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全命題作文寫作制勝絕招,名師多年總結,學生提分不再愁

【寫作導航】

全命題作文一般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有導語或提示語的,例如:走過歲月的四季,我們一路向前走;穿過歷史的塵煙,我們的民族向前走。總有一種力量激勵著我們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滿懷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向前走是成長,是希望,是信念,是責任,是挑戰,是突破——請以“向前走”為題寫一篇文章。


另一種是無導語或提示語的“裸題”,例如:以“心裡美滋滋的”為題寫一篇文章。


一、明察“比喻詞”


如《心中有支歡樂的歌》,題中的“歌”是比喻詞,表層上是指令人高興愉悅的歌曲,深層上是喻指令自己快樂的人、事、物、理、情等;又如《沿途的風景》,“風景”一詞就有自然景象與人文內涵兩種含義。我們審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表層上,而應該多層面把握比喻詞的含義,然後避表層之“實義”,就深層之“虛義”,側重從深層含義的角度選材、立意,寫出亮眼的作文。


寫《沿途的風景》時,一位學生將城市面貌的變化與農民工緊密聯繫在一起,先寫通向學校路上的“亮麗的風景”:“紅白石磚覆蓋著原來赤裸的土壤,這土壤便不再有漫天黃沙的衝動,紅白的色彩點綴著曾經單調的景色,讓沉默的街道有了幽默的情調。”然後筆鋒一轉,描寫、讚美農民工,先描寫:“黑玫瑰一樣的皮膚,歷經艱辛而依舊堅定的眼神。”接著議論:“這沿途的風景就是像他們這樣的人創造的,為了完成一次這樣的風景,他們要遭受多少次來自烈日的炙烤呢?他們耗費了多少青春呢?他們是遠道而來的農民工,他們是這風景的創造者,他們也是時代的奠基者。”文章結尾抒情:“這條路是一道風景,他們——那些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更是風景。”文章熱情謳歌了甘為城市建設默默奉獻的農民工,小作者選材與立意的智慧堪稱老到。


二、明察“限制詞”


這裡所說的“限制詞”,專指副詞,如“還”“最”“也”“都”“終於”“慢慢”等限制性副詞。《記憶中最美好的片斷》《又是一個新起點》《就這樣慢慢長大》,這些副詞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題目的關鍵詞,也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審題“陷阱”。例如,寫《又是一個新起點》,文中就必須交代曾經有一個“起點”,現在又有了怎樣的經歷和感悟,從而使自己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如果文章不寫曾經的“起點”,內容就顯得單薄,也不能很好地詮釋題目。


三、明察“思辨詞”


近年來,中考全命題作文中富有思辨色彩的哲理化題目漸露面目。如《愛,還要會愛》,其中“愛”與“會愛”是一組思辨關係的詞語,隱含著“不恰當的愛,也許就是一種傷害”的意思。正確把握“愛”與“會愛”的內涵與辯證關係,才能寫好這篇作文,否則,就可能寫成父母、老師怎樣關愛自己的立意較淺的文章。又如紹興中考題《花不一定要在春天開放》,題中的“不一定”要求考生有求異思維,寫出“不在春天開放”的“花”的豔麗。又如《發現離不開用心觀察》,這道題要求考生辨析“發現”與“觀察”的關係,“觀察”未必能“發現”,“用心觀察”方可“發現”,考生必須在文中闡明這樣的關係。一位考生以“歲月的年輪一圈圈齧咬而合,四季的腳步又一次從眼前邁過。我欲挽留,它卻匆匆。再回眸,竟有那麼多的美因缺少發現而淹沒在時光的盡頭……”開頭,然後用四個小標題分別寫了“楊柳姿”“蓮葉情”“秋露心”“白雪魂”,在描寫這些景物的同時,小作者寫了自己因為腳步匆忙而忽略了楊柳“少女的嬌美”“母親的溫柔”,錯過了“蓮的妖豔”“葉的奉獻”,忽視了“秋露的滋潤”,也沒有發現白雪的“純潔與憂傷”。小作者在文末寫道:“我請求上天賦予我善於發現美的慧眼,那麼,若再有春天,我將投入楊柳的懷抱;再有盛夏,我將讚美蓮葉的和諧;再有金秋,我將聆聽秋露的心語;再有銀冬,我將仰望白雪的靈魂。”此文正反結合,正面寫四季景物之美,反面寫自己因為沒有用心觀察而錯過了這些美,從而巧妙詮釋了題目,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理性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全命題作文寫作制勝絕招,名師多年總結,學生提分不再愁




【題目一】請以“春風拂面”為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指津】


1.準確審題,把握內涵。


這是一個含有比喻義的題目,文題中的“春風”,既可以是自然界的春風,也可以是給人帶來體貼、溫馨、關愛等感覺的人、事、物。“拂面”,不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吹拂面龐,給人愜意、舒爽的感受,更指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等給人心靈的滋養。


2.巧選角度,題材出新。


文題要求寫出“春風”的“真善美”,單純寫自然界的春風,似乎很好寫,但要寫出獨特的感受並不容易。寫比喻義的“春風”,選材面更廣一些,不過也容易陷入選材雷同的誤區,所以要跳出一般選材,寫出新意,寫出感人的“情”或“理”。


3.範文


春風拂面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歡喜,有時憂愁,有時煩惱,有時自卑……但無論什麼時候,你都需要有個人在你身邊。當你驕傲時,他會提醒你低調;當你憂愁時,他會讓你開心;當你煩惱時,他會讓你傾訴;當你自卑時,他會讓你重新點燃自信之火。如果身邊有了這樣一個人,那你便會如沐春風,神清氣爽。


記得上小學時,我成績特別好。但自從換了班主任後,成績便大打折扣。其實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班主任。


我現在的班主任姓柳,三十剛出頭,年輕,有活力。剛上初中時,我特別喜歡他,有點花痴的我,認為他是我們全校最帥的老師。


有一次,我們幾個女生又坐在一起“八卦”班主任。


有幾個女生一出口便表明了態度——不喜歡柳老師。我連忙追問原因,她們便說:“柳老師從來就不喜歡我們班!他只喜歡三班!他後悔抽的我們班,嫌棄我們。”


聽到這話,我頓時感到無語了,可她們沒看出來,又接著說了許多事例。這些事例讓我不敢相信,卻又不得不信。從那以後,我便常與他作對。我上學專門遲到,每次早操過後我才進校門,其實我早就起床了,只是想整他而已。


又是一個早上,我看他對我的遲到毫不在意,我便變本加厲。這一次,我等到第一節課上了一半,才到。一到門口,我便看到他在那。我裝作什麼也沒看見,想徑直走進教室,他卻一把把我拉住,我想掙脫,卻力不從心。


他把我帶到他的辦公室,拿出一個本子,上面記的全是我到校的時間。看著一次比一次晚到的時間,我頓時紅了臉,以為“暴風雨就要來啦”。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一臉和藹地說:“你以為我真的不關心你們班嗎?不關心你嗎?你錯了!我只是想讓你自己覺悟罷了!可你……”


原本等著他的一通責罵,可我想錯了。我流出了悔恨的淚水,是為自己!


走出門的一剎那,我感受到了老師的溫暖,它真的像一縷春風拂面而來,拂走我內心的冰涼與狹隘,使我頓時警醒。


點評:首先,小作者對出題人的意圖把握準確,寫出了“一縷春風”之外的深層內涵。


其次,選材合理,即注意到圍繞中心去選擇有表現力的材料。雖然內容上沒有出新出奇,但真實的敘事,還是可以打動讀者的。特別是通過心理描寫,抒發了自己的學生情懷,展示了新時代的中學生對老師、對學習的獨特看法。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開頭有點冗長,落入俗套,句子修辭粗糙,缺乏表現力。如果巧妙地運用外貌、神態、動作等人物描寫方法以及細節描寫就更好了。


初中語文全命題作文寫作制勝絕招,名師多年總結,學生提分不再愁




【題目二】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從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離;從此時到彼時,是歲月的距離;從拮据到小康,是物質的距離;從此心到彼心,是心靈的距離……距離,無時不有;距離,無處不在。有時,我們渴望拉大;有時,我們期盼消弭……


<strong>請以“距離”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範文


距 離


50米的距離,影。


夕陽的殘影,輕柔地灑在一堵斑駁的牆上,歲月的侵蝕清晰可辨;陰暗的角落裡,竟也生了幾株小草,雜亂地排列著,毫無章法。遠望,再平常不過的人家,皆炊煙裊裊,多美麗的鄉村夕景啊!這時,你出現了。我認識你,小玉,隔壁小柔阿姨的女兒,你在距我50米的田埂上快步走著,低著頭。我從沒見你笑過,從你爸爸去世的那一刻起,你就一直這麼低著頭。你很自卑!夕陽下,你的影子被拉得好長,也好美,彷彿是揉碎了一地的夢。我認定,要成為你的朋友。


10米的距離,眼。


我快步跟上你,你走得真快,急匆匆的像趕著去做什麼。待你氣喘吁吁地停下,我已再無力氣,便大聲喊著:“小玉,你停一下。”你愣住了,隨即停下了腳步,轉身,回眸,一臉詫異。我終於看清了你的臉,狹長卻清秀,尤其是那雙眸子,清澈得如同晨間的露珠,但卻帶著淺淺的憂傷。“你幹嗎?”你的聲音溫柔但低沉,隔了10米的我們,就這樣開始了對話。“我想跟你成為朋友,行嗎?”我試探地問。“朋友?算了吧!沒人看得起我,我是個沒爸的孩子。”你說完眼眶竟紅了,轉頭,再不言語,又朝前走去。我們的距離又長了。


0米的距離,心。


不甘讓你逃離,我又使勁向你跑去,卻不想,匆忙之下一塊石頭阻擋了我的腳步,我重重地摔在地上。聽到動靜的你向我走來,“你沒事吧?”你的眸子裡充滿關切,但卻隔了一些距離遙遙地問我。“有事!但你扶我起來就沒事了!”我耍起了無賴。你的眼眶再次紅了,眼睛裡閃著晶瑩的淚光。你遲遲沒有下一步動作,我就這麼趴在地上靜靜地看著你。終於,你不再猶豫,緩緩地伸出雙手,擺在我的面前。我緊緊地抓住這雙溫暖潮溼的手,借力跳了起來,歡呼著:“好了!我們是朋友了!”你嗔怪地說:“你弄疼我了。”但你的手沒有鬆開。風裡傳來淡淡的泥土的香、植物的香,我們不約而同地深呼吸,然後相視一笑。此時,心與心的距離,是0米。


我們終於縮短了距離!由50米至10米再到0米,由陌生到熟悉,我看到了你的笑臉。夕陽將暮,卻照亮了你的心;陰霾,終將消散!


鳥兒歸林了,村莊彷彿凝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兒。


初中語文全命題作文寫作制勝絕招,名師多年總結,學生提分不再愁


點評:“50米的距離,影。”“10米的距離,眼。”“0米的距離,心。”這幾個具有小標題作用的段落,既體現了清晰的行文思路,也體現了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逐步縮短的過程,“影”“眼”“心”三個詞由朦朧到具體,使用精當。


小玉因爸爸去世而拒絕別人的親近,“我”努力與她縮短空間距離,想與她交朋友,她卻離“我”而去,而在“我”跌倒之後,小玉竟回頭來拉“我”,兩人終於縮短距離,全文可謂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文章注意運用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等描寫方法刻畫小玉,將一個因自卑而閉鎖心門到終於打開心門的小姑娘的形象,描述得血肉豐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