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毀掉了哪些漢人的傳統文化?

zpeng0815


有人說,滿清那長達300年的統治期間,都是對待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一次大毀滅和大倒退,在滿清所統治下的華夏民族可以說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噩夢和悲劇。從嘉定三屠再到揚州十日等等,我們中國文化當中所有的氣節和文化,都沒這些異族分子給輕易的毀滅,有數不清的知識分子遭受到了屠殺,一座座古老的城池在戰火的席捲之下遭到了焚燬。

從一個簡單的數字當中,就可以看出滿清族人對我華夏民族的殘害,在大明王朝的末期,中國還有著大約一億的人口,可是自從滿清入關盜了康熙剛剛上位的時候,中國人口的數量就已經不到兩千萬,那麼,這消失的八千萬人都去哪了?

原本高度發達的華夏文化在深深的自卑面前都被消滅了,不僅如此,滿清族人還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將所有華夏子民都給奴化。

服飾和髮飾、書籍

他們在稱呼漢人的時候,向來只會喊道“奴才”二字,搞得好像自己有多麼的高貴,而漢人就有多麼的卑微一樣,滿族人為了消滅華夏族的民族意識,還滅絕了漢人所有的傳統服飾和髮飾,並留下了一個標誌著被征服象徵這恥辱的標記“辮子”。

從那時起,華夏人在面對滿族人時,都自卑的抬不起頭,而滿族的高層也只會高高在上的俯視著我們,然後再露出鄙夷的眼神,口中高聲呼喊著“奴才”二字。

但是,他們也會感到害怕,因為漢族人到底來說還是聰明的,也有過絕對強勢的時期,所以,他們便為了消滅中國人的這種“聰明”,開始修纂《四庫全書》,並大量的焚燬和篡改了技術手冊這樣代表華夏族最高發展階段思想精華的書籍,他們大興文字獄,使中國人的文化陷入了最低谷的時期。

再通過滿清經常會吹噓所謂的“康熙盛世”、“乾隆盛世”等等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前性格高傲頭腦聰慧的華夏族人,在滿清異族的統治之下已經變得奄奄一息,開始變得野蠻化、落後化。

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放下曾經那高傲的身段,逐漸淪為了苟且偷生最為卑微的奴才,可笑的是,現在還有這麼一群人在不斷的抨擊所謂的劣根性,這些不都是做奴才的本質麼?

更何況所謂的那些康乾盛世雖然被描述的很好,但是其真實性還是會讓人懷疑,這些也可以通過數據來了解,在大明王朝的末期,就算是崇禎時期也有著田地七百八十三萬頃,可是到了的三十一年,中國的田地也僅僅只剩下七百四十一萬頃,單憑這個數字上來看,康雍乾的治國水平還是很低下的,他們的生產恢復速度並不高。

其實,滿清族人對華夏族人的控制應該是早早就已經有預謀的,早在清軍剛攻下了南京之後,多爾袞就立即發佈了這麼一條施令,他下達了一種名叫做《剃髮令》的全國公告。

這個公告的大概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讓我們全國人民都要像滿族人那樣剃髮易服,只有遵從的才能夠在這片大地上生存,如果不遵從的話就會被冠上違逆的罪名,然後被處決。

當然,關於這個施令還是有特別多有骨氣的華夏族人是不同意的,他們鐵骨錚錚,誓死也絕不會妥協,然而卻並沒有什麼用處,反而還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這樣的血腥歷史。

所以,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反抗的力量都是徒勞的,滿清僅僅只是用一條施令,就強制的讓華夏族人改變了已經使用上千年的髮式和衣冠傳統,極大的摧殘了漢人的傳統文化。

一生抗清的民族英雄顧炎武曾說過,這麼一句感人至深的話,他說:明朝滅亡了是亡國,剃頭易服卻是亡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這句至理名言也是由此而來,在中國的《孝經》裡面也有這麼一句話:體身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在中國人眼裡,剃髮是一種嚴重違返孝道的行為,中國人也一直以頭髮衣冠而自豪,可自從滿清族人在下達了《剃髮令》這條公告之後,這一切都被改變了。

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如果有的話,那麼就請寫在下方的評論區內,我們一起相互的探討哦~!


貓眼觀史


廢話不多說,直接切入重點。

第一:飲食習慣。以前漢族人的重要場合宴席都是分餐制。滿人入關以後大家都聚在一塊吃了。

第二:髮式,漢人一直都是束髮,而滿人來了以後,就是剃成金錢鼠尾頭。

第三:衣著,漢人傳統服飾是交領右衽,滿人入關以後是對襟,馬蹄袖,馬褂等。

第四:文化方面的改變。漢人傳統的文化都是以包容,吸收。但是滿人來了以後將文化閹割,使得中國人保守自大。

第五:奴性。以以前下級見上級或者晚輩見長輩,都是自稱下官或者晚生。在清朝都是自稱奴才。而且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獄,文人都沒有了脊樑骨。





假進士


清朝的存在的確毀掉了不少漢人傳統文化,我們今天做一個小總結。

  • 髮型和衣服

眾所周知,這個剃髮制度就是倒黴的清朝提出來的,而且剃髮制度提出來之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殺,才讓咱們漢人改變了之前的髮型。

這種髮型極其噁心,因為它的辮子非常長,而且在後面只有一縷,再加上古代的生活條件,夏天的時候如果要去工作或者去勞作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清洗頭髮,往往就會讓頭髮上長無數蝨子或者小跳蚤。

除此之外,漢人的衣服也有了多重規定和約束,再也不能夠像之前那樣隨意的去穿了。

  • 書籍和文化

首先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些話是不能說的,而且有一些話是絕對不能說的。

如果清朝有些人說了會怎麼辦呢?輕則砍頭,重則株連九族。

沒錯,這就是著名的文字獄,甚至你寫的一首詩當中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意思,哪怕是自己表達的其他心境,但是被別人誤認為是這點意思的話,也很有可能會遭到血腥屠殺和鎮壓。

所以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恐怕連句話都不敢說,尤其是完整的話。

  • 奴才的哲學

滿清統治階段對於奴役所有人的思想很有見解。請注意這個奴役,不光是奴役咱們漢人,甚至也包括他們自身以及除他們自身之外的其他民族,都採取這種奴役的措施。

也正是因為這種措施,當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滿清似乎做不出任何得體的舉動。

  • 飲食的改變

這一點論證起來有些麻煩,並不是說所有的地區都是這樣,而是部分區域,因為滿清他們實行的是兩餐制。

所以當時部分地區也被迫實行兩餐制,但是這一點好像歷史書籍並沒有詳細記載。

  • 氣節

這一點實在是不願意多說什麼了,自滿清統治以來,好像漢人丟失了很多氣節,尤其是在清朝末期的時候,一談到洋人,所有的人都嚇得跪地叩頭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關注、點贊、評論,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第一、剃髮。

這是一種肉體剝奪。漢人從來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古訓,漢人成年之後,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隨意剃髮。可是清朝清廷頒佈於1645年頒佈了剃髮令,以消除漢人的印記。"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引起江南人民暴動,發生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死傷100多萬。

第二、易服。

這是外觀剝奪。漢族傳統的服飾形式有交領、右衽、盤扣、對襟、繫帶等特徵,滿州人服飾以旗裝馬褂為主,特點有廠字對襟、盤扣等特徵。清朝對佔領地區推行易服令,強迫漢人變換髮型為滿洲人滿洲人服飾,故引起不少漢人激烈反抗。

第三、文字獄。

這是是精神剝奪。康雍乾三代皇帝大興文字獄,製造血腥恐怖,殘暴程度較“焚書坑儒”更甚,目的是從精神上奴役人民,把人變成無思想、無文化、甘當奴才的順民。在這個背景下,文化人鑽進八股文和故紙堆,消極避世,整個社會“萬馬齊喑”。

第四、四庫全書。

這是是記憶剝奪。乾隆時期編撰《四庫全書》,把內府本、永樂大典本、私人藏書、國內流行傳本等統統收集起來,查禁、刪改和銷燬了大量古籍,篡改華夏曆史,是中華民族文化上的空前浩劫。前後被銷燬的書籍近三千種,六、七萬卷以上,數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結晶,被毀掉一半,從此再無有骨氣的文章,只有軟骨頭的阿諛奉承之文。

滿清對華夏文明的傷害之大不可想象,不僅消滅漢人的肉體,還通過篡改毀禁書籍絞殺漢人的精神,反抗換來的是瘋狂的鎮壓,使人們變得麻木不仁,如今國人的不自信、缺乏創造力甚至性格卑劣,也是滿清流毒的一大體現。


齊風雅


我從別的角度來說說,這個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樣。

我不覺得剃髮易服是缺點,清朝的長袍馬褂到今天進入西方世界都被認為是中國國服,比燕尾服氣派大,國外認為只有貴族的軍裝制服才能比得上長袍馬褂,當然需要是呢子的。

清朝對中國最嚴重的破壞是海洋。明朝對中國最大的繼承也是海洋,因為大明建國,海洋力量代替巨大作用,有明一代,海軍都是世界頂級強國水平。當時日不落西班牙,五國聯軍等,都不是大明對手。但是清朝馬上治國,不重視海洋,甚至害怕海洋,所以清朝海軍很弱。要知道中國人海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更早,特別是海外仙島等傳說。

對中國文化最大的破壞,體現在飲食上,就是魚的種類減少。

中國文化一大流派就是飲食文化。中國人吃熱食,用筷子吃飯等等文化習俗是中國名片。在明朝人的菜譜中,比如金瓶梅的記載中,有奶製品,也有魚,特別有舟山群島的海魚。

我們知道大航海時代和明清時期是一個時期,歐洲人飲食中大量有魚就是這個時期。相比較歐洲的深海鱈魚出現在餐桌的時間,我們的時間就太晚了。這就是中國落後的標誌。

清朝的滿漢全席是中國文化瑰寶,但是去查一下可以知道,裡面的魚很少,海魚更少,這就是中華文化落後的體現。

因為深海魚的打撈是一類高技術行業,中國在清朝這個領域幾乎沒有進展,落後到今天都沒追上前。


夢香寒冰


國學大師呂思勉說,滿清對待漢人之殘酷,為前代異族統治者之不敢行。他們一方面利用儒家文化來統治漢人,一方面又明目張膽的摧折漢人的民族性。

這其中有兩個最明顯的代表一個是剃髮異服,一個是文字獄。

對於剃髮異服講的人很多,大家也都熟悉,在這裡我補充一個細節。

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留老鼠辮兒,穿馬蹄服,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並因此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案。

但你知道嗎?清朝朝統治者不但管頭髮,連鬍子他都管

中國古人有留鬍子的傳統 嘴上嘴下都有鬍子。在宋代以前,中國男人嘴上的那兩撇鬍子都是上翹的。

到明代,由於受蒙古人的影響,嘴上的兩撇鬍子開始下垂。

到了清朝,就規定嘴上的鬍鬚不動,嘴下的鬍鬚必須剃掉,皇帝高官到平民百姓都一樣。

於是在清朝,中國男人連留什麼樣鬍子的自由都沒有。

當然到了清朝後期,朝廷的統治力減弱了,中國男人在鬍子上多少又有一些自由,清朝晚期李鴻章、曾國藩等大臣都是一嘴的大鬍子,這或許也是一種抗爭吧。

除了從有形的物質上摧毀漢人的民族性,清朝統治者還要從精神上摧毀士大夫的風骨和民族性。這其中有軟硬兩種手段。硬的手段就是大興文字獄,軟的手段就是借編書來摧毀和篡改漢人的傳統經典。


先來說文字獄。

文字獄,我們現代的人看起來很可笑,但在當時是可以要人命的。

比如,雍正二年,浙江人查嗣庭為江西考試出題,其中一個題目是“維民所止”,這是出自《詩經》的一句話,結果滿清朝廷硬說,你這是出了個字謎,暗示雍正無頭。

查嗣庭被捕,獄中自殺,死後還被梟首示眾,兒子16歲以上判斬刑,15歲以下流放,妻子兒媳皆自殺。

胡中藻詩中有一句說“一把心腸論濁清”,滿清朝廷說你把“濁”字放在“清”字之前是什麼個意思啊?

殺了。

此外可笑的又可怕的文這獄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下面說軟的一面。

乾隆時期,皇帝下令編撰《四庫全書》,結果卻藉此大燒中國之書。20年間燒書24次,被燒掉的書有538種,13862部之多。其中不但關於清朝的給燒了,和遼金元有關的,也給燒了,不能燒的就大肆篡改。

朝廷如此讓清朝的學術之風大為轉變。

在明末,中國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學術風氣也非常的激盪和現代化。出現了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一大批思想家。

他們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鄙視和批評科舉制度的無用,否定了皇權的正當性, 提出應當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可惜,這些思想都被滿清鐵騎給壓制了,於是有氣節的明朝遺民都拒絕為清廷服務。他們要麼出家當和尚,要麼行醫,要麼務農,要麼開辦學校,要麼當隱士,要麼經商。要麼當幕僚。總之,就是不和作。而能被滿清朝廷招攬到的都是二等以下的人物。

這也令清朝的學術風氣轉變為考據之學,大家不能自由發表議論了,只能在故紙堆裡扒扒找找。


三上歷史


清朝從精神上和文化上對漢人都是毀滅性的,可以說造成了中華文化的斷層。

精神上的打擊

中國傳統文化裡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傳統文化、孝道文化,尤其古時的文人,對此推崇有加,更是用生命在去呵護,幾千年來一直如此,也是漢人特有的標誌,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在那種戰亂的情況下,外族的入侵併沒有改變漢人的習慣,堅持了下來,元朝統治時期也是沒有更改,而是延續了漢族文化。但到了正因為是這種文化精神和文人骨氣的存在,使中華文化綿綿不斷,擁有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歷史。

但到了清朝入關後,多爾袞為了打擊漢人,從精神上摧殘漢人,為了清朝好統治,也是外族文化自卑的陰暗心理體現,下達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要求漢人要留滿足的髮型,想讓漢人從精神上行為上都成為滿人的奴隸,為此漢人也是極力反抗,但清朝也進行了殘酷的“屠城”鎮壓。

文化上的摧毀

中國文化裡“文物衣冠,國之四維”,文物就是文化與文明,衣冠就是衣服和帽子,中華自有的服飾就是漢服,之所以叫漢服是因為“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故稱華夏,漢人的服飾裡處處都透露著,凝結著漢人的文明與文化。

五胡亂華,元朝統治時期都是進行了民族大融合,和漢服的發展進化,並沒有被取代,而是進行了發展。但到清兵入關後,多爾袞的“剃髮易服”政策,徹底造成了中華優秀文化的斷層,為了推崇滿人的尊貴,為了打擊漢文化以填補其內心的文化自卑,強力要求漢人著滿服,從日常行為裡徹底摧毀了漢人的文化信仰。

為民族的百年積弱埋下了禍根

剃髮易服後,對文人的打擊乃至對整個文化生態的打擊十分巨大,封閉了文化的進步和探索,增加了奴性和奴態,民族喪失了應有的氣節骨氣,在統治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弊病,導致到清朝後期,民族沒有信仰,沒有凝聚力,老百姓看著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甚至有的還為八國聯軍帶路,思想裡認為洋人與皇帝打仗與自己何干的境況。


清朝不但毀了漢人的傳統,也為自己的滅亡乃至整個民族的積弱和落後埋下了禍根。


詩文雜記


“欲滅其國,先去其史”,滿清大搞殘酷的文字獄,在滿清皇帝的屠刀之下,任何一丁點的思想火花、一丁點的獨立人格、一丁點氣節的人,盡遭撲殺!所謂“康乾盛世”在某些文人筆下寫得像花一樣美,但某些文人偏偏忘了“康乾盛世”正是文字獄最盛的時代。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個,大興文字獄,一個比一個瘋狂。有文人寫道“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作者便被吹毛求疵的乾隆殺掉。滿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凡是有思想,有氣節的士大夫皆遭毒手,幾乎殘酷到變態的程度:對生者動輒“棄市”、“凌遲”、“滅族”,對已死的作者亦不放過,非要開棺戮屍、挫骨揚灰才解心頭之恨。長期的文化殺戮,留下來的成績是一部經過抽改、“消毒”(民族思想)的四庫全書,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禁燬書目,超過七十萬部的被焚燬圖書,還有幾萬萬被壓迫人民的仇恨。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最重要的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些中國人陳陳相因的民族氣節不見了,只剩下阿諛奉承的奴性跟齷齪的辮子一起留了下來。中國傳統的為官是直言敢諫,為史應秉筆直書,然而這些觀念被徹底摧毀,在刀斧面前,只剩下一大幫唯唯諾諾的只會三跪九叩,口稱皇上聖明的奴才。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政權交替時代屢見不鮮,但從來沒有一個像滿清統治者這樣,用屠刀和殺戮摧毀漢人衣冠,其宗旨是“留髮不留頭”,摧毀漢人的民族脊樑,徹底絞殺漢人的民族意識,滿清統治者企圖從精神上到肉體上外形上徹底把漢人弄成完全順服的走狗!並且成功了。(以上部分摘錄自“逍遙飛翔”)。說句題外話,一段清史其實就是一段中國被殖民的歷史,只是出於某些原因不能說。至始至終,滿清從心理上和行為上都沒有把自己當做中國人,前有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後有慈禧說“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滿洲貴族剛毅說的更露骨“漢人一強,滿人必亡”…以上這種,使我們從充滿自信,思想活躍,眼界開闊的文明民族變成了封閉狹隘,愚昧無知,膽小猥瑣的東亞病夫。

今天有很多人依然在為滿清歌功頌德,猶如清時的奴才對主子一般,大清已亡許久,但奴才的精神依然流傳,可想而知,滿清的破壞力之強。今天我們要復興中華文明,就要還原中華文明的本來面貌,只是前途光明,但道路還很曲折,任重而道遠。

多說一句,今天的滿族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認同作為中國人的身份,我們不要將今天的滿族同胞和寄生在中國的滿清等同起來,民族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鐵和血2017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滿族人,他是殖民統治,既然是殖民,那麼就代表他是外來人,而在中原幾乎都是漢人,所以就需要去同化這些漢人。

那麼如何同化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毀掉漢人的傳統文化,接納自己民族的文化。

在這一點上清朝是不擇手段,強制性執行,不執行的人就會被殺死,換句話說清朝是在求同不存異。

清朝的手段數不勝數,但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頒佈了剃髮易服令。

剃髮易服顧名思義是將漢人的髮型改為滿人的髮型,而穿著便是將漢服改為滿服。

自古以來有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漢人一直遵守的原則。

然而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清朝入關之後,這些傳統文化都發生了改變。以多爾袞為代表的滿洲貴族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開始實行一系列措施,其中便有“剃髮令”。

當然,初期時想要執行“剃髮令”是極其困難的,頒佈沒多久就在抗議中被廢除了。可是第二年,又再次實行了“剃髮令”。

這一次實行”剃髮令“是決絕的,規定十日之內,所有漢人必須將頭髮剃掉,改為滿族”金錢鼠尾辮“,如不剃髮就會被殺。

在頒佈”剃髮令“的同時,還頒佈了”易服令“,不允許男人穿大領大袖,女人梳頭纏足。

其實早在金朝時,就有了”剃髮易服令“,金太宗曾強制實行過”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

清朝時延續了”剃髮易服令“,並最終成功實施。在此期間,還引發了多起屠殺事件,比如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等。

清朝毀掉的漢人傳統文化不只有髮式、服裝,還有飲食習慣,比如在以前宴會時,漢人都是一人一桌,而滿人則將這個習慣改了,改為聚餐,也就是多人圍繞一個桌子吃。

在文化上,清朝更是不擇手段,比如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可謂是空前的,順治曾7次執行文字獄,康熙、雍正20多次,而乾隆更是高達130多次。

文字獄的執行,令中國傳統文化扭曲變形,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理科男讀歷史


清朝毀了哪些漢族的傳統文化

我認為清朝毀了很多漢族的糟粕文化,保留了非常多的漢族的精華文化。

比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成年男子不能剪頭和剃鬚。想想一個人30年50年不剪頭不剃鬚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這完全就是一種糟粕的文化。 清朝滅亡之後再也沒有漢族人留這種頭飾,這與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是分不開的。

當然剃髮令過於激進。引起了漢族人的激烈反對。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不過這不能說明。蓄髮不是一種糟粕的文化。

比如禁止婦女纏足。這明顯是一種摧殘婦女的行為。完全是糟粕文化。雖然沒有徹底制止,但是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種糟粕文化的消亡。

比如清末取消八股文。八股文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大毒瘤。從明朝開始就實行八股文八股取士。八股文就是一種格式。其中的內容一定要符合聖人之言,內容一定要四書五經不可以寫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引經據典。八股文限制了人的思維。做事情想事情一定要符合聖人之言。這完全是一種糟粕文化。

清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夷之辯 華夷之辯在今天看來完全是一種民族黑地域黑。完全是一種糟粕文化。

清朝保留了很多漢族的精華文化。都被編入《康熙字典》。以及《四庫全書》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