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在戰國七雄中,每一個國家都代表著一種特殊性。

在時代劇變的背景下,他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共同為推動大一統的到來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它們中的絕大多數註定都會成為歷史的犧牲品,但是它們的歷史作用將永不磨滅,燕國就是其中之一。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燕國的獨特地緣

燕國地處北方,遠離中原逐鹿的戰場。

相比於韓趙魏等四戰之地,燕國在大多數時候都能夠偏居一隅。正因為如此,燕國在七國中的存在感一直比較低。

早期的燕國一直將精力放在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上,他們在和東胡、匈奴等蠻族的交戰中一直保持著壓制,為維護中原地區不受入侵,保護文明成果不被破壞做出了突出貢獻。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燕國的南邊受到韓國與魏國的阻攔,離戰國時期的兩大霸主秦、齊都比較遠。

“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之憂,無過燕矣”就是對燕國外部環境的最真實描述。

由於缺少外在危險,燕國也是落後保守的,當韓魏等處於四戰之地的國家迫於壓力開始變法企圖向外擴張時,燕國國內鮮有先進的改革力量產生。

在這種情況下,燕國的實力一直都比較弱小,“地方兩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疋”。

而同時代的很多國家,都已經是“千乘之國”的大國。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燕,弱國也,東不如齊,西不如趙,豈能東無齊、西無趙哉?”

同時代的很多文獻中,也經常出現“弱燕”,“燕小”等帶有歧視意味的描述。

但是弱小並非一無是處。

燕國能夠在戰國爭霸中長久生存,正是得益於它的弱小,因此它的實力也得以很好的保留,為後來戰國末期的一度強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除了弱小之外,燕國在大國爭霸中一直作為一種制衡力量出現,各大國都希望拉攏燕國,所以也不會輕易對燕國發動戰爭。

《戰國策》曾記載,“天下戰國七,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韓、魏,韓、魏重。”

可見燕國在外交中一直都是作為一種牽制力量而存在,通過不斷的更換盟友,選擇不同的陣營,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為自己帶來利益最大化。

在這種情況下,外交家蘇秦將燕國作為了橫縱的起點,以此攪動各國之間的外交風雲,秦國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也決定了秦國對燕國一直都保持著友好態度,並多次聯合燕國進攻競爭對手齊國。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燕國的地緣政治

1.燕與趙

燕與趙是接壤的鄰國,它們的關係也是燕國地緣政治的重頭戲。

在地理上,燕國是在趙國的北方,它們之間的連起來剛好能形成犄角之勢,可以共同抵禦東方強大的齊國。

所以在燕與趙的關係中,一直都是相互保護相互利用的局勢,不管是春秋時期還是晉國被三大家族瓜分後的戰國初期,燕與趙之間的同盟關係都沒有因為時代變化而改變。

同時,燕趙兩國也由於自身的原因,不會對彼此發動攻擊。

燕國相對弱小,東方強大的齊國一直都是燕國的心腹之患,當燕國將主要精力放在防禦齊國時,自然也不會自斷後路和趙國開戰。

同樣,趙國西邊面對秦國和局勢多變的中原各國,也需要與後方的燕國達成和平。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2.燕與齊

齊國一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牌霸主,在齊桓公時期,齊國就十分強盛,一直都對周邊小國產生著威脅,在戰略上也是儘量對外擴張的意圖。

在田氏代齊後,齊國依然保持著對燕的軍事優勢,並在戰國的早、中、晚期都進攻過燕國。

齊宣王時期,甚至利用燕國的內亂直接佔領了燕國,並在燕國實行了殘暴的統治,後來因為不得民心和政治壓力,齊國被迫從燕國撤兵。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史記》記載如下:“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將攻子之。諸將謂齊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齊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費私以立公,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為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國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避,燕君噲死,齊大勝。”

由於齊國的進攻,燕國飽受打擊,在戰略上也只能一直採取防守的姿態。

這也讓燕、齊兩國的關係非常緊張,一直處於敵對。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正是由於有這樣的歷史原因,燕昭王上位後才一直想對齊國採取報復行動。但由於燕國的力量很小,這些報復註定只能是隱蔽而曲折的,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外交,利用間諜攪動敵國政治,削弱對方力量。

因此蘇秦才會在燕國得到重用,並被派往齊國展開間諜行動,挑撥齊國與趙國等國的外交關係,通過外交戰來逐漸孤立齊國。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這一戰略在後期奏效,當齊國攻打宋國後,其他諸侯國不願意放任齊國壯大,於是開始了對齊的戰爭。

公元前285年,燕國以樂毅為將,聯合韓、趙、魏、秦、楚共同擊敗了齊國。

由於歷史上的過節,燕國對齊國的仇恨值是最大的,所以之後又出現了“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此戰齊國元氣大傷,從此失去了爭霸的實力,燕國也在此戰中完成了漂亮的復仇,並因此獲得了國力大增的機會。

一直默默無聞的燕國也在此戰中大放異彩,成為了國際舞臺的焦點。

七國往事:“苦寒之地”燕國的地緣政治

總結

燕國由於獨特的地緣一直以來都是戰國七雄中一個特殊的存在,燕國的政治制衡力使它成為了各國想要拉攏的對象,所以在戰國時期的外交戰爭中,燕國的選擇往往有著很大的決定性作用。

齊國,一直是燕國外交策略的主要目標,一開始是為了防禦保障自身的安全,所以在前期燕國一直處於低調隱忍的狀態。

後來,通過對外交施加的影響,燕國將齊國帶向了深淵。隨著樂毅及五國聯軍抗齊,燕國也終於實現了對齊國的報復,從此贏來短暫的強盛。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