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當此國土淪喪、民族危難之際,廣大人民的抗敵鬥爭風起雲湧、持續不斷,在封建朝廷中的愛國志士也力主抗敵救國,許多人投筆從戎,以赴國難。然而由昏君、奸臣組成的主和派(投降派)一度佔了上風,主戰派的文臣武將(諸如岳飛、李綱、張元幹、張孝祥、胡銓、陸游、辛棄疾等)遭受壓抑,或閒置,或貶謫,或罷職,或慘遭殺害政治上的主戰派,成了文學上的“

愛國詞派”。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岳飛人物影視劇照

他們的愛國詞,表達了殲滅敵寇、統一祖國的理想抱負,也抒發了他們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情緒。這類詞洋溢高昂的民族正氣和熾熱的愛國精神,是宋詞以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

例如張孝祥的《六州歌頭》: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南宋朝廷奉行所謂“幹羽方懷遠”的投降政策,“靜烽燧,且休兵”,還不斷地派遣使者向金人討好獻媚,因而,包括詞人在內的愛國志士遭受壓抑、報國無門“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竟何成”,這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嘆“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這是年華虛度、壯志不酬的悲憤。祖國山河淪喪,而自己請纓無路,詞人怎能不“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呢?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悲憤的景物

又如陸游的《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一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六十六歲被罷官,長期隱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這首詞作於這一時期。想當年,是“匹馬戍梁州”;看如今,是“塵暗舊貂裘”。心,仍在抗金前線;身,卻在荒僻山村。今與昔的比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形成強烈的情感落差,怎不令他黯然神傷、老淚縱橫呢!詞調為《訴衷情》,詞的內容是訴詞人遭受壓抑、報國無門之衷情。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黯然神傷的意境

再如辛棄疾《清平樂》: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辛棄疾雕像

詞調下有序雲:“獨宿博山王氏庵

。”博山在信州,辛棄疾被彈劾落職寓居信州時經常往來其間且看詞人獨宿的王氏庵:飢鼠繞床橫行,蝙蝠翻燈亂飛,茅屋外風雨交加,吹破的窗紙瑟瑟作響,好一番破敗淒涼的景象。

宋代詞人的有些作品有著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

心境淒涼的畫面

誠然,環境的淒涼會引起心境的淒涼,但詞人心境淒涼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境遇:“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

”!是的,辛棄疾二十一歲在北方組織抗金義軍,二十三歲投歸南宋,歷任多處地方官,為抗金救國而走遍“塞北江南”,卻落得罷官“歸來”以致於報國無門,這怎能不感傷、不淒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