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1913年,泰戈爾憑藉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獲此殊榮的東方第一人,從此享譽世界文壇。1924年,泰戈爾開啟中國之行,利用五十多天的時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濟南、太原、漢口等多個城市,而寸步不離全程陪同著他的正是民國情詩聖手徐志摩。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由於父親林長民是接待團成員,所以林徽因也陪泰戈爾走了一些地方,梁思成雖也有參與,但時間不多。至此,長衫素衣的老詩人、澈豔如花的林徽因、文質清瘦的徐志摩,三者彷彿構成了一幅靚麗和諧的三友圖。在與幾位年輕人接觸期間,泰戈爾那敏銳的洞察力發覺到了他們之間感情的微妙異常。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有了林長民的加入,自然就不可能缺少他的女兒林徽因。要不怎麼說上天將一切都安排好了?最巧合的是,喜歡她的徐志摩和深愛她的梁思成也在接待團內,不過沒有全程陪伴,只陪伴了一部分。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在這一年,徐志摩因極度喜歡林徽因而和自己的妻子張幼儀離婚,林徽因對徐志摩有微妙的情愫摻雜其中,但父母親不同意;這邊,林徽因與梁思成乃天作之合、門當戶對,不僅是學識外貌,還是家庭背景,都非常般配,而且最重要的是雙方父母均認為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誰知道,這次接待泰戈爾又將她們三者活生生地給聚在一起,當時三者肯定稍微有點尷尬。她們的一舉一動、微弱的情感流露等等哪能瞞過大詩人泰戈爾的眼睛?畢竟是寫盡人世間種種的大詩人,歲月在他的臉上劃上一道又一道的印記,無數的風霜凝結成了他那又長又白的鬍鬚。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不曾想的是,徐志摩1931年7月7日寫給林徽因並當晚寄出的這首《你去》,成了這位新月派“盟主”的最後一首詩。之所以稱徐志摩為為新月派的“盟主”,是因為徐志摩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的鮮明特徵。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前後歷時約10年,徐志摩自始至終在新月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這一節寫得很朦朧絕美,看似句句寫春、寫花,其實句句是在寫情。詩人用一句“春的捉弄”對他們的愛情蓋棺定論了,不是人無情,而是命運弄人。第三節是解釋自己當年為何無法回應他的感情。林徽因是理智的,當時徐志摩身邊還有張幼儀,所以她必須守住自己的底線。在這一節中,林徽因引入書、風等意向,令人眼前一亮。通讀林徽因這首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永遠守住我的魂靈”這一句,看似決絕,但卻已經完美地解釋了當年的一切。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泰戈爾在訪華期間曾有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的!當時泰戈爾得知徐志摩和林徽因兩人的關係時,曾極力撮合兩人複合的。但是林徽因並沒有答應! 看到頭腦冷靜的林徽因時泰戈爾愛莫能助的說了句“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間的微風嘆了聲:唉!”。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是的,徐志摩就像那高高在上卻飄忽不定的天空的蔚藍,他愛好自由與浪漫,追逐新鮮和虛幻。而林徽因與梁思成卻都像是地面上踏踏實實的碧綠,鑽研求學,追求實際。不同世界的人,是無法相連的。泰戈爾早已料定徐志摩的結局,他必定抱不得美人歸。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這是一首感情飽滿、表現力極強的佳作,雖然只有短短三句,卻將民國時期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人驚覺不已。或許愛情就是如此,你努力眺望天空遙遠的蔚藍,倒不如低下姿態看一眼地上的碧綠,換一個角度,就能發現這世界別樣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