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和“民族”誰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從海瑞的族屬問題談起

“地緣”和“民族”誰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從海瑞的族屬問題談起

海瑞


海瑞是明朝名臣,在民間有“海青天”之稱。關於他的民族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著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也對這個問題做過論證。

關於海瑞的族屬,有三個判斷:

1 回族說,海姓在漢族中是十分少見的,而元代在回族先民中就有海答兒姓,而且自元代以來,東南沿海就有回族居住,所以一般認為海瑞屬於回族。

2 回族漢化說,認為海瑞祖上是回族,可是到了海瑞一代,飲食作息和漢族一樣了。

3 漢族說,依據是明代史書上的一段話,大意是海瑞用薪俸,給母親買了幾兩肉。明代官員的薪俸是很少的,海瑞給母買肉,說這話的人意思就是海瑞非常的孝順他母親。到底買的是什麼肉哪?沒有明確記載,於是方舟子就考證是什麼肉。

其實,我們現代的“民族”觀念,在中國古代沒有這麼詳細的劃分的。現代民族觀念,是指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和心理特徵的穩定的群體,這個概念是解放以後,從蘇聯的民族政策裡引來的。

自從開始有了民族的界定,有了民族的名稱,也就產生了歷史名人的族屬問題。

看清中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其中有“到回子那裡去買了牛肉”,回子就是回民,在看《明史》中說,回民在外旅行,不用帶乾糧,其它的回民會供給他們飲食。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一般都具體到個人或者是家庭來區分民族,就像是過去看描寫雲南少數民族的電影、小說,其中的老人都會說:山上的白族人家、苗族人家之類的話語。

現代民族觀念,要求劃分的非常細,可是還是有些人群是無發被具體劃分的。

“地緣”和“民族”誰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從海瑞的族屬問題談起

遊牧民族


我們可以將歷史事件,進行現代性的思考,可是用一個現代觀念,去刻意的劃定古人,似乎有點過於苛刻了。

當我們思考歷史上的民族問題,其實背後起作用的力量,還是地緣的力量,地理是舞臺,民族只是演員。

地緣的“中央—邊緣”模式,決定著很多文明的歷史走向。

作為古代的帝國,當在文明中央或建立或代替以前的文明,建立新的帝國。建立初期,帝國的勢力,能夠把各種力量捏合在一起,無序變成有序,就像一個破碎的蛋殼,被重新粘合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帝國的勢力讓邊緣地帶,也成為了帝國的勢力範圍,當然邊緣地帶的某些勢力也會與帝國勢力產生戰爭。

當帝國勢力,因為土地兼併或者農民戰爭、瘟疫、腐敗,衰減的時候,邊緣的勢力就會襲擊帝國中央,成為新的帝國。

“地緣”和“民族”誰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從海瑞的族屬問題談起

遊牧民族的進攻

這個模式,我們在中國、波斯、印度等古代文明的演變中都可以看到。

商滅於周,是因周在黃土高原—商王朝的邊緣,從遊牧民族那裡學習到了先進的戰爭技術、交流了理念,同樣的秦能滅六國,也在於秦在西北,既能吸取六國的思想精華,有能吸收西北遊牧民族的軍事技術,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古代是一直都在的。

孔子說過“禮失而求與野”,肯定了邊緣地帶對中央文明的吸納能力。從漢代開始,中央統治者,就有“懷遠人”思想,到唐代太宗李世民,“自古尊華輕夷,吾獨愛之為一家”,都可以看成是中央勢力對邊緣的包容和囊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