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一虛,百病由生。中醫專家告訴您養好脾胃的重要性

"醫家之門戶分於金元。"中醫學發展至金元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最著名的當屬"金元四大家、他們醫術精湛、各有所長,豐富了中醫學的臨床辨治及理論體系。其中,李東垣開創了脾胃學派,為"脾胃一虛,百病由生",治病首重調治脾胃,對後世影響深遠。

脾胃一虛,百病由生。中醫專家告訴您養好脾胃的重要性

脾胃為後天之本

中醫醫藏象學說強調,脾具有主運化、升清及統血的生理功能,胃具有主受納與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顯然,中醫所言脾胃雖涉及多系統,但主要與人體消化吸收功能有關。《黃經內經》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如果將人體比喻為一個國家,脾胃則為主管糧食倉庫的官吏,為其他臟腑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支持,是"氣血生化之源"。中醫將脾胃稱為"後天之本",是因為人出生以後,依靠脾胃運化水谷,將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生命活動才得以維繫。

在保健方面,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調養脾胃,改善體質,延年益壽;先天健壯的,如果脾胃後天失養,也會多病減壽。疾病治療方面,脾胃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不論何髒受邪或勞損內傷,久之都會傷及脾胃,影響食慾,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因此,在疾病治療方面,各臟腑的疾病也大多可以通過調理脾胃來培補元氣,扶正祛邪。對於危重病人,更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說法。治病首重調治脾胃,正是中醫治病求本的重要體現。

脾胃一虛,百病由生。中醫專家告訴您養好脾胃的重要性

脾升則健,胃降則和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脾與胃居於中焦,是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氣下陷則清無力上升,內臟無以託舉,多表現為頭暈目眩、脘腹墜脹、 面色萎黃、食少便濾等症,治宜健脾升清。胃下垂、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疾病,醫治療多以此法為主。胃失和降主要表現為胃體欺痛、呃逆、嘔吐、暖氣等症狀,治宜和胃理降逆。脾胃健運,升降正常,才能協調全身髒氣機。保證元氣充沛。因此,中醫有“治脾胃之法,莫精乎於升降"的說法。

脾胃一虛,百病由生。中醫專家告訴您養好脾胃的重要性

飲食調養,顧護脾胃

民間有"人是鐵,飯是鋼""中年前胃養人,中年後人養胃"的諺語。飲食調養不僅是保養脾胃的關鍵,也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觀察,現今雖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飲食資源豐富,但損害脾胃功能、自斷後天之本的現象卻比食物匱乏年代更為嚴重。有人肆意暴飲暴食,長 期超量攝入食物,導致營養過剩,形體發胖,變生他病。反之,也有人因所謂"減肥"而採取非醫療行為的節制飲食,以致營養缺乏,形體消瘦,氣血不足,羸弱多病,甚有年輕女性因此導致閉經。不少年輕人,經常熬夜,次日晨起匆忙,無暇早餐,久而久之,勢必導致膽汁鬱積,胃腸功能紊亂。近又流行"辟穀",許多人未做好充足準備,突然多日不進食,導致人體精微物質匱乏,能量來源枯涸。這些舉動,與其說是養生,還不如說是"傷生"。也有人因不恰當、不科學的忌口,使氣血生化乏源;尤其是腫瘤病人經手術、化療、放療後,不及時、合理地補充營養,不但影響生活質量,而且不利幹病後康復。

脾胃一虛,百病由生。中醫專家告訴您養好脾胃的重要性

凡此種種,人為導致了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同時存在的社會現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需切切注意顧護脾胃功能,保全後天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