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帕薩特的銷量比邁騰多?

我們的愛JH


明明是一奶同胞,甚至是同卵雙胞胎,但從銷量來看,邁騰銷量相比帕薩特總是“差一點”。這“一點兒”到底差在哪了?

帕薩特“來得更早”

追溯帕薩特在國內市場的歷史,相比2007年進入國內的邁騰要早了7年之久。其實帕薩特進入中國的時間要更早,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的“桑塔納”實際是帕薩特B2(第二代)。有如此堅實的根基,在當時國內車市選擇匱乏的時代,打下了影響頗深的慣性思維基礎。

並且,首款以“帕薩特”命名的車款——帕薩特B5,與當時同期的奧迪A6屬於同平臺技術的產品,又加長了軸距一改往日橫平豎直的線條,有種“小號A6”的感覺。這種“官車”的形象延伸至今。

從設計角度出發

其實單看邁騰,實際各個方面都要比帕薩特來的更“血統純正”。雖然是技術同源,同品牌。但車型基調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邁騰更像是“大號版”速騰,和行政,商務沾不上什麼邊兒。而帕薩特的設計方面,更貼閤中國市場的趨勢需求,即尺寸更大,更有商務行政氣場。在 “以大為美,以氣場為王道”的國內市場,帕薩特更“吃得開”。

技術追平,配置更高

關注大眾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邁騰在最新技術使用方面,似乎都是大眾的“親兒子”,比帕薩特更早使用全新MQB平臺。但這對於帕薩特來說似乎並沒有過大的影響,這是為什麼?首先,技術平臺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屬於直觀感受的“升級”。而讓消費者為這“內在升級”買單,心理的接受度很勉強。相比帕薩特的品牌魅力,人們更樂於選擇“小官車”光環。

而去年,大改款的帕薩特上市。技術追平相對“領先一步”的邁騰。再加上配置更豐富,設計更趨於年輕,在尺寸方面又近一步得到優化。就從最入門的“丐版”來看,邁騰的廠商指導價要高於帕薩特,雖然多出兩氣囊,前駐車雷達,定速巡航等。但帕薩特多出的天窗,前排無鑰匙進入,LED前大燈組,這些“看的見摸得著”的配置更能抓住人們追求“直觀檔次”的消費心理。

白希文總結:

要說邁騰和帕薩特到底差在哪,小編認為,更多的是車型的“品牌力”。就例如剛剛獨立的品牌“捷達”一樣。大眾旗下的這幾款車型(桑塔納、捷達、帕薩特)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裡,可以說得上是“根深蒂固”。作為“後來者”的邁騰。其實在技術、配置、口碑等各方面都完全不輸帕薩特,但相比之下,上汽大眾更“懂得”中國消費者要什麼。


白希文


這話怎麼說?除了2017年,新邁騰換代,平臺更新,外觀升級,發動機和變速箱現款帕薩特一樣,邁騰銷量第一次超過帕薩特,其它什麼時候超過帕薩特了?明年如果帕薩特換代,銷量怎麼樣還是未知數啊😄!我的帕薩特1.8T御尊版,5萬公里,小毛病也沒有,不知道別人的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