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黴病讓人頭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霜黴病是經濟作物中發生比較普遍,危害非常嚴重的病害,病情來勢猛、發病快、傳播快、蔓延快,如不進行及時防治,會對作物造成毀滅性損失!並且霜黴病侵染作物也比較廣,從幼苗到收穫各階段均可發生,防治難度比較大,複發性很高,造成危害也比較大。主要發生的作物是:黃瓜霜黴病、十字花科作物霜黴病、葡萄霜黴病、萵苣霜黴病、穀子白髮病、菸草霜黴病等,其中黃瓜、葡萄霜黴病非常嚴重!

一、症狀

霜黴病俗稱“跑馬乾”“火燒龍”“焦葉病”等,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發病,以成株期發病最重。主要危害葉片,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發展,也有的是由中部葉片逐漸向上、下部葉片擴展(黃瓜霜黴病),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氣潮溼時葉背產生霜狀黴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病重時葉片佈滿病斑,互相連片,致使葉緣捲曲乾枯,最後葉片枯黃。

霜黴病讓人頭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二、發病規律

病菌可以在種子、病殘體及越冬蔬菜上生存,通過氣流、澆水、農事及昆蟲傳播。

一般溫度在10-15℃病菌就可發育,16℃以上時最適宜傳播,最適宜發病溫度在18-28℃,平均氣溫33℃以上就不再侵染,溼度70~80%時能侵入幼葉,80~100%時侵染老葉,高溼度是霜黴病菌侵染的必備條件。

田間種植過密、定植後澆水過早、過大、土壤溼度大、重茬地塊、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排水不良、多雨、多露、多霧等容易發病。春未夏初或秋季連續陰雨天氣最易發生,病害嚴重時可造成20%~40%產量損失,甚至嚴重情況下造成一半以上減產甚至絕收。

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很關鍵!

霜黴病讓人頭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三、發病原因

(1)病原菌越冬基數高

霜黴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葉中越冬。因此,上年度霜黴病發生嚴重的田塊,病原菌越冬基數高,當田間溫度達到病菌卵孢子萌發的和溼度條件時,霜黴病很快就會迅速萌發並在田間快速蔓延。

(2)田間溼度大

霜黴病的發生及發生程度是由溼度和水分決定的。定植後澆水過早、過大、土壤溼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發病。

(3)溫度適宜

溫度決定了霜黴病菌潛伏期的長短,日平均氣溫在15~16℃,潛伏期為5天,17~18℃,潛伏期為4天,20~24℃,潛伏期大約為3天,當氣溫低於15℃或高於30℃時,對病菌孢子萌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霜黴病為什麼難防

1、霜黴病侵染快

霜黴病潛育期只有7-12天,發病速度快,一旦發病難以控制,只要溫度適合就可以重複侵染髮病,全年可以發生12-14次。

2、打藥方式不準確

霜黴病主要侵染葉片,但是也可以侵染幼嫩的幼果和新稍,有的打藥只打葉片正面而沒有兼顧葉片的正反面。

3、只注重治不注重防

實際上病害管理中預防是成本最低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一旦發病後再治,成本高、損失大、根除難。

4、病菌存活高傳播途徑廣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傳播途徑多樣化,可以隨風、雨、露、水流、農事活動、昆蟲等進行傳播,通過氣孔侵入,並且可以再次、多次侵染。

霜黴病讓人頭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四、綜合防治

1、選用抗病良種

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品種,是防治霜黴病的根本途徑。

2、加強栽培管理

適當稀植,採用高畦栽培;澆小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條件的地區採用滴灌技術可較好地控制病害。

3、合理清園

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並帶至棚、室外妥善處理。

有條件優先應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發病初期適當控制澆水,保護地栽培注意增強通風,降低空氣溼度。無病壯苗,增施有機底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

4、藥劑防治

可使用【滿奇(苯醚甲環唑和吡唑醚菌酯複合而成)+中昇布津(中生菌素和甲基硫菌靈複合而成)+阿卡迪安(海藻肥)】,有效預防的同時,增強苗木抗性,提高生命力。

本文圖片收集自網絡,曾嘗試聯繫作者未果,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