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全命题作文写作制胜绝招,名师多年总结,学生提分不再愁

【写作导航】

全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导语或提示语的,例如: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请以“向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另一种是无导语或提示语的“裸题”,例如:以“心里美滋滋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明察“比喻词”


如《心中有支欢乐的歌》,题中的“歌”是比喻词,表层上是指令人高兴愉悦的歌曲,深层上是喻指令自己快乐的人、事、物、理、情等;又如《沿途的风景》,“风景”一词就有自然景象与人文内涵两种含义。我们审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而应该多层面把握比喻词的含义,然后避表层之“实义”,就深层之“虚义”,侧重从深层含义的角度选材、立意,写出亮眼的作文。


写《沿途的风景》时,一位学生将城市面貌的变化与农民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写通向学校路上的“亮丽的风景”:“红白石砖覆盖着原来赤裸的土壤,这土壤便不再有漫天黄沙的冲动,红白的色彩点缀着曾经单调的景色,让沉默的街道有了幽默的情调。”然后笔锋一转,描写、赞美农民工,先描写:“黑玫瑰一样的皮肤,历经艰辛而依旧坚定的眼神。”接着议论:“这沿途的风景就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创造的,为了完成一次这样的风景,他们要遭受多少次来自烈日的炙烤呢?他们耗费了多少青春呢?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农民工,他们是这风景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时代的奠基者。”文章结尾抒情:“这条路是一道风景,他们——那些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更是风景。”文章热情讴歌了甘为城市建设默默奉献的农民工,小作者选材与立意的智慧堪称老到。


二、明察“限制词”


这里所说的“限制词”,专指副词,如“还”“最”“也”“都”“终于”“慢慢”等限制性副词。《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又是一个新起点》《就这样慢慢长大》,这些副词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题目的关键词,也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审题“陷阱”。例如,写《又是一个新起点》,文中就必须交代曾经有一个“起点”,现在又有了怎样的经历和感悟,从而使自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如果文章不写曾经的“起点”,内容就显得单薄,也不能很好地诠释题目。


三、明察“思辨词”


近年来,中考全命题作文中富有思辨色彩的哲理化题目渐露面目。如《爱,还要会爱》,其中“爱”与“会爱”是一组思辨关系的词语,隐含着“不恰当的爱,也许就是一种伤害”的意思。正确把握“爱”与“会爱”的内涵与辩证关系,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否则,就可能写成父母、老师怎样关爱自己的立意较浅的文章。又如绍兴中考题《花不一定要在春天开放》,题中的“不一定”要求考生有求异思维,写出“不在春天开放”的“花”的艳丽。又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这道题要求考生辨析“发现”与“观察”的关系,“观察”未必能“发现”,“用心观察”方可“发现”,考生必须在文中阐明这样的关系。一位考生以“岁月的年轮一圈圈啮咬而合,四季的脚步又一次从眼前迈过。我欲挽留,它却匆匆。再回眸,竟有那么多的美因缺少发现而淹没在时光的尽头……”开头,然后用四个小标题分别写了“杨柳姿”“莲叶情”“秋露心”“白雪魂”,在描写这些景物的同时,小作者写了自己因为脚步匆忙而忽略了杨柳“少女的娇美”“母亲的温柔”,错过了“莲的妖艳”“叶的奉献”,忽视了“秋露的滋润”,也没有发现白雪的“纯洁与忧伤”。小作者在文末写道:“我请求上天赋予我善于发现美的慧眼,那么,若再有春天,我将投入杨柳的怀抱;再有盛夏,我将赞美莲叶的和谐;再有金秋,我将聆听秋露的心语;再有银冬,我将仰望白雪的灵魂。”此文正反结合,正面写四季景物之美,反面写自己因为没有用心观察而错过了这些美,从而巧妙诠释了题目,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全命题作文写作制胜绝招,名师多年总结,学生提分不再愁




【题目一】请以“春风拂面”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指津】


1.准确审题,把握内涵。


这是一个含有比喻义的题目,文题中的“春风”,既可以是自然界的春风,也可以是给人带来体贴、温馨、关爱等感觉的人、事、物。“拂面”,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吹拂面庞,给人惬意、舒爽的感受,更指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等给人心灵的滋养。


2.巧选角度,题材出新。


文题要求写出“春风”的“真善美”,单纯写自然界的春风,似乎很好写,但要写出独特的感受并不容易。写比喻义的“春风”,选材面更广一些,不过也容易陷入选材雷同的误区,所以要跳出一般选材,写出新意,写出感人的“情”或“理”。


3.范文


春风拂面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欢喜,有时忧愁,有时烦恼,有时自卑……但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有个人在你身边。当你骄傲时,他会提醒你低调;当你忧愁时,他会让你开心;当你烦恼时,他会让你倾诉;当你自卑时,他会让你重新点燃自信之火。如果身边有了这样一个人,那你便会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记得上小学时,我成绩特别好。但自从换了班主任后,成绩便大打折扣。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那个班主任。


我现在的班主任姓柳,三十刚出头,年轻,有活力。刚上初中时,我特别喜欢他,有点花痴的我,认为他是我们全校最帅的老师。


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又坐在一起“八卦”班主任。


有几个女生一出口便表明了态度——不喜欢柳老师。我连忙追问原因,她们便说:“柳老师从来就不喜欢我们班!他只喜欢三班!他后悔抽的我们班,嫌弃我们。”


听到这话,我顿时感到无语了,可她们没看出来,又接着说了许多事例。这些事例让我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从那以后,我便常与他作对。我上学专门迟到,每次早操过后我才进校门,其实我早就起床了,只是想整他而已。


又是一个早上,我看他对我的迟到毫不在意,我便变本加厉。这一次,我等到第一节课上了一半,才到。一到门口,我便看到他在那。我装作什么也没看见,想径直走进教室,他却一把把我拉住,我想挣脱,却力不从心。


他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的全是我到校的时间。看着一次比一次晚到的时间,我顿时红了脸,以为“暴风雨就要来啦”。


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一脸和蔼地说:“你以为我真的不关心你们班吗?不关心你吗?你错了!我只是想让你自己觉悟罢了!可你……”


原本等着他的一通责骂,可我想错了。我流出了悔恨的泪水,是为自己!


走出门的一刹那,我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它真的像一缕春风拂面而来,拂走我内心的冰凉与狭隘,使我顿时警醒。


点评:首先,小作者对出题人的意图把握准确,写出了“一缕春风”之外的深层内涵。


其次,选材合理,即注意到围绕中心去选择有表现力的材料。虽然内容上没有出新出奇,但真实的叙事,还是可以打动读者的。特别是通过心理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学生情怀,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学生对老师、对学习的独特看法。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开头有点冗长,落入俗套,句子修辞粗糙,缺乏表现力。如果巧妙地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细节描写就更好了。


初中语文全命题作文写作制胜绝招,名师多年总结,学生提分不再愁




【题目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从拮据到小康,是物质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距离,无时不有;距离,无处不在。有时,我们渴望拉大;有时,我们期盼消弭……


<strong>请以“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范文


距 离


50米的距离,影。


夕阳的残影,轻柔地洒在一堵斑驳的墙上,岁月的侵蚀清晰可辨;阴暗的角落里,竟也生了几株小草,杂乱地排列着,毫无章法。远望,再平常不过的人家,皆炊烟袅袅,多美丽的乡村夕景啊!这时,你出现了。我认识你,小玉,隔壁小柔阿姨的女儿,你在距我50米的田埂上快步走着,低着头。我从没见你笑过,从你爸爸去世的那一刻起,你就一直这么低着头。你很自卑!夕阳下,你的影子被拉得好长,也好美,仿佛是揉碎了一地的梦。我认定,要成为你的朋友。


10米的距离,眼。


我快步跟上你,你走得真快,急匆匆的像赶着去做什么。待你气喘吁吁地停下,我已再无力气,便大声喊着:“小玉,你停一下。”你愣住了,随即停下了脚步,转身,回眸,一脸诧异。我终于看清了你的脸,狭长却清秀,尤其是那双眸子,清澈得如同晨间的露珠,但却带着浅浅的忧伤。“你干吗?”你的声音温柔但低沉,隔了10米的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对话。“我想跟你成为朋友,行吗?”我试探地问。“朋友?算了吧!没人看得起我,我是个没爸的孩子。”你说完眼眶竟红了,转头,再不言语,又朝前走去。我们的距离又长了。


0米的距离,心。


不甘让你逃离,我又使劲向你跑去,却不想,匆忙之下一块石头阻挡了我的脚步,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听到动静的你向我走来,“你没事吧?”你的眸子里充满关切,但却隔了一些距离遥遥地问我。“有事!但你扶我起来就没事了!”我耍起了无赖。你的眼眶再次红了,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你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我就这么趴在地上静静地看着你。终于,你不再犹豫,缓缓地伸出双手,摆在我的面前。我紧紧地抓住这双温暖潮湿的手,借力跳了起来,欢呼着:“好了!我们是朋友了!”你嗔怪地说:“你弄疼我了。”但你的手没有松开。风里传来淡淡的泥土的香、植物的香,我们不约而同地深呼吸,然后相视一笑。此时,心与心的距离,是0米。


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由50米至10米再到0米,由陌生到熟悉,我看到了你的笑脸。夕阳将暮,却照亮了你的心;阴霾,终将消散!


鸟儿归林了,村庄仿佛凝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儿。


初中语文全命题作文写作制胜绝招,名师多年总结,学生提分不再愁


点评:“50米的距离,影。”“10米的距离,眼。”“0米的距离,心。”这几个具有小标题作用的段落,既体现了清晰的行文思路,也体现了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逐步缩短的过程,“影”“眼”“心”三个词由朦胧到具体,使用精当。


小玉因爸爸去世而拒绝别人的亲近,“我”努力与她缩短空间距离,想与她交朋友,她却离“我”而去,而在“我”跌倒之后,小玉竟回头来拉“我”,两人终于缩短距离,全文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注意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小玉,将一个因自卑而闭锁心门到终于打开心门的小姑娘的形象,描述得血肉丰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