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 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程文順


當真是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沒到!

關於明朝滅亡的說法一向是很多,前一段時間和別的歷史作者聊天,我說我一下子可以說出十種明朝滅亡原因,結果大家總結歸納後,不下二十種,可見明朝滅亡的爭議有多大。

其中,閹黨禍國與崇禎亂作為都是較為主流的說法,這兩種說法也關係到本文,基本上搞明白了這兩點內容,標題也解釋出了一二。

崇禎亂作為導致明朝滅亡這種說法,我是比較持贊同說法的,崇禎即位之初迫切想要將明朝從危亡的環境中解脫出來,然而崇禎的亂作為,不但沒有緩解帝國的危機,反而成為一種催化劑,最終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從當時的環境來說,想要擺脫困境必須依靠財政,為了獲得財政,崇禎的“開源節流”方針不但沒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使危機愈演愈烈。

當然,以此來說明崇禎殺魏忠賢而導致國家滅亡,藉此抬高魏忠賢的地位,有魏忠賢在,大明就不會滅亡,則有點過分抬高了魏忠賢的分量。

魏忠賢不過一個亂政的太監,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操縱政權,但也是在體制之內,其實我認為魏忠賢很多時候還是秉承了天啟皇帝的意志,藉助閹黨集團打壓文官集團,同時加強皇權,應該是天啟皇帝採取的權宜之計。

但是,明朝黨爭卻發展越來越激烈,魏忠賢曾經搞出一個《東林點將錄》來針對文官集團中的東林黨人,當然,東林黨人也並不是軟柿子,雙方展開你爭我奪的鬥爭,誰輸誰贏,爭議也很大,問題的關鍵,崇禎即位後扳倒了魏忠賢。

如前面所說,明朝的滅亡跟崇禎是脫不開關係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明朝的統治危機早在閹黨與東林黨黨爭的時候就已經埋下,從這點來說,魏忠賢掌權使得努爾哈赤沒有入關則是沒有道理的。

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說,天啟皇帝在位期間,努爾哈赤沒有入關,完全是因為當時後金的力量不允許,以明朝的國力想要滅掉努爾哈赤易如反掌。

努爾哈赤最開始的身份,其實是為明朝戍邊的部落之一,只不過後來努爾哈赤父親被明軍錯殺,努爾哈赤遷怒於明軍,並且不滿明朝對待女真的少數民族政策,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冑起兵,開始了對建州女真各部的統一戰爭,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還遠沒有到起兵反明的境地,萬曆二十九年的時候,努爾哈赤還向明朝朝貢,明朝對努爾哈赤也沒有過多的防範,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前一年,也就是1615年的時候,薊遼總督還向明廷報告努爾哈赤“惟命是從”對朝廷忠心耿耿。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偷偷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對明朝都是卑躬屈膝的,一直到萬曆後期,1616年努爾哈赤才建國號,稱為大汗,始有反義。

這個時候如果明軍應對得當,幹掉努爾哈赤也是易如反掌,但是明軍派遣11萬精銳軍隊卻因為戰略上的失誤大敗而歸,從而失去遼東戰場的主動性。

這並不能代表,明朝的綜合實力不如後金,後金不過是一種軍政政權,想要拖垮他也很容易。

很不幸的一個消息是,在魏忠賢大權獨攬的時候,也就是天啟皇帝在位的時候,正是努爾哈赤快速發展並且壯大的時候。

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攻陷瀋陽、遼陽等大城市,給明軍造成重大的損失,開始遷都遼陽,建立東京城。這個時候魏忠賢正在磨刀霍霍準備對東林黨進行挑戰;

天啟二年(1622年),努爾哈赤打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先是奪取遼西廣寧、義州、錦州、大淩河等四十餘城堡。打得熊廷弼、王化貞等明朝將領是潰敗而逃。這個時候魏忠賢奪取了錦衣衛的指揮權,開始攻擊東林黨。

天啟三年(1623年),魏忠賢將內操軍增加到一萬人,內穿衣甲出入宮廷,並且兼領東廠事物,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開始大興大規模針對東林黨成員,打擊異己。

天啟五年(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持續發動對明朝的攻擊,這個時候魏忠賢的黨羽已經遍佈整個朝廷。

努爾哈赤入關的節奏被打亂是在天啟六年(1626年)的寧遠大戰中,努爾哈赤之所以被明軍打敗,是明軍將領袁崇煥創新性用紅衣大炮守城,而後金不擅攻城。這個時候的魏忠賢,整天忙著修建祠堂,讓別人喊他九千歲。

如果將這說成是魏忠賢在的時候,努爾哈赤無論如何也沒有打進來,我也無話可說了!明末的生態政治是,文官集團已經影響到了皇權,使得國家內部矛盾頻發,皇帝想要加強皇權打壓文官集團已經無可厚非,但是雙方的鬥爭嚴重影響到了明廷的邊防。

所以,不是魏忠賢在的時候努爾哈赤沒有打進來,而是天啟皇帝不死,魏忠賢不下臺,或許用不上十七年,清軍就完成了入關大業!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史論縱橫


魏忠賢不死,大明著實難滅!

魏忠賢的確是一個大奸宦,但又不得不說,沒有魏忠賢的大明,離死更進一步!



魏忠賢如何大奸大惡,但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始終要維護好大明朝的利益才是王道。

一,因此魏忠賢不遺餘力的打壓東林黨文官集團!

東林黨除了打嘴仗,幫倒忙,其他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因此,魏忠賢,二話不說,幹他!

二,強行對以東林黨為後臺的南方中上層士紳地主階級徵收賦稅!



大明後期,南方賦稅系統基本癱瘓。而南方賦稅作為主要稅收來源,導致整個大明財政入不敷出。既要保證邊關不破,又要鎮壓內部起義,再多的錢也不夠燒。

東林黨支持南方士紳地主階級不納稅以及搗亂中央納稅系統,因此魏忠賢又得拿東林黨開刀!瞌睡來了枕頭到,魏忠賢做夢都笑醒了。

因此,不管文官集團如何上躥下跳,邊關如何戰火連天,地方如何揭竿起義,魏忠賢都能不動如山。而他要做的就是穩住這將傾的大廈——大明。

三,不拘一格,無視陣營之分,提拔邊關將領,鎮守九邊!

魏忠賢對寧錦大捷中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等人論功封賞!

魏忠賢不因為袁崇煥是自己人,而赦免袁崇煥的怕死避戰之罪,從而罷免了袁崇煥!

魏忠賢也不因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做對的東林黨人,從而收拾毛文龍。

四,沒有了,再有魏忠賢就不是奸宦了!開玩笑。

綜上所述,魏忠賢其實經營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大明,因此從外部基本難以攻進來。可惜的是魏忠賢死後,大明反倒被內部農民起義搞垮了!

記得幫娜迦點贊、收藏、評論、轉發(⊙o⊙)哦!


娜迦style


1644年4月,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盡的時候,特意在衣襟上寫了句“然皆諸臣誤朕”甩鍋,曹化淳也忍不住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於抵擋努爾哈赤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實際上,魏忠賢此人素來喜歡排除異己,也喜歡斂財,說他能力強也不見得,可他確實又比朱由檢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魏忠賢還活著的話,應當能夠為明朝多撐幾年,也只是幾年而已。

魏忠賢之強於朱由檢,一則強在斂財,二則強在用人。

明朝到了朱由檢,或者說到了朱由校手上的時候,財政已經離崩盤不遠了,這也是朝廷沒有錢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廷沒有錢,卻不代表官僚士紳集團沒有錢,相反他們很有錢很有錢,說他們富得流油也不為過,因為他們趁著國難之際、百姓潦倒之時兼併了很多的土地,並且沒有上報,這就是說他們拿到了這些土地並獲利,卻不用繳稅。

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一個是農業稅,一個是商稅。

官僚士紳偷偷拿了地所以不繳稅,明宗室佔了地則不用繳稅,這麼一來,明朝能夠收到的農業稅顯然直線下降。

農業稅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農業稅少了,明朝政府能不窮?

當時的商稅也好不到哪兒去,尤其是晉商更可惡,他們發了多少國難財,鬼才知道呢!明朝這邊明明已經越來越難了,可是他們仍然為了幾個錢和後金交易,說他們通敵、資敵並不為過。

所以,明朝之亡,也少不了晉商的搗鬼。

晉商的背後是誰?是明朝官僚,所以說到底還是官僚士紳在給明朝挖坑,然後活埋了明朝。

魏忠賢對官僚士紳可一點也談不上客氣,下起手來比誰都狠。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為什麼能夠颳得到錢?正是因為他拿那幫嘴皮子功夫一流、撈錢一流、能力沒幾個入流的官僚士紳集團開刀了,收刮商稅更是收颳得東林黨嗷嗷直叫。

這一點,朱由檢可就遠遠不如魏忠賢了。

朱由檢剷除了魏忠賢之後,東林黨沒了對手,勢力迅速發展,後來更是不把朱由檢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對於農業稅,朱由檢還是不敢收,可是商稅都快被東林黨給取消完了,這也不能收,那也不能,朱由檢一說要收,東林黨直接挑起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他與民爭利,他還不敢頂嘴。

可是沒錢怎麼辦呢?朱由檢想向自己倚重的文官集團借點錢支撐一下,可是沒人搭理他,太尷尬了。

朱由檢沒錢了,還怎麼繼續維持明朝的正常運轉?你拿不出錢來,誰還願意給你賣命?所謂的“忠君愛國”只是文官拿出來忽悠人的玩意兒,說白了一分錢不值。

魏忠賢拿得出錢,所以有人願意跟他,所以明朝也能打得起仗,自然也能繼續和努爾哈赤打下去。

對於用人,朱由檢和魏忠賢一比,更是差得讓人鄙視。

說實話,一旦到了亂世的時候,武將的作用是高於文官的作用的,或者說相輔相成,如果再用崇文抑武、以文馭武這一套的話,絕對會亂套。

可惜,朱由檢卻想不明白這一點,他對文官的態度可用如今的一個詞形容——跪舔!對於武將的態度,卻可以說是蹂躪,是踐踏。

所以,朱由檢一手將原本仍然具有一定優勢的牌打成了“文官只求財不忠君,武將不願忠君不肯賣命”的局面,洪承疇等武將為什麼一個接一個地投降?說白了還不是怕朱由檢的清算,怕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得不到保障。

對於武將,朱由檢是用誰疑誰,恨不得將武將全給殺了,這樣的朱由檢誰願意給他賣命?沒有武將賣命,這個朝廷也就離死不遠了。

但是,魏忠賢卻不同。

魏忠賢是所謂的“閹黨”,可以說天生就是文官集團的敵人,所以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是盯著文官集團打壓,錢也從他們的身上刮。

反倒是對於武將,或者由文轉武的人,魏忠賢表現得更“友好”一點。

拿遼東來說,不論魏忠賢出於怎樣的目的,孫承宗能夠督師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的放手,孫承宗能夠放開手腳守住薊遼也少不了魏忠賢在背後支持,魏忠賢讓人送武器裝備、錢和物資去遼東給孫承宗也是事實。

魏忠賢當然不是和孫承宗是一個陣營,但是他敢用孫承宗,這一點,朱由檢這個廢柴行嗎?顯然不行,袁崇煥的下場證明了一切。

朱由檢的用人之道可謂是一塌糊塗,可堪一用的人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逼得投降了,他還能用誰?東林黨別說不會給他賣命了,即便有人會,他們的筆桿子又有何用?

錢謙益的“水太涼”,言猶在耳呀!

所以,魏忠賢掌權之時尚有餘力去擋住努爾哈赤,朱由檢不行。

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魏忠賢沒死的話,後金就一定打不進來,只是後金還沒有積蓄夠實力而已。

努爾哈赤從拿十三副遺甲起兵到建立後金,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因為他需要積蓄力量。所以,他想要打敗明朝,也需要積蓄力量。

可是,明朝和後金實際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明朝越來越弱,後金越來越強,對於這一點,不論魏忠賢掌權與否都沒辦法改變,所以後金打進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因為魏忠賢在不在而改變。

所以說,魏忠賢對明朝的作用也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重要。

事實上,不論是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還是東林黨,抑或是朱由檢,他們都是明朝的破壞者。


吾與吾國


努爾哈赤打不進大明,並不是魏忠賢做對了什麼,而是崇禎做錯了好多事。

就好像在學校裡,前任校長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結果新校長上任以後學校拆遷了,沒了。我們不能說,前校長對學校做的貢獻是對的。

所以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崇禎。

我們知道,崇禎是一個只做正確的事的人。不管什麼事,見榮譽就上,見黑鍋就讓大臣背。比如之前提過的陳新甲、孫傳庭,他們都是一代名臣/名將。但是就因為被黑鍋,該有的錢的待遇跟不上,名譽甚至也跟不上。

所以崇禎真的做到了“愛他的時候叫人家小甜心,不愛的時候叫人牛夫人”。

袁崇煥被信任的時候,殺掉重臣名將毛文龍,沒事;不被信任的時候,凌遲。

所以在崇禎治下,官員為自己打算的前提,就是不給崇禎幹活,大不了改朝換代就是了,即便為了理想,也不是為了崇禎的理想。然後大家消極怠工,愣把明朝拖死的。

但是,魏忠賢不一樣。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天啟的狗奴才。

天啟沒了,魏忠賢也就沒了。同時,魏忠賢的主要對手,是以周宗鍵、左光斗為首的東林黨人。

這幫人都是文人,魏忠賢不管多麼飛揚跋扈,針對的也都是他們。

至於武將?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唄。反正和九千歲的關係也不大。

於是:毛文龍等武將愣是稀裡糊塗的躲過了朝堂上的黨爭。大家都是忠君愛國的武將,工作就是和努爾哈赤打架,那按自己想法打唄。順利開闢了敵後戰場,打的有聲有色。

但是,毛文龍也的確是天才,董其昌這麼評論毛文龍的:

“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

結合前面的內容翻譯一下就是:

魏忠賢和東林黨鬧他倆的黨爭,毛文龍打他的後金。反正不花國家的錢,一切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真的是既要馬兒跑,馬兒主動不吃草……

不得不感慨一下:真不是魏忠賢能力多高,實在是天啟皇帝命好啊!


酒騎風


這個結論不成立:

魏忠賢是天啟年間最大的奸宦,他搬弄是非、攪亂朝綱、私掌兵權、賣官鬻爵、殺害忠良,犯下的罪行不計其數,是一頂一禍國殃民的毒瘤。

在主觀條件下,魏忠賢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利國利民的事,他給國家帶來的只有災難和不幸。而在天啟年間,正是後金大舉入侵之際,遼東大面積土地也是在這個時候丟失的。

在大明的版圖上,女真人肆無忌憚地搶掠和屠殺,直到寧遠之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擊敗,這才減緩了後金入侵的腳步。努爾哈赤從起兵開始就一直在妄想佔據中原,一次次觸碰明朝的底線,甚至一度山海關外全部是後金軍的活動範圍。

天啟元年,後金軍出兵瀋陽,總兵尤世功、賀世賢戰死,朝廷派出援兵,爆發了殘酷的渾河血戰,童仲揆、戚金等將領皆戰死。接著後金軍攻陷遼陽,遼東經略袁應泰被逼自焚而死。

史料記載:

“大清兵取瀋陽,總兵官尤世功、賀世賢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帥諸將援遼,戰於渾河,皆敗沒。壬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進攻西平堡等地,明軍守備不利,無一勝績,巡撫王化貞、經略熊廷弼敗退山海關。廣寧之戰令遼河以西的土地全部成為敵佔區,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等四十個城池淪陷,並且努爾哈赤還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

至此遼東基本全部淪陷,努爾哈赤成為大明最可怕的敵人,我們再看看天啟年間魏忠賢在做些什麼。

剷除異己,穩固權勢

魏忠賢攀附客氏(熹宗朱由校乳孃)上位,雖然魏忠賢不認字,卻仗著客氏的權勢,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宮內有宮女和宦官結成“對食”的習慣,原本客氏的相好是一位名叫魏朝的宦官,魏忠賢則上位後,剔除了魏朝,他成為客氏的相好。

魏朝本是魏忠賢入宮的介紹人,道理上講對魏忠賢有恩,魏忠賢忘恩負義,把魏朝趕出了皇宮。宦官王安也是魏忠賢的引路人,且王安還是一位比較正直的宦官,萬曆年間曾多次保護太子朱常洛,也曾幫助楊漣、劉一燝等人助熹宗朱由校繼位。

魏忠賢之後能進入司禮監也有王安的幫助,但魏忠賢卻聯合客氏害死了王安。等到魏忠賢勢力逐步成熟,內宮中的王體乾和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皆成為他的黨羽,肆意妄為,宮內沒有人敢多言一句。

遼東的戰事緊急萬分,而魏忠賢做的只是為他的權力和地位,他每日奉承皇帝,讓朱由校沉浸在倡優享樂中,他則培養黨羽,剷除異己,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大致就是天啟元年魏忠賢在做的事,而此時瀋陽、遼陽還在後金的鐵蹄下被蹂躪。

陷害忠良,冤獄酷刑

史料記載:

“忠賢益無忌,增置內操萬人,衷甲出入,恣為威虐。矯詔賜光宗選侍趙氏死。裕妃張氏有娠,客氏譖殺之。又革成妃李氏封。皇后張氏娠,客氏以計墮其胎,帝由此乏嗣。”

為了鞏固其地位,魏忠賢還掌控了部分軍隊,內操軍增加到1萬人,還身穿甲冑出入皇宮,頗為放肆。狠毒的客氏在後宮作威作福,假傳聖旨害死了選侍趙氏,懷孕的裕妃張氏被殺,就連皇后的孩子都被設計墮胎。

天啟四年,副都御使楊漣上疏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我們在此抄錄一段:

“東廠之設,原以緝奸。自忠賢受事,日以快私仇、行傾陷為事。縱野子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輩,投匭設阱。片語稍違,駕帖立下,勢必興同文館獄而後已,大罪二十。”

設立東廠,本意是緝拿奸邪,魏忠賢掌控東廠之後,經常公報私仇,陷害忠良,其義子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輩等人仗著權勢胡作非為,如有一言不合,便會招致罪罰。

為了報復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等人,全部被魏忠賢誣陷罪名關入詔獄,再由許顯純拷打致死。尤其楊漣死得最慘,從被關進詔獄,就被打得體無完膚,之後用土包壓身,再用鐵釘灌入耳朵,死的時候早已不成人形。

被魏忠賢陷害致死的官員不計其數,罪行罄竹難書,在做這些事的途中,魏忠賢難道還會考慮遼東的戰事問題,明顯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權勢,朝廷混亂才招致後金的放肆,魏忠賢罪不可赦。

搶佔軍功,封蔭族孫

哪怕魏忠賢權勢再大,也有他不敢動的人,比如孫承宗,天啟二年,孫承宗主動承擔遼東防衛,提拔了如袁崇煥、趙率教、祖大壽等一大批將領,並系統地修整遼東城堡要塞,建立了關寧錦防線。

至此遼東的局勢才出現轉機,而天啟六年,孫承宗被罷免,高第繼任遼東經略,如果孫承宗能一直在遼東任職,之後的遼東走勢可能會更好。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魏忠賢,魏忠賢多次詆譭孫承宗,在皇帝耳邊說孫承宗的壞話,這才使得孫承宗被罷官。

高第上臺後馬上撤離關外所有守備力量,如果不是袁崇煥堅持守衛寧遠,那之前的所有一切都白做了。關外廣大地區,只留下寧遠一座小城和1萬明軍士兵,在袁崇煥的帶領和堅持下,經過艱苦奮戰,才擊退了努爾哈赤的部隊。

寧遠大捷意義重大,而從中魏忠賢只做了拆橋的事,而沒有提供一絲幫助。不過事成之後,功勞卻算在魏忠賢的身上。之後的寧錦大捷,同樣把功勞記在了魏忠賢名下。

史料記載:

“而忠賢志願猶未極,會袁崇煥奏寧遠捷,忠賢乃令周應秋奏封其從孫鵬翼為安平伯。再敘三大工功,封從子良棟為東安侯,加良卿太師,鵬翼少師,良棟太子太保。因遍賚諸廷臣。用呈秀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獨絀崇煥功不錄。”

聽到袁崇煥的捷報,魏忠賢先給自己的族孫魏鵬翼加封伯爵,加封侄子為良棟為東安侯,良卿為少師。魏忠賢手下廷臣同樣加官進爵,唯獨袁崇煥的功勞忽略不計。很明顯,魏忠賢根本沒有把遼東戰事放在心上,他能想到的除了他自己就是他的爪牙和族孫。

近年來,很多人為了博眼球,給一些民族英雄,岳飛也罷,袁崇煥也罷,甚至鄭成功也包括在內,以駁斥他們換取關注。也有一些人,給秦檜啊、魏忠賢啊、嚴嵩啊等等翻案,但是我們善惡觀還是要有的。

在我看來,魏忠賢在客觀上,起到了一部分克制東林黨的作用,這也是熹宗的計劃。但從魏忠賢本身,對於遼東和努爾哈赤,他毫不在意。留著這樣一位敗類,禍國殃民綽綽有餘,要復興國家純屬白日做夢。


楊角風發作


魏忠賢是明天啟朝時權勢最盛的太監,他把持權柄,黨同伐異,殘害忠良,以至於民聲載怨,百姓苦不堪言。由於明熹宗怠政,痴迷於木匠活,寵信乳母客氏、閹黨魏忠賢,使得天啟朝的形勢比明神宗晚年更加敗壞。

然而,令很多人覺得詫異的是,在魏忠賢專權的時期,特別是在魏忠賢權勢正盛時,明朝卻一度穩住了局勢,甚至在寧遠之戰中重創努爾哈赤。此戰被明朝稱作寧遠大捷。也正因如此,常有人提出,魏忠賢的存在,似乎是明朝續命的重用原因。那麼,事情果真如此麼?

其實,這種提法顯然是一種誤解,是將歷史的偶然性強加於歷史人物之上。更為重要的是,明軍之所以取得寧遠大捷,絕非是魏忠賢的功勞,而是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功勞。

1616年努爾哈赤起兵,建國號為後金,正式與明朝決裂。此後,滿洲八旗在關外遼東戰場屢獲大捷,並進逼遼西。及至天啟朝時,明軍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潰敗。關鍵時刻,明朝啟用了兩位傑出的軍事家,一個是孫承宗,另一個就是袁崇煥。

孫承宗奉命前往前線的途中,已經開始整飭沿線軍隊,加強防禦,並著力保障前往作戰部隊的補給,使得努爾哈赤難尋戰機。等到寧遠之戰時,袁崇煥憑藉堅固的城池和火炮給後金軍隊受挫,並重傷努爾哈赤,以至於不治身亡。

在這一過程中,努爾哈赤確實沒有打入關內,而且包括皇太極在位時,後金及改國號的大清,雖然步步緊逼,倒也沒能獲得壓倒性勝利。值得注意的是,明熹宗一死,繼位的崇禎便剷除了魏忠賢,在沒有了魏忠賢的情況下,皇太極、多爾袞也都未曾滅亡明朝。

就以上史實來看,魏忠賢專權的幾年,明朝與後金在軍事上互有勝負,值得一提的寧遠大捷,也是袁崇煥的功勞。另外,當剷除了魏忠賢后,明朝也沒有像有些人所講的,就此垮塌下去。明朝之亡,在神宗末年已經顯現端倪,經明熹宗時閹黨禍亂,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而崇禎雖然勤勉有加,卻又十分苛刻,屠戮了不少包袁崇煥在內的國之柱臣。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總結為:魏忠賢專權時,努爾哈赤未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除了具有時間上的巧合以外,與魏忠賢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魏忠賢這樣的閹黨禍亂,明軍的戰局或許還有明朗一些。


夕陽下的晚楓


魏忠賢掌權的時候,自天啟元年(1621年)到崇禎一年(1627年)魏忠賢死亡,有六七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為什麼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努爾哈赤的軍隊正在發展壯大,但勢力還沒有發展到足以於明軍抗衡。

努爾哈赤的部落最初為明朝守衛建州,後來他的父親被明軍錯殺,努爾哈赤申訴不得,才以十三副甲冑起兵,開始了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征戰,建立了後金,成為後金大漢,年號天命。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在盛京誓師,宣佈對明朝的七大恨,親率2萬步騎兵進攻明朝。



這個時候,如果明朝應對得當,完全可以消滅努爾哈赤的軍隊。可是因為戰略失誤,十一萬軍隊戰敗,使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實力受到毀滅性打擊。

魏忠賢掌權時,正是努爾哈赤大軍瘋狂進攻的時期。天啟元年以後,努爾哈赤相繼攻陷遼西廣寧、錦州、大淩河等四十多個城堡,打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到1626年,寧遠之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打傷,很快就死了。

客觀地說,這個時候,努爾哈赤軍隊還沒有絕對把握戰勝明朝軍隊。

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是為了打擊東林黨人,也就是用宦官集團打擊文官勢力,加強了自己的統治。

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喜歡做木工,他對朝政沒興趣,所以就重用太監魏忠賢,任由其把持朝政,惑亂朝綱。魏忠賢壞事做盡,任人唯親,大力發展自己的黨羽,殘害忠良,貪汙受賄,權傾天下,被人稱為“九千歲”,各地紛紛為他建立生祠供奉,架空了皇權。當時很多人只知道有魏忠賢,不知道有皇帝。



但是,如果說朱由校就是昏聵無能,玩物喪志,也是不對的。即使皇權被魏忠賢架空,那也是朱由校自願的,但他並不傻,因為魏忠賢代表的就是他的利益,維護的就是皇權。而東林黨人並不是這樣。

當時,明朝黨爭非常嚴重,武官集團還好,沒有形成勢力,因為朱元璋最怕武官造反,採用“衛所制”,將武官勢力消滅在萌芽狀態。當時與朝廷爭利的就是東林黨人。

東林黨人都是迂腐的文人,同時也代表沿海工商業地主商人的利益。他們以君子和清流自居,勢力十分強大,是明朝黨爭的始作俑者。

這些人開口閉口是聖人之言,背地裡男盜女娼,欺壓百姓,逼良為娼,姦淫婦女,剋扣糧餉,與朝廷爭利。

朱由校重用魏忠賢的宦官集團,成功打壓了東林黨人,加強了自己的統治。



朱由校並不昏庸,舉一個例子。袁崇煥上了一個奏摺,準備築城困死努爾哈赤軍隊。朱由校在做木工活的同時,反問了他很多細節問題,比如如何防止女真圍點打援等,袁崇煥立刻啞口無言。朱由校淡淡地說:清談怎麼可能取勝?

可見,朱由校最討厭的就是東林黨人的誇誇其談。他重用魏忠賢,是因為魏忠賢可以代表他自己。

魏忠賢最大的功績是做對了兩件事情:一是向大地主和商人收取工商稅,二是加強對東部邊境的防禦。

魏忠賢是從底層爬上來的,他知道老百姓沒錢,所以專找有錢人弄錢,沒有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明朝後期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由於天災,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國家稅收入不敷出。魏忠賢將目光放在全國最富庶的東南沿海地區,這時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一些大商人富得流油。

魏忠賢在江南地區設立了工商稅,向大商人、大資本家和大地主徵收工商稅、礦稅和海稅,從此國庫不愁,而且對災害地區的農民減免稅收,這樣不至於激起民憤。



另外,魏忠賢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他雖然殘酷打擊異己,卻對東部邊境的戰事非常重視,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努爾哈赤的軍隊雖然來勢洶洶,但魏忠賢大膽啟用了熊廷弼、袁崇煥等將軍,而且在軍費上大力支持。如果沒有魏忠賢大力增撥軍費,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不可能建立,取得寧遠大捷的紅衣大炮不可能購置,就不可能打敗努爾哈赤,最後讓他受傷至死。

如果崇禎皇帝繼續重用魏忠賢,明朝應該不會迅速滅亡。因為魏忠賢嚴重打擊了東林黨人的利益,在崇禎搬倒魏忠賢以後,東林黨人向崇禎建議,取消了工商稅,增加了農業稅,才逼得人民造反。李自成本是一個驛館郵卒,因為崇禎開源節流,取消驛館下崗才揭竿而起,最後成為崇禎的掘墓人。

如果沒有李自成攻打京城,吳三桂不會從寧遠撤出勤王,後來投降多爾袞,明朝也不會就此滅亡。

我是子龍威武煮酒談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子龍威武煮酒談史


明朝的文官集團,滿口仁義道德儒學道統,實則禍國殃民。歷史事實證明,文官一旦成集體,弱國,武官成集團,亂國。集團權益的維護,就是不斷侵蝕百姓利益,築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皇帝也是沒法子動他們的。文人當官,形式主義多的很,不解決實際問題。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政治制度,時間長了,都會衰敗的,300年就是極限。


月眠雲中


古樓藏書,殘卷論史!

因為魏忠賢能搞到錢!這就足夠了!

封建社會一個怪圈,開國之君時期朝政清明,到了二代三代的時候,朝政就開始糜爛了。朝政腐敗,貪汙盛行等等!

朝政爛歸爛,不要忘記一點,朝廷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收攏人才的殿堂!朝政再爛,也有人才,人才是根本!

不要陷入一個誤區,貪官不一定就一無是處!有才能的人,品德不好的也大有人在。不能因為貪汙盛行就否定人才的存在!

而人才能否發揮作用,主要看領導會不會用人,最根本在於朝廷有沒有錢!

魏忠賢掌權時期,皇帝專心做木匠,放手重用魏忠賢,魏忠賢的魄力在於,敢於跟文官集團叫板!



之前財政困難,老百姓又沒錢,怎麼辦?收商業稅,文官集團橫加干涉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下好了。魏忠賢出馬,必須收稅,文官敢於插手就查你們,跟你們鬥狠!

在魏忠賢的治理下,國家財政危機得以暫時解除!魏忠賢閹黨也貪汙了不少,至少為國家積累了財富,比滿嘴仁義道德的明末文官集團要好的多!

有錢了,就好辦事了。建立寧錦防線,封鎖後金!遼東局勢始終沒有惡化!

後來魏忠賢倒臺,東林人士佔據朝堂,財政重新陷入危機,加上天災,天災引發人禍,流寇四處作亂耗盡國家元氣,遼東方面軍餉一直髮不出去,遼東形勢迅速惡化!

明末將才很多,熊廷弼,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袁崇煥,曹文詔等等!卻都或多或少的死在了錢上!

這才給了後金可乘之機!迅速壯大!

因此,最根本處還是在財政,人才再多,兵將再廣,國家拿不出錢,始終白搭!

明末幾代皇帝都在努力的搞錢,因為他們早已發現財政弊端,財政危機不除,國無寧日!嘉靖革新,張居正改革,萬曆收礦稅,加派三餉等等,都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

經過幾代皇帝的失敗嘗試,朱由校認為,已經沒有辦法了,大臣們始終陽奉陰違,不如用極端的辦法搞錢吧!



而這種極端的辦法,皇帝自然不能直接出面,於是,皇權的代理人魏忠賢出場了!

魏忠賢用極端的辦法,短暫的化解了財政危機!

自認為正直的崇禎沒看清形勢,殺魏忠賢,除閹黨!當眾正盈朝之時,發現自己想做事情的時候,平日裡義正言辭罵閹黨的大臣們卻悄悄地閉上了嘴不再發言了!



於是,大明最後一任皇帝,成了徹底的孤家寡人,被文官集團玩的團團轉!

當李自成的大軍包圍京城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際上大部分領土還是大明的領土,然而卻沒人進京勤王了!

於是,孤零零的一個人走上了皇宮後面的景山,望著他的帝國,自縊了!

因此魏忠賢掌權時期,後金之所以打不進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忠賢能給國家積累財產!


古樓殘卷


魏忠賢明朝著名的一個大太監。拋開各種史料來談論他,魏忠賢絕對是個大智苦愚之人。但是在那個年代又有誰知道呢?

崇禎皇帝的哥哥明熹宗就是一個明白人。在臨終告訴崇禎皇帝魏忠賢就是個人才,可以託付大事,但是崇禎就是不聽一上臺就把他給殺了。明朝不久也就亡了。

閹黨沒有自己的理想,是依附於皇帝的,他們必須保住眼前的這位皇帝的江山,自己也就生存著,保不住就與皇帝同死,所以,魏忠賢絞盡腦汁幫皇帝,沒有個人野心,最多貪財享受。東林黨或者文人則不同,他們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要向皇帝輸出自己的理念,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高明,他們要出名,要留芳百世。於是,他們往往是不願採納別人合理化建議的,總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以示高人一籌。文人相輕也是有道理的。

而認為魏忠賢掌權時,努爾哈赤打不進來的地方主要就是加強對邊關少數民族的防範,重用袁崇煥等邊關名將,建立邊防線以抵禦努爾哈赤。因為太監權力來自皇權,所以他自己就要拼命維護皇權,而對於東林黨人換政權對他們這樣的士大夫階級影響不大,因為社會影響力,生產資料的擁有上他們都是占主導地位。

對東南沿海富裕地區徵收工商稅,雖然這樣他自己也撈了很大一筆,但是這個可以彌補以前萬曆三大徵造成的國庫空虛,保證了邊關後勤以及政府的財政運營。而後來他死後被重用的東林黨人多為江南士大夫家族出身,很多還是當地的豪族,所以為了自己利益,就取消了工商稅,然後加重農民賦稅,精簡人員,取消驛站制度,正好遇上連年大旱。而且他們內部的黨爭把抗金名將袁崇煥等人給牽扯了進去,最終導致袁崇煥被殺害。

這樣他們既沒有保證邊關的後勤,也沒有駐守邊關的良將,還加劇了階級對立和社會矛盾。於是農民起義不斷,在旱災嚴重的陝西地區,李自成的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最終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