的姿勢和過度的運動使肌力減退,關節穩定性下降,一方面使肌筋膜交接點(面)處應力異常,出現無菌性炎症,表現為受力時(負重、動作、按壓)疼痛;另一方面使相關的骨組織發生適應性的反應,表現為骨質增生。所以疼痛與"骨刺"並非因果,而是同一致病原因在不同組織上的反映,甚至可以說"骨質增生"是為維持穩定而產生的。

去除原因後疼痛可以緩解,但"骨刺"不會立即消失。諸如所謂的"保守治療"事實上並不能改變骨骼,卻確實能緩解疼痛的,就是這個道理。

消除無菌性炎症,恢復肌力是治療此類疼痛的原則一一制動休息,熱敷,鬆解肌筋膜,疼痛緩解後改變發病前的不良習慣,堅持正確的功能訓練。


俞中平1


骨刺就是骨質增生,只不過習慣把骨質增生的表面比較平滑的稱為骨質增生或唇樣骨質增生,而增生表面比較尖銳的稱為骨刺而已,其實骨質增生都是關節在勞損積累後壓力過大的自身應激性反應,大多發生在負重比較大的椎體或關節。骨刺本身其實並不會出現疼痛不適,其引起症狀的原因在於骨質增生壓迫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引起局部炎症滲出,炎症刺激造成鈣化粘連,關節壓力增大,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從診療方面來說,首先,不要相信有保守治療或者偏方可以消除骨刺,目前所有的保守治療手段,都只是針對骨刺引起的症狀做出的針對性治療,比如藥物消除局部炎症 手法 針灸鬆解軟組織減輕壓迫 藥物注射關節腔保持關節穩定等等……這些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症狀,恢復關節活動,但不能消除骨刺,因為從本質上說,骨刺就是骨頭,常規治療只能緩解,不能消除。即使手術治療,也發現有不少病例,因為手術後創口出現鈣化粘連,並不能真正消除症狀,反而因為疤痕組織刺激引起骨質增生復發。所以,要真正消除症狀,還是要從患者自身入手,避免勞損積累,注意勞逸結合,堅持功能鍛鍊,糾正日常的不良習慣,戒菸戒酒,才能徹底預防症狀發作。


鍾文整脊康復


中醫可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