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楞香媽咪


酈食其,是楚漢相爭時劉邦的主要謀士之一。他是平民出身,沒有政治背景,愛好讀書,是一介儒生。酈食其有才,性格也狂放,桀驁不馴,被稱為“狂徒”。但是他的眼光卻是很準的。酈食其在家鄉陳留做門吏時,陳勝吳廣舉兵反秦,失敗後項梁又採用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後人羋心為王,收復楚國的民心並迅速壯大。酈食其卻認為這些人只會擺貴族的臭架子,更是剛愎自用,成不了大事。後來他反而去投靠了勢利更小的、輕慢儒生的劉邦了。



酈食其投靠劉邦時,同樣受到了劉邦的冷眼,還要把他趕走。酈食其只好在大帳外大喊,“我不是儒生,我是高陽酒徒。”這才被劉邦重新召見。

酈食其一生為劉邦多次獻計,並經常遊說於各諸侯之間為劉邦爭取同盟,為楚漢戰爭種漢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勸降陳留

酈食其剛剛投靠劉邦時,就給勝利收復了陳留。酈食其和陳留的太守是熟人,他主動請纓去說服太守歸降劉邦,兵不血刃的取得了陳留。為劉邦在進入咸陽的過程中爭取了時間。


攻佔敖倉

劉邦於項羽在滎陽對峙,多次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因此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兵鞏、洛以與楚軍對抗。酈食其勸說劉邦不能放棄,並建議他攻取附近最大的糧倉——敖倉,使得軍隊有充足的後勤補給,也就取得的持久戰的資本。其實也是如此,在以後的戰爭中,沒有敗績、不可一世的項羽正是因為在糧草上出了問題才走向了四面楚歌的危局。

遊說齊國,慷慨赴死

酈食其認為齊國的實力強大,要想攻佔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更要消耗很多兵力和財力。如果能夠和平解決也就是《孫子兵法》裡講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是更好嗎?在得到劉邦同意後酈食其到齊國遊說,並得到齊王田廣的認同,決定歸降劉邦。為了表示誠意,田廣撤除了當時的兵守戰備,也就和酈食其稱兄道弟的吃吃喝喝了。


滅掉戰國、魏國、燕國的韓信,看到酈食其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有點急眼了,也做出了他生平第一件不道義的事,不顧漢王的信義,不顧酈食其的生死,趁著齊國的不防備趁夜帶兵偷襲了齊國。

還處於興奮之中的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我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酈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酈食其的死韓信是主要責任人,也是劉邦諸多謀士中死的最冤的一個。同時韓信的行徑也在齊國人心中埋下了不守信用的種子,以至於齊國滅亡後,田橫依然佔據孤島不肯投降,直到自殺身亡,而他的五百多門客也都自殺追隨主人而去。

更多見解敬請留言!


葉子寫實


一個窮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躋身沛公幕僚,後又說服齊王歸降,可以說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個傳奇。只可惜,就在酈食其沾沾自喜於眼前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在背後捅了一刀,讓酈大叔成了一鼎肉湯。

根據《漢書》的記載,酈食其這個人頗似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為裡監門,然吏縣中豪傑不敢役,皆謂之狂生。——《漢書·酈食其傳》

這段史料中提到的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高陽是秦漢時陳留縣的的一個小邑,今屬河南杞縣。按《漢書》的說法,酈食其是個喜好讀書的儒生,但卻十分貧苦,沒有某生之業。不過,當地的官府和豪傑卻不敢役使他,都稱其為狂生。

酈食其的狂,大抵是與他的才情有關的。在陳勝和項梁等人起兵時,酈食其也曾萌生過投奔他們的想法,但因聞聽這些義軍首領心胸狹隘,不聽勸諫,故而繼續隱居。後來,酈食其憑著自己的口才和計謀,讓一隻討厭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幫劉邦拿下了糧草充足的陳留,因功受封為廣野君。

回顧酈食其的一生,他最為巔峰的時期,便是說服齊王田廣罷兵投降的時候。可是,就在他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再次興兵討伐齊王,逼得田廣大怒,將酈食其給烹殺了:

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備戰,與食其日縱酒。韓信聞食其馮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食其賣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漢書·酈食其傳》

原本齊王田廣覺得酈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劉邦對手,故而聽從酈食其的勸說,放棄抵抗,聽從劉邦的差遣。可是,此時韓信突然發兵,令田廣覺得是酈食其和韓信在戲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說客酈食其給烹殺了。

酈食其之死卻是比較冤枉,他憑著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經做到讓漢王劉邦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廣,得七十餘座城池。可是,陳兵外圍的韓信聞聽酈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卻乘機發兵攻打齊國,算是把自己的戰友推進了火坑裡。

不過,劉邦對酈食其也算是仁至義盡。後來曲周侯酈商擊敗黥布有功,劉邦分封功臣時想起了曾經為自己效力的酈食其,於是封酈食其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史海爛柯人


1良禽擇木而棲。

沛公劉邦準備攻打陳留時,酈食其遞上名片,要來見他。酈食其就是陳留高陽人,儘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恃才傲物,素有“狂生”之名,他無錢無背景,為謀生,在縣裡做了高陽門吏。

儘管是把門小吏。 但卻見過事,項梁、項羽叔侄的麾下率軍路過陳留時,酈食其見這些人喜好禮節,各懷私心,斷定他們難成大事,便閉門不出。他不願和這些人為伍,由此可見,酈食其自視甚高,有潔身自好的毛病。

劉邦聽說來人像個讀書人。就對衛士說:“我正忙於天下大事,沒空見儒生”。 酈食其在軍帳外聽得清清楚楚,立即大聲咆哮道:“我不是腐儒,我是高陽酒徒” 。 這傢伙果然不同凡響,他懂得劉邦心裡,才敢於發出異於常人的語言。

劉邦喜歡酒徒,讓衛士帶他進帳。酈食其不卑不亢地走進去,見劉邦正在讓兩個女子為自己洗腳。就拱手作禮卻不下跪,還振振有詞地說:“您是要幫秦攻打諸侯呢?還是要率諸侯攻秦國呢” ? 劉邦覺得沒有新鮮話語,開口就罵:“沒用的酸儒!天下苦秦太久,才相繼揭竿起兵反秦,你怎麼能說助秦攻擊諸侯這等昏話呢?”。

酈食其從容地回答道:“如果你想率領天下百姓誅暴秦,就不應該用如此倨傲的態度來對待長者。”。 這話牛逼哄哄的,卻不無道理。劉邦內心有了驚歎,便擦乾雙足,趕走了兩個女子,理正衣冠,請酈食其上坐。


2不費一兵一卒為劉邦拿下陳留。

酈食其受到了尊重,就口若懸河,拿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的典故說事,劉邦聽後,自知這傢伙有些門道。又命人置酒席款待。席間, 酈食其建議劉邦暫時放棄進軍關中的計劃,先佔據交通便利,糧草充裕陳留,並以此為根據地招兵買馬,訓練軍隊,待實力增強後再起兵攻秦。劉邦聽後如醍醐灌頂 ,欣然同意。自此,劉邦不敢再小看這位儒生了。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酈食其又自告奮勇要勸陳留縣令投誠。 酈食其連夜回城後,力勸縣令投降沛公。遭縣令嚴辭拒絕,卻因他是長者留其在縣衙過夜。夜半,酈食其一劍將沉睡的縣令刺死並割首級,再悄悄出城來到漢軍營中。看看:酈食其還真的不是酸儒,他身有擔當,殺伐果斷。這樣的膽略與氣概不是一般讀書人所擁有的。

天亮後,城中守軍發現老大的頭不見了,亂作一團,劉邦乘勢揮軍攻城 。城中百姓見漢軍聲勢浩大,只得開門迎降。 於是, 劉邦沒有花費成本佔據了陳留,並得到了大批軍糧。於是,劉邦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鎮守陳留。酈食其表現更令人滿意,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讓漢軍的隊伍擴充至三萬人



3攻打秦國,居功甚偉 。

門吏出身的酈食其成為廣野君後,奉劉邦之命出使各諸侯國。不久,劉邦拜酈食其的弟弟酈商為大將,率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漢軍進至武關,酈食其冒著生命的危險入關,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秦將開關出降,這樣劉邦不費吹灰之力又得到了武關。於是,振作精神,率領漢軍直搗咸陽,導致了秦朝滅亡。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兩軍相持不下時,酈食其又出妙計,讓劉邦奇襲滎陽,巧奪敖倉。這是很重要的軍事行動,為日後扭轉楚強漢弱的不利局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實踐證明,這位儒生是有本事的人,劉邦對他頗為倚重.後來,他奉命出使齊國,擔任勸齊王田廣歸順漢王的重要任務 ,又是一番唇槍舌與入木三分形勢分析,田廣審時度勢,終於歸降漢王。齊王背楚歸漢完全是酈食其的功勞,齊王田廣放棄了戰備,獻齊國七十餘卒城池歸漢,進一步擴大了劉邦的影響力。酈食其卓越的語言威力真能勝過千軍萬馬。

漢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漢大將軍韓信知道酈食其巧言為漢王爭取到了齊國七十餘城池,心生嫉妒。為爭功,韓信悍然率大軍渡河,一舉擊潰沒有作戰事準備的齊軍,兵臨齊都臨淄城下。 韓信背盟擊齊完全是個人行為,齊王田廣自然遷怒於酈食其,認為,我既然投降了,漢軍就不應該再使用武力來打我們了。所以,一怒之下,不問青紅皂白,將酈食其活活煮死了。


酈食其是舌辯之士 ,有實踐能力與外交奇才,在秦末,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功高遭忌,因韓信的背盟而被齊王活活烹殺,這是漢軍的一大損失。劉邦在鎮壓英布叛亂後,分封有功之臣時對酈食其念念不忘。還破例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如果酈食其不早死,相信以其功績,在建國後,定能與蕭何、張良、陳平相提並論,同日而語。可惜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酈食其,他自稱高陽酒徒,幫助劉邦兵不血刃拿下陳留,得到大批糧食補給,是劉邦身邊一個重要謀士,成為劉邦身邊的一個紅人。靠的是一副好舌頭,能說會道,有縱橫家的影子。

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滎陽對峙,派韓信北上,勢如破竹滅魏、趙、代、燕,然後矛頭直指齊國,陳兵齊國邊境。

與此同時,劉邦派酈食其去勸降齊國,齊王田廣接受投降,就這樣靠一張嘴,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齊國就放鬆了警惕,沒怎麼設防,和酈其食歌舞昇平的喝了數日的酒。本來皆大歡喜,握手言和。

可是,出問題了,韓信手下有個叫蒯通的謀士,卻讓韓信趕緊動手。說打齊國,也是劉邦的命令,劉邦沒撤命令吧,再說了,咱們辛辛苦苦,拿命打仗,還不如人家一副舌頭,隨隨便便拿下齊國七十多城。韓信一聽有理,心中也嫉妒酈食其。然後,就對齊國發動突然襲擊,打得齊國措手不及。齊王田廣一看,被酈食其耍了,任由怎麼解釋也不聽,架起大鍋,把他給咕嘟了。

這是一次因妒賢嫉能引起的一次事故,劉邦在中間,沒及時調節其中的關係,讓韓信鑽了空子釀成的一次悲劇。


李躍汗青


這個事情實在是韓信做的有點不地道,酈食其幫著劉邦說服了齊國,齊國帶著70多個城池歸順劉邦。結果因為韓信從中攪和,酈食其被齊王煮了。

酈食其“諷刺”劉邦洗腳,劉邦奉其為座上賓!

酈食其本人喜歡讀書,而且也經常關注國家大事。後來酈食其家道中落,但是儘管這樣,仍然是桀驁不馴。

當時經常有起義軍從門口過,但是他聽說這些人喜歡斤斤計較,而且注重禮節,所以管都不願意管。後來恰巧劉邦路過此地,帳下有個騎士,經常向他打聽他老家賢士俊傑。

這天酈食其碰到了這名騎士,告訴他你回去告訴劉邦:“就說自己老家有一位名酈先生的人,如今已經60多歲,身高8尺,別人都說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卻說一點都不狂。”

於是在騎士的推薦下,酈食其見到了劉邦。當時劉邦正在讓兩名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見到劉邦之後,只是作個長揖但是並沒有下拜,反而質問劉邦:“你是想幫秦國打諸侯,還是說讓諸侯打秦國?”

劉邦一聽氣的要罵他:“你這個奴才樣的儒生,天下老百姓受秦國這樣的欺壓,各地諸侯紛紛起兵造反,怎麼可能幫秦國打諸侯?”

酈食其告訴他:“你要是真的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就不該如此傲慢,接待我還在這裡洗腳。”劉邦一聽感覺這個人挺有料的,於是專門找個房間來接待他。


劉邦向他虛心求教,有沒有什麼策略?酈食其則是告訴他:“你這些人最多算是烏合之眾,加起來也只不過1萬人,而且還沒有一個根據地。

你看陳留這個地區,可謂是四通八達。而且我和陳留的縣令非常好,你只要讓我去說服他,到時候他肯定會投降。如果他不投降的話,你再派兵打他,到時候我會在城裡面做內應!”

這邊酈食其前面去陳留縣令的府邸,後面就是劉邦的大軍,果然沒多久便佔領了陳留。如此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何最後被人煮了湯?

酈食其說服齊王,韓信在裡面瞎摻和!

中間酈食其的功勞不用我多表述,只要知道為劉邦辦成了很多事就可以了。後來韓信攻打下來了趙國,而劉邦本人則是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成皋。

酈食其就在旁邊勸劉邦,天下百姓以食為本,只要給百姓足夠的糧食,他們就會擁護你。而敖倉這個地方存了很多糧食,雖然楚軍打下了他,但是並沒有派重兵駐守。

這簡直是天助我軍,如果想要得到天下民心,就必須趕快收復滎陽,佔有敖倉的糧食,這樣才能夠收攏民心。到時候天下諸侯看到這樣的形勢,肯定就知道要跟誰了。

但是目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齊國尚未被平定。而且齊國幅員千里,有著20萬大軍,就算是派遣幾十萬大軍,沒有個一年半載也拿不下它。

希望你能派遣我前去說服他,讓它成為您在東方的屬國。劉邦又想起來當年酈食其在陳留之地的功勞,爽快的答應他代表自己去說服齊王。

到了齊國後的酈食其,開門見山的告訴齊王田廣:“你知道天下人的歸心嗎?”

齊王田廣搖了搖頭:“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酈食其故作神秘的告訴他:“你要是知道天下人的歸心,那麼齊國就保定了。如果你不知道天下人的歸心,那麼齊國肯定要玩完。”

田廣也擔心啊,趕緊問道:“天下百姓歸心向誰?”

酈食其肯定要誇自己的主子:“當然是劉邦了!”

田廣也不傻:“老先生,此話怎講?”

酈食其這樣回答:“當年可是約定好的,誰先進咸陽誰稱王,但是沒想到後來項羽反悔,甚至還殺了義帝。

另外劉邦每次攻打一處城池,就會把它分給有功之臣。諸侯們也從四面八方趕來,送給劉邦各種糧食。再反觀項羽,劉邦做的事情他一項也沒有做出來。

如今劉邦平定三秦,殺了成安君,佔據了30多座城池。更何況還打下了敖倉的糧食。又有成皋的險要被控制,白馬渡口也歸於劉邦。大行要道、蜚狐關口也都在劉邦的管轄之下。

當今天下諸侯,誰要是想著最後投降,那麼劉邦肯定要先滅誰。我話都說到這裡了,齊到底怎麼做,應該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齊王也是非常認同他說的話,所以就撤掉了守城的將士,整天和酈食其把酒言歡,等待著劉邦到來。但是還沒等到劉邦的時候,突然得知韓信率領大軍而來。

原來韓信聽說酈食其只是靠著三寸口舌的功夫,就拿下了齊國的70座城池,內心開始嫉妒起來。又得知齊國撤去了所有的防備,於是想趁機偷襲,自己佔據全部功勞。

齊王得知韓信殺來的時候,自己也是懵了。於是趕緊把酈食其叫過來質問他:“你是不是故意誆騙我?讓我把所有的防備撤下來,這樣你們好偷襲我們?”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酈食其是個狂生,他這幾天正沉浸在大功當中,沒想到齊王竟然不相信自己,對他來說可是奇恥大辱。況且齊王又說道:

“我現在給你兩條路,要麼勸韓信退兵,要不我就殺了你,然後放到大鍋中煮熟。”酈食其聽到這句話,脾氣就來了:“幹大事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我不會再幫你去遊說韓信!”

齊王看他脾氣夠硬,索性就烹殺酈食其,然後自己往東逃竄。對於韓信來說,則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但是正如酈食其第一次在陳留遊說時,就有這兩個計劃。

第一是他遊說有功,陳留歸順。第二就是劉邦大軍壓境,陳留歸順。所以說這次說服齊國,劉邦也有可能是兩手準備。第一個是酈食其成功了,第二個是大軍壓境,但是不管是哪一個,劉邦都沒有告訴酈食其自己的想法。

看來出賣酈食其的人,除了韓信之外,劉邦可能也摻和一腳。


史之策


酈食其是劉邦的謀臣,也是劉邦的說客,曾勸降齊王,拿下70餘座城,但後來被齊王給煮成肉湯,個人認為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酈食其是被劉邦秘密派到齊國去勸降的,本來就危險係數較高

公元前203年,韓信打敗魏國,降服趙國以後,被劉邦派去進攻齊國。

這個時候,劉邦還秘密派了酈食其到齊國,去勸降齊王田廣。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知名說客,曾勸降秦國堯關守將,讓劉邦順利進入關中。

這次,酈食其也不辱使命,勸說齊王田廣背楚歸漢,並且說服齊王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作為獻禮。可以說這次勸降也非常成功。

2、但是,范陽說客蒯通,則規勸韓信,讓韓信繼續進攻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準備進攻齊國,還沒渡過平原津,就聽說劉邦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攻。

這時,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進軍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餘座城邑。您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韓信認為他說得對,就聽從了他的計策,率軍渡過黃河,開始進攻齊國。

3、齊王以為被騙,就把酈食其給煮了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規勸,本來已經同意叛楚歸漢,並且願意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挽留酈食其開懷暢飲,同時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

但韓信聽了蒯通的規勸後,突襲齊國軍隊,並且很快便打到了齊國國都臨淄。

齊王田廣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了,所以大怒,就把酈食其給煮死了。自己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

結語

酈食其本來已經勸降成功,但是蒯通規勸韓信,韓信也想爭功,所以就不顧酈食其安危,發動進攻,攻擊齊國。於是齊王大怒,認為被酈食其給騙了,就把仍在齊國的酈食其給煮了。可見,再厲害的說客,也怕“豬”隊友,或者是故意置你於死地的“狼”隊友!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李白在《梁甫吟》中歌頌了劉邦手下出色的謀士“高陽酒徒”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逞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其中“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說的就是酈食其憑出色的口才說服了擁兵二十萬的齊王田廣背叛項羽,轉投劉邦。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在項羽的打擊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漢三年秋,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洛),他準備繼續向西撤軍,而此時酈食其提出,漢軍不但不能夠西退,反而更應該逆流勇進,向東收取滎陽,佔據敖倉,“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酈食其繼續分析說現在大將韓信已經率兵平定了燕國和趙地,只剩下了最難啃的骨頭——齊國。而“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所以,出兵攻打齊國並不是最好的辦法,若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只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即派說客遊說齊王,讓他主動納土歸降。

酈食其奉命會見齊王田廣之後,對他陳述了追隨劉邦和項羽的利害關係,總之一句話——跟著項羽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被猜忌,跟著劉邦則能保住富貴並且有更多的上升空間。田廣聽從了酈食其的意見,撤去了對漢軍的防備,天天與酈食其置酒高會(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但是正在北伐的韓信卻在此時毅然決定了繼續出兵攻打齊國——漢王劉邦下令讓他平定燕國、趙國和齊國,現在儘管齊國已經投降了,可是漢王並沒有下令讓他停止進攻啊。再說了,韓信就是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不打仗怎麼體現自己的價值?軍事天才韓信率領精兵一路向東,齊國卻完全沒有防備,所以齊國都城臨淄很快就淪陷了。

此時,田廣要求酈食其替他給韓信求情,希望韓信撤兵,酈食其的回答是:“老子才不管呢!要殺要剮隨便你,反正我大漢已經勝利了(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

就這樣,齊王田廣烹殺酈食其,旋即向東逃遁。


國史通論


是七尺男兒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家。這副對聯是後世紀念酈食其所寫,大概意思是我七尺男兒活著為事業能捨身忘死,就算死了也要做立千秋的鬼中之雄。即便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回家。這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一位英雄!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河南省杞縣高陽鎮)他喜歡讀書,但因家裡貧窮落魄,於是便去做了看管里門的小吏,但是縣裡有權勢的人沒有人敢指揮他,當地人都稱他狂生。陳勝、項梁等人起兵反抗秦朝的時候,義軍將領經過高陽的人很多,


酈食其都看不上這些人,他就遠遠的躲了起來,後來聽說劉邦的軍隊經過陳留郊外,他就找到劉邦手下的一個同鄉說“我聽說沛公這個人十分傲慢,輕視別人,但是卻有遠大的謀略,這正是我願意結交的人,(注意酈食其也是這種人 他跟劉邦是同類。)你見到沛公以後,就告訴他說、我的家鄉有個人名叫酈食其,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高八尺,縣裡人都稱之為狂生,但他本人卻說自己並非狂生,同鄉說“沛公不愛儒學,凡是戴儒生帽子的賓客,總是會被沛公摘掉他們的帽子,並在帽子裡小便 。他還愛罵人所以你千萬別說你是儒生,

酈食其說,你就照我說的傳話就行了。劉邦召見了他,並聽從酈食其的計謀佔領了陳留,此後劉邦就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酈食其推薦弟弟酈商,讓他率領幾千人跟隨劉邦攻城掠地,酈食其經常作為說客,出使各路諸侯,漢王三年(前204年)劉邦被困在滎陽、成皋,打算放棄成皋以東的地區,在鞏縣,雒陽等地屯兵,抵禦楚軍。酈食其建議劉邦出兵收復滎陽奪取敖倉,據守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通道,佔據有力地勢克敵制勝。並說如今齊國尚未攻下,田氏宗族勢利非常強大,他們狡詐善變,

即使派數十萬大軍去征討,一年半載也拿不下,我請求去遊說齊王。讓他歸附漢軍作為東方的屬國,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計謀,再度率兵據守敖倉,同時派酈食其去遊說齊王,齊王田廣被酈食其這張嘴三忽悠兩忽悠,認為他說的太對了,就聽從的建議,下令撤除厲城的駐軍與戰備,準備歸順劉邦,然後與酈食其終日泡吧飲酒。韓信得知酈食其一張嘴就說降了齊國七十多座城邑,本打算停止進軍的,可他聽從了謀士蒯通的建議,於是從平原渡口偷襲齊國,齊王田光得知漢軍到來,認為是酈食其出賣自己,就對他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攻打齊國,我就讓你活下去,否則立馬把你烹了,酈食其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會顧忌他人的責難,你老子我不會再為你說什麼!齊王烹殺了酈食其。

漢十二年(前195年)酈食其的弟弟曲周侯酈商以丞相的身份攻打鯨布有功,劉邦在提拔列侯功臣的時候,想起了酈食其,酈食其的兒子酈疥曾數次領兵作戰,但是依照戰功還沒有達到封侯的標準,劉邦因想到他父親當年為國獻身,便將酈疥封為高粱侯。後來又將武遂作為酈疥的食邑,前後繼承了三代。李白曾在《梁甫吟》裡寫道“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逞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365小強讀歷史


《史記》記載,沛公劉邦進軍關中途中準備攻打陳留時,一位名叫酈食其的人特地前來拜訪。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自幼刻苦讀書,才高八斗,但性格放蕩不羈,恃才傲物,被當地豪傑之士鄙視,素有“狂生”之名,因家境貧寒,沒有背景,難以謀生,只得在縣裡謀了份低賤的差事——做高陽門吏。門吏就是負責把守城門的小吏。

以前,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後,其麾下將領率軍路過陳留,酈食其見這些人端著貴族架子,喜好繁瑣的禮節,沒有遠見卓識,聽不進氣度恢弘、登高望遠的言論,且各懷私心,便閉門不出,不願和這些人為伍。這次,他聽說雄才大略、禮賢下士的沛公劉邦經過這裡,就主動前來投效他。劉邦的部將夏侯嬰聽完酈食其的來意後,就告訴他劉邦一向不喜歡讀書人,並描述他羞辱儒生並往他們的帽子裡撒尿的事例,但酈食其並沒有知難而退的意思,依然請求他幫忙引薦。夏侯嬰沒辦法,只好答應他的請求。

酈食其獻計,劉邦兵不血刃襲奪陳留

夏侯嬰就向劉邦推薦了酈食其。數日後,酈食其依約前往漢軍營拜訪劉邦,衛兵通報後,劉邦聽說來人身著袍服,頭戴冠帽,像個讀書人。 他以不耐煩的口氣對衛士說:“替我回絕他,就說我正忙於天下大事,沒空見儒生”。

酈食其在帳外聽得清楚,遂瞪著兩眼,大聲嘶吼道:“沛公,我不是腐儒,是高陽酒徒” 。

劉邦聽後,就讓衛士帶他進帳。酈食其高視闊步走進去,見劉邦正在洗腳,瞅都不瞅他。他僅拱手作揖,卻未下跪,開口以很衝的語氣說道:“您是要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要率領諸侯攻秦呢” ?

劉邦喝罵道:“沒用的酸儒!天下苦秦久矣,才相繼揭竿而起反秦,你怎麼能說助秦攻擊諸侯這等昏話呢”?

酈食其不慌不忙爭辯道:“如果聚集天下百姓誅暴秦,您就不應用如此倨傲的態度對待長者。以貌取人,就會失去天下賢能之士。我估計您的智勇都不如我,卻如此慢待於我,真替您感到遺憾”。

劉邦見他牛逼哄哄,口氣很大,心中不免驚歎,便立即擦乾雙足,理正衣冠,請酈食其上坐。二人攀談起來,酈食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暢談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的歷史典故,劉邦聽後大喜。他連忙道歉,命人置酒食款待。席間,他迫不及待地詢問破秦之策。

酈食其建議劉邦,與其率這群烏合之眾進關中,不如先佔據陳留,利用此地交通便利,糧草充裕的優勢,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待軍力強大時再起兵攻秦。劉邦聽後如茅塞頓開 ,欣然同意。

酈食其自告奮勇,說願意回去勸陳留縣令投誠,若他不願意,再與劉邦裡應外合,一舉襲奪陳留。

酈食其連夜回城,以減少戰火殃及百姓為由,勸說縣令投降沛公。結果縣令拒絕其勸告,但卻好心留他在縣衙過夜。夜半時分,酈食其抹黑潛入縣令臥室,一劍將其刺死,割下他的首級,悄悄出城來到漢軍營地。天明後,城中守軍發現縣令被殺,群龍無首,早已亂作一團,劉邦乘勢揮軍攻城 。城中百姓見漢軍勢大,只得開門迎降。

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得了陳留,得到了大批軍糧。後來,他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命他留守陳留。酈食其用三個月的時間替劉邦招兵買馬,很快擴軍至三萬人。酈食其的弟弟酈商聽說後也率四千人前來投靠,被劉邦封為將軍。

巧言勝千軍:憑一張利嘴替劉邦拿下齊地七十座城池

酈食其這人的特點是能言善辯,巧舌勝千軍。劉邦封其為廣野君後,命他出使各諸侯國。

不久,劉邦拜酈商為大將,出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漢軍進至武關,酈食其冒險入關勸秦將歸降,秦將在他的一番勸說下開關出降,劉邦不戰而得武關,遂率軍直搗咸陽,秦朝滅亡。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之際,酈食其建議漢王劉邦奇襲滎陽,奪取敖倉,為日後逆轉楚強漢弱的不利局勢並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受命出使齊國,勸齊王田廣審時度勢,歸降漢王,齊王遂背楚歸漢,還放棄了戰備,獻齊國七十餘城歸漢。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贏得齊國七十餘城,可見語言的威力有時能勝過千軍萬馬。

韓信背盟攻齊,齊王遷怒酈食其,將其活活煮死

漢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漢大將、淮陰侯、左丞相韓信見酈食其用巧言白得齊國七十餘城,嫉妒其大功,為爭功,他悍然率大軍渡河,在歷下(今濟南)一舉擊潰齊軍,兵鋒直逼齊都臨淄。

韓信背盟擊齊,齊王田廣遷怒於酈食其,居然將他活活烹(煮)死了,然後逃離臨淄,奔往高密,派使者向西楚王項羽求救。項羽派悍將龍且率二十萬精銳楚軍前來救齊,卻被韓信用阻水衝淹法大破之,漢軍大敗齊楚聯軍,斬殺龍且,生擒齊王田廣,一舉平定了齊國,韓信自立為齊王。

酈食其憑伶牙利嘴遊說列國,不愧是成功的舌辯之士與外交奇才,尤其是楚漢戰爭後期他說服齊王獻城歸漢,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因功高遭忌(被韓信嫉妒)而被齊王活活烹殺,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分封有功之臣時很是思念酈食其,於是破例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假如酈食其不死,這位口才大師或許能與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平起平坐呢。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酈食其是秦末漢初不可多得的一位縱橫家,秦始皇駕崩後,天下重回戰國時代,最終酈食其審時度勢加入劉邦的陣營,為劉邦的統一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齊國是楚漢雙方爭奪的一股重要勢力,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齊國都跟漢國聯合攻擊楚國,但齊國也反覆無常。酈食其代表漢國出使齊國,獲得齊國以七十餘城降漢,明白人一眼就看得出來這只是齊國的緩兵之計。韓信認為要齊國歸降,只有滅了齊國才行,於是他揮軍東進攻滅了齊國;齊王聽聞漢軍伐齊,就在宮外將漢使酈食其烹殺了。

齊國以七十餘城降漢,那只是紙面上的數據,齊國畢竟還是獨立的諸侯國,隨時都可以毀約。當年劉邦與其他諸侯國聯軍進攻楚國都城彭城,項羽的主力還在齊國平亂,漢聯軍攻佔彭城後,項餘親率三萬鐵騎反擊漢聯軍,劉邦戰敗倉惶逃命。彭城之戰後,諸侯們紛紛叛漢歸楚,這使得劉邦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諸侯不可靠,要打天下還得滅了諸侯才行。所以後來劉邦拖住項羽主力,韓信就帶偏師逐一攻滅諸侯國。

秦末戰爭時,六國紛紛復國,齊國王室後裔田榮兄弟復辟齊國,由於田榮兄弟沒有追隨項羽進咸陽,因此田榮兄弟沒有被封王。項羽將齊國一分為三,分別為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田榮沒有封王,但他是齊國實權人物,故他起兵攻殺了田市,擊敗田都,田安又被彭越擊殺,田榮統一了齊國。田的榮的齊國跟楚國長期作戰,項羽先後三次親征齊國,殺其人而不佔其地,每次楚軍都大勝而歸,不久又再次出兵伐齊。

劉邦為了聯合齊國攻擊楚國,就派酈食其去遊說齊王,齊王為了聯合漢國抵禦楚國,也就同意歸漢。所謂的以七十餘城降漢那是紙面上的話,其實齊國還是齊王說了算,漢王劉邦是指揮不動的。韓信奉命進攻齊國,聽聞齊國已降,本打算退兵,後來在謀士蒯通的建議下趁齊軍不備攻入齊國。齊王將酈食其烹殺後,率軍東逃,又主動向楚國求和,項羽派龍且率二十萬楚軍入齊擊韓信。韓信用水淹殺楚軍,龍且戰死,韓信真正平定了齊國,使得齊國的領土劃歸漢國。多年後劉邦分封群臣,想起慘死的酈食其,就恩封酈食其的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