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2016年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堆滿金銀,傳說果然是真的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的破,買盡成都府”。300多年來,成都平原上一直流傳著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故事。據《彭山縣誌》載,1646年明朝楊展率軍堵截張獻忠,兩軍激戰江口鎮。結果不習水戰的張獻忠慘敗,遂將攜帶的金銀財寶就地掩埋江底,並做了記號以備戰後取回。更神秘的是江口鎮石盤山的石龍溝中,真的有石龍和石虎存在,與民謠十分吻合。

300多年來,無數人曾垂涎過張獻忠的鉅額財寶,甚至連清政府也費過一番腦筋,《彭山縣誌》就記載了清朝總督孫士毅派人赴江口打撈沉銀,併成功獲取萬兩白銀及許多珠玉寶器的事。實際上,限於當時的打撈技術,張獻忠寶藏被撈取的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角。可就是這冰山一角激起了更多人的探寶之心。《清文宗實錄》記載,1838年清朝官方曾再次派員尋找寶藏,後因找不到確切地點而中止。

1853年,清朝官員舊事重提,申請再次尋找寶藏。時值太平天國起義,財政捉襟見肘的咸豐帝動了心,遂派得力人員尋寶,卻再次未果。連政府出面組織的打撈都無濟於事,就此可知民間的打撈之士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儘管如此,一批又一批的尋寶人仍未放棄,民國時期的楊白鹿組織的打撈便是規模較大的一次。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們動用了上百人的人力最終只打撈出了三大筐小銅錢。


張獻忠寶藏是否真實存在、具體地點在哪?史學界爭議了很長時間。2005年,江口鎮附近出土了7件明代銀錠;2011年,江口鎮河道清淤又發現了大西王張獻忠的“西王賞功”金幣。2016年,四川警方又破獲了涉案金額達3億多元的“5.1彭山特大盜掘盜賣文物案”。於是,張獻忠寶藏的真實性得到認可。不久,政府開始籌備對江口沉銀的發掘工作。

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由於沉銀遺址位於岷江主河道和錦江的匯合處,且此一區域並未發現沉船,已出土的文物多是夾雜在石頭和泥沙中。所以,專家經過實地調研後決定採取“圍堰築堤”的辦法。同年12月,當岷江河道水位下降到一年中最低點的時,稍後築壩完畢的工作人員遂開始啟動排水設備。排幹水後,工作人員便用金屬探測器搜索起來。

圖為江口沉銀髮掘現場,計出水各類文物3萬多件,如張獻忠冊封妃嬪的金策、大西國鑄造的西王賞功金幣、銀幣以及大量精美的金銀首飾。此外,刀、槍、劍等兵器和瓷碗、銅鎖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出土很多。因為考古涉及的面積達2萬平方米,所以為防止有人渾水摸魚,發掘現場設計了堪比飛機場的安檢系統。


正在江口遺址進行發掘的考古人員。

圖為現場發掘的存放金銀的木桶。處置方法是將兩塊直徑約25釐米、長約130釐米的樹幹掏空後合二為一,兩頭再用鐵箍箍緊。經過考古比照,剛好可以放入10錠官銀。

木梢裡的銀錠。

正在探測文物的工作人員。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四川彭山“張獻忠沉銀地”被盜掘倒賣案告破”後被追回的1000多件文物中最耀眼的就是“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曾被盜寶者以800萬元賣出。金印在出水時已分成兩部分,上為虎鈕,下為印章。顯示印章的這面刻有文字,“永昌大元帥印 癸未年仲冬吉日造”。

圖為江口沉銀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長沙府50兩金錠,是“2014·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告破後追回的珍貴文物之一。此金錠鑄紋清晰,金光熠熠,內鏨二十三字銘文“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五十兩正吏楊旭匠趙”,完整記述了該錠的鑄造時間、地點、重量等詳細信息,1643年張獻忠攻破長沙府後被其劫掠,是1621長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歲供黃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錠中的最大錠型,存世稀少,價值極高。

萬曆年間的百兩銀錠,其上的年號、地點、稅種、重量、銀匠等信息一應俱全。

岷江河道里發現的沉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