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為何能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原因其實很簡單

前言

公元1258年,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汗”帶領著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兵分三路進攻南宋。蒙哥汗親率主力進攻四川,一路上所向披靡,相繼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就在這樣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蒙古大軍的統帥蒙哥汗突然病重,並在合州釣魚城下的進攻受阻,數月都未能攻克。公元1259年,蒙哥汗因病去世,享年50歲。

由於蒙哥汗去世得突然,沒有指定汗位繼承人,這個時候,擁有繼承權的忽必烈和其幼弟阿里不哥便開始圍繞汗位進行了長達了4年之久的汗位爭奪戰,最後的結果以忽必烈勝出,阿里不哥投降告終。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一段歷史的話,不難發現,實際上忽必烈是沒有繼承資格的,因為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習俗,在前任大汗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應該是由其幼弟作為繼承人。但為何忽必烈最後能從這場汗位爭奪戰中勝出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忽必烈的勝出絕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勝出,因為如果單單只是武力勝出的話,那麼他的汗位是根本坐不長久的。忽必烈的勝出,說到底還是“繼承合法性”得到蒙古各貴族的承認。

忽必烈為何能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原因其實很簡單

元世祖忽必烈像

一、合法性的認同觀念不同

雖然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有繼承汗位的權力,但是兩者的“合法性”來源確實截然不同的。一方面,長時間駐守在中原地區的忽必烈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比較深,並且一直以來他對於中原的那些飽學之士都是以禮相待,經常向他們學習,所以當時就有很大一批漢人豪族選擇支持他。所以這個時候,他自然就可以打著“以長以賢”的政治口號來號令天下。至於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則始終都是秉持著蒙古人“幼子守灶”的習俗,所以他所能得到的支持,自然也都是蒙古本族內部人員的支持。

所以我們會發現,兩人對於汗位“合法性”的認知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忽必烈似乎要走在前端一點,而阿里不哥則一直駐留在原來的習俗上面。當然了,儘管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有繼承汗位的資格,但既然雙方僵持不下的話,那麼最終還是隻能通過戰爭的方式來決定哪一方才有資格坐上大汗寶座。而只要雙方開展了戰爭,兩者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忽必烈為何能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原因其實很簡單

蒙哥汗像

二、阿里不哥缺乏作戰經驗

蒙哥汗去世之後,阿里不哥在家族內部的支持下,正式稱汗,並隨即向忽必烈發出挑戰。根據拉斯特的《史籍》中記載:

“阿里不哥把軍隊交給旭烈兀汗的長子主木忽兒、幹兒答的兒子合剌察兒,派遣他們和另一些宗王去與忽必烈作戰。忽必烈的先鋒為也松格和納鄰合丹,他們在巴昔乞地方相遇交戰,阿里不哥的軍隊被擊潰;主木忽兒和合刺察兒帶著少數殘眾從戰場上逃出。阿里不哥和他的軍隊驚慌地潰散,逃到了乞兒吉思地區。”

按照拉斯特的這段記載我們不難看出,阿里不哥所在的蒙古腹地,多年來都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自己的作戰經驗遠不及自己遠在南宋戰場長奔波許久的哥哥忽必烈。儘管他身邊有著作戰經驗的阿藍答兒和渾都海,還將自己的軍隊交給了主木忽兒等人指揮,但是這些人所率領的軍隊在遇到忽必烈的先鋒大軍時就被擊潰了。

所以顯然,阿里不哥軍隊的戰鬥力和戰鬥經驗遠不如忽必烈的軍隊,最後只能被打得落荒而逃。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被接管的阿速帶的這支軍隊,是蒙哥汗南征的時候遺留下來的,當時被接管的時候,他們並不瞭解這支軍隊的具體狀況。所以在遭遇到忽必烈所派出的合丹和泰出的軍隊後,一戰即潰,阿藍答兒和渾都海被殺。這時候,阿里不哥自知不是忽必烈的對手,於是趕緊派使者去和忽必烈請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阿里不哥缺乏戰爭經驗,在戰場上紕漏頻出。

忽必烈為何能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原因其實很簡單

阿里不哥——劇照(吳越飾)

三、阿里不哥不能緩解內部勢力矛盾

支持阿里不哥的人,基本上都是蒙古的貴族們,其主要的首領大致有阿藍答兒、脫裡赤、阿速帶和玉龍答失等人。這些人因為都是蒙古草原上的貴族,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應的勢力集團。但他們之所以要支持阿里不哥,實際上也是利益使然。這個利益集團雖然表面看上去堅不可摧,但實際上都是各懷心思,特別是在巴昔乞之戰和姑臧之戰失敗後,之前一直支持阿里不哥的旭烈兀和阿魯忽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轉向支持忽必烈。不僅他們兩個開始有了脫離阿里不哥,轉向支持忽必烈的心思,其他的一些小利益集團都開始出現了動搖。

但我們注意了,這其實只是這個利益集團分裂的開始,它的徹底分裂還是以阿魯忽反叛阿里不哥為標誌的。我們上文說了,由於巴昔乞之戰的失敗,忽必烈已經切斷了和林的物資供給,這導致了阿里不哥軍隊的軍糧物資嚴重斷絕,阿里不哥隨即便派出阿魯忽前往河中地區調撥軍需和兵源,但是阿魯忽擁兵自重,並未聽從阿里不哥的調遣。阿里不哥便派人從阿魯忽手中搶走了大量的物資,阿魯忽極為憤怒,隨即便將阿里不哥派來的使者斬首,轉而投靠了忽必烈。而阿魯忽的離開,正是以阿里不哥為首的利益集團解體的開始。所以,阿里不哥不能緩解內部勢力的矛盾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忽必烈為何能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原因其實很簡單

元帝國及蒙古三大汗國——地圖

總結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忽必烈之所以能夠戰勝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國的大汗,大致歸結下來有以下三點:一是阿里不哥在用人和作戰經驗方面不如忽必烈;二是阿里不哥不能緩解內部勢力的矛盾;三是阿里不哥不具備將帥精神,且在繼承合法性上未能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當然了,我們還要明確的一點是,阿里不哥的失敗並不僅僅只有以上原因,實際上阿里不哥的失敗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比如在拉斯特的《史集》中就多次說到,阿里不哥一直以來都只知道尋歡作樂,不關心蒙古百姓的疾苦。此外,阿里不哥還缺乏一定的格局和眼光。

總而言之,阿里不哥的各項劣勢都註定了他最終要走向失敗。

參考文獻:

  1. (波斯)拉斯特-《史集》
  2. (明)宋濂-《元史》
  3. 白鋼-《忽必烈為什麼能戰勝阿里不哥》
  4.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