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神雕侠侣》中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会相拥而亡

为何《神雕侠侣》中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会相拥而亡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为什么会吸引人?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主要人物都会有一个符合他们性格的结局。人的最终归宿当然是“死”,死的形式却不一样:像乔峰、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大侠,为了守护家园和心中的侠义而牺牲,固然令人遗憾感慨,可却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又如杨过、令狐冲这样性格潇洒的江湖浪子,与心爱之人相伴归隐,于江湖的纷扰喧闹中求得一份宁静安详,也未尝不是一种圆满;至于张无忌、袁承志那样品性善良却缺少城府之人,放弃一切远走“世外”、逃离江湖得以善终,也算难得聪明了一回。

金先生的江湖故事看似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实则都是悲剧。在他的武侠世界里,所有的人都身在江湖,又不属于江湖,他们在此地收获了爱情,感受了亲情,得到了名利地位,却也因此与江湖格格不入,可惜的是,没人能够真正的躲开江湖,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射雕三部曲中,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都是当世高人,他们洒脱豪迈,聪明绝顶,在江湖上留下了各自的传奇。在五绝当中,最为大家喜爱的是北丐洪七公,最为读者厌恶的,一定是西毒欧阳锋了。他二人真真是水火不相容,虽说武学修为不相上下,为人做事却大相径庭。洪七公和欧阳锋斗了一辈子,最后却在初次比武的华山之巅,谈武论道导致气尽力竭,相互拥抱仰天大笑而亡。冥冥中一切好似因缘轮回,从这里开始,便由这里结束,他们生前的种种荣耀都随风飘散,身边只有一个小辈杨过为他们垒坟祭拜,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为何《神雕侠侣》中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会相拥而亡

明争也好,暗斗也罢,洪七公和欧阳锋相拥而亡,是侠义江湖和名利江湖的和解

小说中所述洪七公和欧阳锋的第一次较量,是华山首论。

无论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五位高手,确确实实是为了《九阴真经》而来。虽说是为了同一部武林绝学,但是他们对待此书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中神通王重阳年岁最长武功最高,看得也最通透,他乃是出家之人,却不避世不离江湖。王重阳提议以华山论剑来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是有着何等的自信和担当?武林中争名夺利之辈寻常可见,而为了江湖的安宁惹“祸”上身之人却寥寥无几。最后华山论剑王重阳力压群雄夺得天下第一,实至名归。

其余四人对待《九阴真经》的态度就大不相同了:东邪黄药师想要九阴,是因为他的傲气使然,这种傲气不仅是武学上的,也是人生态度上的。他自负才艺天下无双,对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琴棋书画都有研究,《九阴真经》只不过是他好奇所至的另一个对象罢了;南帝一灯大师此时尚未出家,可他以一国之君之尊贵来行江湖规矩,可见真是深有慧根,《九阴真经》对他而言,是一个聚会中原武林豪杰的名头,毕竟,大理国主还不需要用称霸武林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剩下洪七公和欧阳锋就是实实在在单纯的想要夺经学武了。

洪七公是丐帮帮主,论剑时正在重振丐帮在江湖中的地位,《九阴真经》对他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契机,一是夺得真经后可以有个天下第一的名头,对丐帮的发展大有裨益;二来习得上乘武功,会让丐帮的实力除了名头之外有实际的立足根本。可惜事与愿违,洪七公终究不敌王重阳,没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洪七公不愧是侠义之辈,输了便是输了,没有心存凄凄之感,亦无念念不忘之怀。如此光明磊落之人,光大丐帮,成就自我,真的不需要那些虚名浮利和武功绝学。

从这一点上来讲,五绝中真正的侠义之人唯王重阳与洪七公尔。

最后剩下一个欧阳锋了。要说受华山论剑影响最深远的人,就是西毒欧阳锋,为此,他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不可否认的是,欧阳锋是五绝中最最痴迷武学的人。华山论剑在他的心中播下了两个种子,一个是天下第一的名头,另一个就是《九阴真经》。两个种子在他体内生根发芽,直至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影影绰绰的的影子让他心中始终有块阴霾。于是,华山论剑后他心有不甘,去得全真教偷取经书,受伤隐回西域也没有就此罢手,十年之后卷土重来。其时,他的蛤蟆功已趋于大成,放眼江湖罕有匹敌,可他心心念念还是不忘《九阴真经》,甚至不惜加入完颜洪烈的行列,用尽卑鄙手段以求一观九阴真容。欧阳锋何等英雄,竟然暗算江南七怪,被小朋友黄蓉同学骗疯,可见他心魔至深,早已乱了应有的豪迈。

王重阳去世之后,四绝已经是天下无敌,一灯、黄药师、洪七公等人对华山论剑和《九阴真经》先后看开,唯有欧阳锋对此始终无法自拔。客观的讲,他们四人东西南北各处一地,又不是日日相见,至于谁是第一也不会有如鲠在咽之感,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是也。可为何欧阳锋还是钟情于此呢?原因在于他的自卑。欧阳锋身处西域白驼山,在中原武林看来是蛮夷之地,他败给王重阳,江湖人谈及此事就会说他败给了中原武林。

虽然那些江湖人士自己不咋地,但是谁都想给自己脸上贴金挂银,此等嘴脸我们平常绝不少见。黄药师身处中原喜怒无常神出鬼没,一灯大师一国之君势大位尊,洪七公丐帮帮主称雄武林,只有欧阳锋在中原没什么势力,不贬他贬谁?

“好事不出门,坏事川千里。”江湖和菜市场没有根本的差别。欧阳锋焉能咽的下这口气哉?他那样的人物,岂会不明白江湖是个名利场?可是,性格坚韧的他为了一口气,为了那些本该看透的名利一头扎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

如果我们仅看华山论剑之后的江湖,不去细究人品行为的善恶,那么,洪七公的江湖是侠义的江湖,是因为他有了名利;欧阳锋的江湖是名利的江湖,是因为没有名利哪来侠义?他们无法和解,也无从和解,只能你来我往的争来夺取,只不过洪七公占着江湖侠义的“大义”,欧阳锋一无所有。事实上,他二人的人生境遇也是如此这般,洪七公一生快乐的吃着喝着,还教出了一个大侠徒弟,欧阳锋一生苦着、闷着,唯一的儿子还悲催丧命,自己一代宗师流落江湖,和小乞丐杨过同命相连。

同样人物不同命运,他们之间是死结。

到了《神雕侠侣》的华山相会,洪七公和欧阳锋打了人生最后一场,谁胜谁负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江湖中没有赢家。他们最后一刻相互拥抱,大笑而亡,红尘往事皆为云烟。侠义江湖和名利江湖终究和解,洪七公和欧阳锋用一生悟透了江湖,那是个有侠义有名利的地方,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也许,这才是江湖让人魂牵梦绕的理由吧。

江湖仍在,只是多了两个坟头。

为何《神雕侠侣》中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会相拥而亡

洪七公和欧阳锋相拥而亡,一笑泯恩仇,从此,江湖风华绝代之人成为绝唱

有时候我们在想,为什么射雕和神雕中会有五绝这样的人物?他们不是主角,可风采不输主角,甚至对比郭靖、杨过,还要略胜一筹。那是因为,五绝代表着江湖的儒风侠骨,堪称风华绝代。

“江湖人说江湖事,江湖事江湖了。”五绝中也曾有王重阳和一灯为了家国大业奔波奋斗,最后他们一道、一佛跳出了封建朝代更迭的兴衰荣辱,转而投向了江湖,不再注重南宋、大理、金朝、元朝这些历史的必然,而关注起江湖的是非恩怨。看上去他们的目光变的短浅,其实他们真正理解了江湖。

因为江湖是最真实的人间,无关冠冕堂皇,只论市井风月。

在这样的江湖上,黄药师是个“活出来”的人。他一生随心所欲,痴心各类艺术,在桃花岛上过着自己的日子,偶尔生了气或者有了怀才不遇之感时,便到江湖上胡搅蛮缠一通,不管不顾的活出了自我。江湖于黄药师而言,是一个老愤青的撒气解愤之所。

再来看洪七公和欧阳锋。

如果,我们以洪七公和郭靖作比较就会发现:混迹江湖、贪吃幽默的洪七公比执著木讷、义助襄阳的郭靖更加真实可爱。郭靖让江湖侠义得到了升华,值得世人尊重,他是英雄,可以在一百年后的《倚天屠龙记》中还被武林中人顶礼膜拜;洪七公一生行侠仗义,从未杀过一个不该杀之人,也尝尽了人间美味,活的逍遥自在,他也是英雄。一个是要做英雄,以死明志;一个是做着英雄,名动江湖。孰优孰劣我们无从辨别,可就武侠小说的江湖来讲,洪七公更贴近烟火气一些,也更符合武侠小说“成人童话”的气质。

洪七公不是完人,犯过很多错误。他整顿丐帮以后便若隐若现于江湖,导致丐帮污衣、净衣两派争斗不断,是个能创业却不能很好的守业之人;他因为贪吃误了大事,自断一指还是“吃心不改”;他做事干脆利落,在小辈面前没有架子,可面对郭靖的“愚笨”又显得很不耐烦。每当有了自我的反省和愧疚,洪七公就会往江湖里一躲来个“自我疗伤”。江湖于洪七公而言,是一个让自己忘忧的所在。

欧阳锋的江湖,是激励他不敢停止学习和奋斗的地方。周星驰的电影里一种有句台词:“人如果没有了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欧阳锋在江湖中寻找着自我价值,也在江湖中找寻着自己的梦想。抛开为达目的的一些龌龊手段来说,欧阳锋的江湖最像励志人生活着的意义。

五绝的江湖就是生活的本身。是非对错也好,荣辱也罢,活的像个“人”。他们对江湖的态度,不批判、不抱怨、不想着逃避、不刻意的去说什么豪言壮语,像极了我们每天所过的日子。只是,他们有才华、有才情,有胸怀,都在江湖上做出了一番事业,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端的是武林中人的翘楚,绝对称得上风华绝代。

到了《神雕侠侣》时代,五绝的江湖渐渐落幕,江湖中不再有如诉家常般感性的浪漫,更多的是家国兴亡间理性的荣辱。洪七公和欧阳锋相拥一笑泯恩仇而亡,实则是一个美好时代的落幕。这种感觉如果用历史来进行类比,就像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离世后,封建朝代从此再无被后世无数文人称赞的大宋时代的文采风流。

江湖上只剩下了一个年轻的杨过,算得上是风华绝代的遗骨,可惜,他最终断了臂膀,还是离开了江湖。

为何《神雕侠侣》中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会相拥而亡

洪七公和欧阳锋相拥而亡,江湖再无中原与“夷地”之别

江湖是有鄙视链的。中原武林人士鄙视其他地区的武林同道是江湖传统。比如《射雕英雄传》中,完颜洪烈幕府中所召集的江湖人士,大多是在南宋领地以外的地方成名;《神雕侠侣》中则有着更多的西域武林人士加盟故事情节,让人不免生出中原与“夷地”之分。并且,这些“外来”的江湖中人,非傻即笨,非邪即恶,要不就是无限仰慕中原武林文化,学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一通受挫之后方知中原武学的博大精深。

欧阳锋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也许金先生觉得还不够,又捎带上了一个欧阳克。说起来欧阳锋挺悲催的,信心百倍的来中原比武输给了王重阳,好不容易王重阳去世了,又和洪七公打的难解难分。武学上没什么可挑剔的以后,作者又来写他的人品,和嫂子私通生出个风流俊美的欧阳克,带到中原来本想让他扬名立万,可一不小心却命丧黄泉。欧阳锋自己最后疯疯傻傻成了江湖中乞丐一般的人物,甚至不如乞丐,好歹真正的乞丐还有个丐帮遮风挡雨。

堂堂西毒欧阳锋混到如此这般田地,怎一个“惨”字了得!可能金先生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于是让欧阳锋在恶事做尽后没有被正义的力量消灭,留得了一条性命。到了《神雕侠侣》时代后,欧阳锋遇到了小杨过并把他收为义子。这个孩子是个顽劣面皮下的善心肠,一个馒头也惦记着义父。欧阳锋在江湖上落魄许久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丝亲情的安慰。最难能可贵的是,杨过在知晓了欧阳锋过去的种种后,没有像许多小说描写的正派人士那样顿时对他心生嫌弃,然后“正义凌然”的大义灭亲。杨过不是无情之辈,依然把欧阳锋当做亲人。

相较欧阳锋,代表着中原武林的洪七公就幸福的多了。有关洪七公的诸多事宜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洪七公就是江湖功成名就的典范。两相对比之下,无论是在侠肝义胆的精神世界上,还是人生境遇上,中原武林始终压着“夷地”武林一头。

这样的江湖不是江湖本来的样子。江湖之所以称作江湖,是因为它有着包容博大的胸怀,容纳一切的气度。

于是,金庸先生最后把欧阳锋和洪七公二人写成了相拥大笑而亡,这其实也是他为自己之前创作略带民族情节的感情划上了一个句号。在金先生此后的的江湖中,只有人性的善恶,德行的对错,再无中原与“夷地”之别。所以《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会地处远离中原地处千里之外的光明顶而人人光明磊落,无形中为欧阳锋这位西域白驼山主人找回了场子;《天龙八部》中辽金西夏大理也具是好汉,丐帮帮主乔峰更是辽人汉养,早已分不出彼此你我。

后来的一切都与洪七公和欧阳锋无关了,他们静静的睡在险峻的华山峰顶,享受着他们应得的宁静。虽然洪七公和欧阳锋生前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江湖从此不再狭隘,这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了吧。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