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穩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隆基,稳了

動作實在太快!

8月初,作為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基股份”、601012.SH)總裁、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忙碌的李振國在接受黑鷹光伏專訪時表示:“我們的二期的工程還得加快進度,這段時間我也在繼續考察,看看雲南那邊還有沒有新的發展機會。”

僅3個多月後,答案來了。隆基股份發佈公告,投資25億元(含流動資金)在雲南騰衝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緊接著12月6日,其再發公告,在雲南曲靖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

步步為營,緊鑼密鼓。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從這家單晶龍頭傳來的擴產消息。只是,樹大招風,諸多“第一”加身的隆基股份走上風口浪尖,被聚焦,被凝視。當李振國領導的這家企業已發展到一個產業裡任何人都無以忽視的時候,各種猜測、讚許、質疑、各種“帽子”都紛至沓來。

在黑鷹光伏對話李振國的專訪稿發出後,隆基樂葉董事長助理、全球市場負責人王英歌留言:隆基初心未改,還是那個追求事物發展本質的隆基,還是追求通過光伏改變地球生態的隆基。在隆基人眼裡,隆基未變;在公眾眼裡,似乎隆基換了身大一點的行頭而已。我們虛心接受大家監督、質疑甚至是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論如何,隆基前進的方向不會改變,前進動力也不會改變。

“江湖,是所有人的江湖,武功天下第一永遠不是要追求的目標。

回頭看,即將過去的2019年,任爾風吹浪打,隆基依然保持著強勢的擴張步伐。這家企業依然遵循一切從事物本質出發的“第一性”原則,秉持自身的投資邏輯,“做好自己,看未來,看長遠。”

時值平價“前夜”,光伏行業又步入新一輪整合與洗牌。李振國帶領下的隆基股份,何去何從?

擴張邏輯

光伏的發展雖然歷經波折,但全球能源清潔化替代無遠弗屆。

在11月舉行的一場行業盛會上,作為演講嘉賓,站在舞臺中央的李振國感慨:“光伏的前景如此廣闊,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不去努力,不去順應和跟上這個潮流的話,可能幾年之後就落伍了,我們就趕不上整個能源轉型和整個人類發展生態修復這一波大的趨勢,可能就錯過了。”

時不我待!一個事關全球氣候與生態變化的產業發展,終究需要所有從業者、所有身處其中的企業全力以赴,由此實現對傳統能源的優勢競爭與超越。

由此觀之,隆基的擴產戰略並不在於爭霸市場地位,而是希望通過提高領先產品的市場保障能力,推動整個全球能源領域的變革,助力全球電力100%可再生能源化的進程。

19年前,也就是隆基股份成立那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量幾乎為零;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量則達到了50GW;如今,這一數字更是超過了305GW。而隆基股份的發展和業績增長無疑是與全球光伏市場的發展同步的。

2012年4月,隆基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3年,隆基股份單晶硅片全球出貨量做到第一;2014年11月隆基股份收購樂葉,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組件供應商;如今其單晶組件連續三年出貨量連續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在下游,隆基股份累計開發併網的電站規模也已經超過2GW。

隆基,稳了

(左至右:鍾寶申、李振國、李文學)

回溯隆基股份的發展史,其經歷行業的多輪興衰而不斷壯大,終究得益於其絕對的專注度:其一,專注單晶技術路線;其二,專注於技術創新和產品領先;其三,專注於主業,不貪求與主業無關的利益。

而在過去三年,隆基的產能佈局疾風驟雨,資本市場運作諳熟,伴隨全球單晶市場份額的增長,隆基加速崛起。這是一次激烈的反轉,也是長期沉潛後的厚積薄發,甚至是單晶多年被擠壓後的殊死一搏。

從隆基股份近年的各種相關公告、產能佈局、資本支撐、技術進階等綜合要素來看,隆基股份2019年的“逆勢擴張”絕非突然——這僅是這家單晶龍頭固有戰略的執行與進化而已。

雖在意料之中,但也讓不少人驚訝。

隆基股份在產能上的佈局可謂“氣勢如虹”。黑鷹光伏團隊最新統計發現,2019年至今隆基股份發佈了14個重大項目投資公告,擴張產能佈局分別為單晶硅棒及硅片產能為57GW,電池片產能為10.25GW,單晶組件產能為20GW。

此外,筆者發現截至2019年6月末隆基“寧夏樂葉5GW電池項目”的在建工程施工進度為21%。據筆者統計,上述隆基15個重大擴產項目總投資額合計約為318.61億元(含流動資金)。

隆基,稳了

實際上,我們從2019年對外投資現金流中也能看到隆基堅定的戰略執行。據黑鷹光伏統計,2019年前三個季度隆基股份“投資現金流流出”(對外投資)合計達96.99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23.15億元,增幅為31.35%。

隆基,稳了

根據隆基股份發佈的《未來三年(2019-2021)產能規劃》:1.隆基計劃單晶硅棒/硅片產能2019年底達到36GW,2020年底達到50GW,2021年底達到65GW;2.計劃單晶電池片產能2019年底達到10GW,2020年底達到15GW,2021年底達到20GW;3.單晶組件產能2019年底達到16GW,2020年底達到25GW,2021年底達到30GW。

根據目前隆基股份各大項目的進度,其很可能提前完成上述規劃目標。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隆基擴產硅棒47GW、硅片35GW、電池片10.25GW、組件20GW。根據隆基投資者會議預計該公司到2020年各領域產能硅片65GW以上、電池20GW以上、組件25GW以上。

近日,隆基安徽滁州組件工廠二期5GW順利投產,至此隆基在全球的組件產能已達到21GW。據黑鷹光伏獨家瞭解,2020年隆基166尺寸的組件產能將超過20GW。

根據隆基披露預計,15個重大擴產項目投產後將創造豐厚回報。據披露上表中10個投資項目達產後約能實現銷售收入494.12億元,約實現淨利潤40.62億元。(注:隆基股份部分產品存在內部銷售情況,所以此數據不代表隆基“營業收入”。)

從市場份額來看,隆基單晶硅片的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45%,其目標是維持住這個份額,並不排除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擴產的可能。

對於是否擔心單晶硅片會重蹈硅料產能過剩的覆轍,李振國並不擔憂:市場達到一個完全的供需平衡是不可能的,過剩和緊缺均階段性存在。

對於擴張與加速發展,隆基有自身的核心邏輯。這家企業領導團隊的“氣質”並不激進,甚至有些保守,按照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的話說是“審慎”,他甚至曾對外承認“無論何時都不能把自己和企業放在熱鍋上烤。”

而在光伏走進“平價大時代”的前夜,隆基股份卻加大的進擊的步伐,力度空前,緣何?

對此,李振國向黑鷹光伏分析,發展快,不等於就是盲目的。“具體到我們要幹一個項目,那我們就會把它的要素和資源支撐能力都做非常充分細緻地分析。如果支撐不行,就不做,這是隆基投資的基本原則。

在產能的佈局上,隆基股份一直堅持不領先不擴產,新建產能的技術必定是領先於行業;資產負債率不高於60%,前期發展階段常年處於50%以下;用經營的思路對待技術創新,即所有的技改和投資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經濟收益。具體而言,組件產能項目投資回報期少於2年,電池為3年,技改1年。

按照隆基的管理層的邏輯:正是隆基一貫的專注和謹慎,才有現在的厚積薄發——謹慎與擴張並不矛盾。“直到今天,隆基在擴張的時候依然是審慎的,如果採取冒進的策略,隆基可以更快地擴產。”

隆基的佈局,一切基於自身資源與實力要素,以及競爭趨勢變化的判斷。

與優勢產能加速擴張相伴隨的是,隆基股份的核心經營數據表現堪稱“強勢”:其營業收入在實現連續6年(2013年-20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後,2019年前三季,隆基股份實現營收226.93億元,同比增長了54.68%;實現淨利潤36.86億元,同比增長了118.49%。由此,其營收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正增長,且首次在前三個季度就突破200億元;連續26個季度盈利。

隆基,稳了

黑鷹團隊統計數據發現,隆基股份2019年產品盈利能力也在增強,隆基股份前三個季度的綜合毛利率較2018年同期均實現了正增長,且越是到2019年後期其毛利率增長越強勁,2019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毛利率分別同比增長了1.63%、5.05%、8.61%。

隆基,稳了

趨勢比人前,企業的發展歷來是不進則退。作為全球光伏領先企業之一,隆基股份必須乘勢進擊,加速構築和夯實技術、規模與效益的護城河。

系統支撐

競爭從未止歇,隆基的擴張還將繼續。

在今年11月召開的投資者會議上,隆基股份表示,目前看目標還是有些偏保守,預計2020年單晶在全球會有80%以上市佔率。所以,隆基2019年度擬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可轉債,用於銀川年產15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和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該50億將於明年第一季末前後落地,

擴張需要巨量資金,很多人都有疑問,隆基的信心和底氣到底源自哪裡?事實上,很多真相不只在於邏輯和理論上,更藏在諸多數據與細節之中。

如果仔細分析隆基股份的財報,你會發現,隆基股份大力擴產之時,其資產負債率卻在持續下降;企業資金儲備同比並未縮減;產品盈利能力不降反增。

數據顯示,即便是在急速擴張的2019年,隆基股份資產負債率也從未超過“60%”,而且其還在不斷降低資產負債率水平,2019年3月末、6月末、9月末隆基股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9.32%、56.54%和51.34%。

隆基,稳了

另一個視角是“速動比率”,其是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一般來說,速動比率維持在1:1較為正常,它表明企業的每1元流動負債就有1元易於變現的流動資產來抵償,短期償債能力有可靠的保證。速動比率過低,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我們從上表中也看到隆基股份速動比率一直保持在1以上,其9月末速動比率為1.33。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尤其531新政以來,光伏行業風雲急速變幻,擁有更多資金儲備的光伏企業無論對投資策略的調整,還是對既定擴張戰略的執行力,較其他企業都更具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2019年9月末,隆基股份擁有的“貨幣資金”規模為164.78億元,若減去21.2億元短期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其擁有的資金淨值約為143.58億元。這份資金實力高居光伏企業榜前三名。

隆基,稳了

為了構建更為穩健的財務結構,我們看到隆基股份在2019年也明顯加大了回款力度以及籌資規模。據黑鷹光伏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0.14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29.53億元;前三季度“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為47.02億元,同比增加了46.95億元。

隆基,稳了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隆基股份2019年通過增大回款力度(經營現金流)、籌資規模、降低資產負債率等方法,構建了穩健的財務結構。

此外,我們分析一家制造型企業的增長潛力,通常會重點關注一個重要數據,即預收款:預收賬款是指企業向購貨方預收的購貨訂金或部分貨款,一般情況下,我們從企業預收款規模也能看出其產品在產業鏈中競爭力及議價能力。

隆基,稳了

如上表所示,2019年隆基股份前三個季度末預收款規模較2018年同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截至9月末預收款達31.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9.52%。

除卻上述經營層面的數據支撐,筆者認為,隆基敢於加速擴張的底氣,還來源於三個方面:融資能力;研發投入與創新能力;國際化支撐。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擴張需要巨量資金,除了自有資金,還需要大量融資。根據界面新聞此前的報道,隆基融資金額已高達196.9億元,其強悍的融資能力成為隆基完成對競爭對手產能超越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隆基股份入選上證50指數樣本股,由此成為光伏製造行業和陝西唯一入選上證50樣本股的企業。

對於高額融資,李振國曾對媒體表示:其一,你如果不想做事情,那就不需要錢,你如果想把事情做好做大,那你一定需要解決融資問題;其二,隆基過往的融資,全部都用到了核心主業的發展上,非常專注;其三,參與隆基各種環節融資的投資人,最終都得到很好的回報。“擴產的前提,產能是最先進的、領先的,是要能夠賺錢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擴大規模,加快速度往前走。”

其次,多年來,隆基股份在研發與技術創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黑鷹光伏梳理發現,其研發投入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光伏之首。2012—2018年,隆基股份累計研發投入36.75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7%之間。

李振國曾對媒體表示:我們始終定位於一家太陽能科技公司,這也是我們區別於很多光伏企業的特性之一,“我們認為科技公司的基礎是創新,而創新的基礎則是直面現實、解決問題。”

隆基,稳了

(8月5日,來自光伏全產業鏈的行業大咖匯聚華山,論道“166時代大尺寸硅片”)

全球佈局方面,隆基股份已建立起覆蓋全球各區域的營銷網絡,在日本、北美、澳洲、歐洲、印度等16個國家和地區佈局了海外子公司和辦事機構。

隆基股份從2016年開始了國際化拓展工作,“大概到2017年底,我們各項準備工作就已經基本上完成。”2015~2016年,隆基股份組件產品海外銷售幾乎為零,2017年海外銷售佔比僅為10%,2018年超過了30%,今年上半年,隆基組件產品海外銷售佔比已經達到了76%。

在製造端,隆基股份在馬來西亞古晉建設佈局了中國光伏企業第一個海外全產業鏈生產基地。目前,古晉隆基擁有2.1GW電池產能以及900MW組件產能。

進擊未來

作為全球單晶龍頭的掌舵人,最近幾年,李振國確實在“變”。

其中一大變化是思維的專注點,其不再侷限於企業自身的管理、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迭代。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李振國更多地思考光伏在修復地球生態方面的終極作用,由此在去年底提出了“solar for solar”。

這位企業領袖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全球相關氣候治理與能源轉型的論壇活動上,為一個產業的未來發展鼓與呼,甚至不厭其煩地為各國政要和權威人士“科普”光伏在未來能源轉型和地球修復中可做出獨特貢獻。

隆基,稳了

(李振國在巴黎財富論壇“中國:經濟增長新前沿”圓桌會上發言)

綜合2019年李振國鮮有的幾次媒體對話內容,隆基顯然並不認可“壟斷”之說,其始終推崇充分競爭,推崇在市場競爭與產業鏈優勢合作中,共同推動光伏產業加速發展,並與傳統能源一較高下。

換言之,隆基股份從來不刻意追求“第一”,更不追求“壟斷”,而是在不斷構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優秀企業攜手推動行業發展。

一個產業生態,甚至產業文明的形成,終究是靠產業鏈上下游無數企業充分競爭,在你追我逐,優勝劣汰中形成。在此過程中,隆基會找到產業鏈裡優秀的企業攜手而進。

李振國曾向黑鷹光伏判斷:所謂優秀的企業,就是它自己本身靠真本事去盈利,去成長。比如要依託技術進步、降低成本來獲取利潤,或者管理比別人要優秀,“我們反對通過搞壟斷來產生利潤,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因為從整個行業來講,這對光伏與傳統能源的PK肯定是不利的。”

“531”後,中國光伏市場曾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但李振國認為,光伏產業並未“萎縮”。特別是從全球市場來看,光伏依然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發展局面。放眼未來,李振國相信光伏的規模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2018年,隆基股份首次參加波蘭氣候大會,李振國提出“清潔能源製造清潔能源”的理念。2019年12月,這家龍頭企業再次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聲。

頗為引人注意的是,在這次會議上,隆基股份聯合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和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共同發佈了《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報告,呼籲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生產和消費變革,並提出中國碳減排解決方案。

隆基,稳了

(李振國在2019年氣候大會上與國內外官員進行交流)

《展望》認為,到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發電成本預計將低於0.3元/kWh。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在未來將愈加明顯。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約0.2元/千瓦時和0.13元/千瓦時。

報告預計從“十四五”規劃期(2020年~2025年)開始,中國光伏啟動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進入規模化加速部署時期。2025年和203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30GW和3000GW;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5000GW,光伏或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約佔當年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

不過,對於所有光伏人,以及所有光伏企業而言,產業的發展遠景是光明的,但發展的道路終究是曲折的。作為全球單晶龍頭,未來五年十年,隆基股份如何定位自己?

對此,李振國向黑鷹光伏表示:光伏對能源結構調整、對人類生存環境都有它的終極意義,可以測算出未來需求將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今後的五年十年,隆基自身還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還會定位在光伏的製造業的環節上,“隆基有自己的基因,擅長做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精益製造等方面的工作。我們做好擅長的事,同時使企業獲得成長,給股東帶來更多的回報。

在11舉行的一次行業盛會上,李振國做出四點呼籲:其一,從業同仁繼續發展技術,繼續降低成本,讓光伏的經濟性進一步提高,與傳統能源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其二,針對光伏消納問題,呼籲相關管理部門在做“十四五”規劃的時候能夠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其三,希望能源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給一些提前量,“光伏產業本身要不要補貼不是關鍵,關鍵是光伏得有足夠大的市場!”其四,呼籲下一步國家能夠給予光伏+儲能一些政策支持。

從今天開始,隆基股份開始步入20歲。李振國如何評價過往的得失?

這位企業領袖曾多次在內部講,隆基做到今天的規模,未必是自己有多少本事,而是隆基儘量少犯錯,或者說行業裡一些企業自己犯的錯誤比隆基多,所以也有很多企業在大浪淘沙中倒下了。“其實不只是做企業,很多事情你按平常心專心去做,不要刻意追求速度,不要老想著彎道超車,不要想著做這做那,不要老是‘突發奇想’,認認真真堅持下去,你就會做成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黑鷹光伏,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