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入戲】演員請就位



一直以來,肖央身上都揹負著一些他極力甩掉的標籤,「筷子兄弟」、「小蘋果」、「廣場舞神曲締造者」、「喜劇演員」。

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得承認自己是幸運的。神曲《小蘋果》的橫空出世,讓「筷子兄弟」肖央這個稱呼變得家喻戶曉,別人蹭破頭都想火的事,對他來說就像捅破一層窗戶紙那麼簡單。

這些「幸運」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值得一吹」的一件事,但肖央不這麼看,我們好像已經許久沒看到他唱《小蘋果》了,顯然他在極力撕下《小蘋果》這個標籤。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記得他曾在一次專訪中說過,對於《小蘋果》的爆紅,他並沒有做好準備。因為那不是他預期中的自己,他覺得自己自己做不了一個公眾人物,對於那個別人塑造出的肖央,他怎麼都適應不了。

說實話,作為一名演員,他手裡不缺作品,兩部《唐人街探案》票房加起來42億,《情聖》6.5億,要是再加上他自導自演的《老男孩猛龍過江》,都奔著50億去了。

但喜劇演員跟演員,別看中間只差兩個字,實際上差距甚遠。大家對於喜劇演員有一種「天然」誤解,認為喜劇演員只會搞笑,只會用誇張的臺詞與肢體動作逗樂觀眾,他們演正劇反倒有一種強烈的違和感。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就像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裡演唐仁就讓人接受,而在《Hello!樹先生》裡演樹就讓人接受不了。

成也喜劇演員,敗也喜劇演員。一個喜劇演員想讓觀眾承認他/她不止會演喜劇,難度基本可以媲美拿影帝/影后了。

寫到這,大家一定會認為,筆者要開始「尬吹」肖央了,畢竟鋪墊了這麼多嘛。

實際上,相比於他漲勢明顯的演員路,他的導演路經歷了先波峰後波谷的過程。

肖央的導演路暫時不通

現在的肖央想在演員路上專心致志,之前他也想在導演路上有所作為。

他也曾小有成就,自己花錢拍了部短片《老男孩》,成了當年的現象級短片。他沒急著拍長片,又拍了《贏家》《青春感恩記-父親》等一系列短片,拿這些短片試錯,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領導一個規模大的劇組。

現在回過頭來看,《老男孩猛龍過江》其實沾了《小蘋果》的光。影片好像是好幾部「老男孩」嫁接到了一起,肖央在影片裡塞了很多東西,而顯然影片卻沒能力承載。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而到了《天氣預爆》,肖央這個毛病還是沒有改掉,他從流行文化、電影中借來了很多元素,卻不能把它們融合在一起,最後呈現的效果好像是在抖機靈、講段子。

現在想想《天氣預爆》沒有爆合情合理,用拍短片的思維是不可能拍出一部好電影的。《天氣預爆》票房與口碑雙失跌了一個不小的跟頭,直接導致他迎來了職業生涯的低谷。

《天氣預爆》可以說一部徹頭徹尾的失敗作品,雖然電影套了一個霧靄的噱頭,但也僅僅是噱頭上而已。

有影評人評價此片「粗淺地學習了「周星馳喜劇」的皮毛,氾濫假大空的特效,遮掩不住劇作的寡淡、笑點的生硬和表演的拙劣」。這位影評人更嚴肅地批評肖央搞不清喜劇和小品的本質區別。

對於《天氣預爆》遇到的差評,肖央本人也在微博中回應「大家的批評我都接受,對我也是一次有意義的成長。」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不管他是如何回應,肖央在脫去「老男孩」外衣後的「處女作」很不成功,他承認自己身上有很多惡趣味,他同時意識到隨著年輕的增長,必須要去應對的短板,要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看待世界。

《天氣預爆》的挫折,讓他明白了只要是面對公眾的藝術創作,都要有思想的表達,不能僅僅是娛樂層面的東西。

相比於在導演上遇到的挫折,他在表演上愈趨穩定。

肖央的演員路愈趨穩健

肖央會演戲應該追溯到他在被禁電影學院影視廣告導演的時候。

當時他的同學就經常找他出演自己的作業。他還很納悶,為什麼總找他啊,他的同學就告訴他, 因為他長得「像真人」。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像真人」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一個演員很高的肯定,貴就貴在一個「真」上, 「真」就代表真實,給人一種日常生活裡的真實感,就好像小區裡經常碰見的鄰居。

為什麼有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而有的演員演什麼不像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靠方法,就像梅姨,但很大程度上一個演員能不能成就靠一個「真」。

肖央就勝在了「真」,坤泰的痞、肖翰的慫、宋義的詭,還是李維傑的詐,這四個角色能獲得觀眾認可就是因為「真」,他演起來給人感覺,很輕鬆不吃力。

在《唐人街探案》的一眾配角中,肖央飾演的坤泰是最出挑的,猥瑣、油膩、對待上司溜鬚拍馬,對待同事極盡打壓;而到了《唐人街探案2》中,宋義與坤泰就形成了180度的轉變,收起了油膩的嘴臉,變成了一個為了妹妹報仇的高智商犯人,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聽著就讓人脊背發涼。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筆者覺得宋義這個角色很接近《誤殺》中的李維傑,可以說肖央是拿宋義這個角色為李維傑練手。《誤殺》中的李維傑,在角色塑造上是有難度的,就跟宋義一樣,李維傑也有張臉,一張慫,一張詭。

造成他出現兩張面孔的節點就是女兒平平被性侵,之前與之後,李維傑一角在表演方式與表演狀態有著完全不同的連個維度。

慫的一面:

李維傑原本是一個小商人,經營一家網絡公司,有兩個女兒,雖不富足,餬口倒也不是難事。深諳社會上的生存智慧,跟誰都能聊上兩句,既頗具正義感,又為人怯懦,用一句話形容,平凡的普通人。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在這個階段,肖央的就顯得畏畏縮縮,比如遇到刁難,肖央會不經意間出現一個下巴不停顫抖的動作,他較精準地塑造了一個為了生存必須要忍氣吞聲的小商人形象。

詭的一面:

而在得知妻女誤殺了督查長之子後,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為了守住底線,李維傑不得不智鬥督查長,這時的他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進入這個階段,肖央的肢體語言明顯自信了許多,藏屍、毀車、轉移警方視線,井井有條。他教家人如何應對審訊的戲份,從監獄放出來跟老婆低語「這僅僅是剛開始」,肖央所有的行為,在平靜中透著一股堅定,這時他飾演的李維傑他就從一個怯懦小商人脫變成為了家人豁出一切的父親。

「入戲」比起導演之路,演員之路更適合肖央

肖央在接演這個角色時,並不擔心角色的複雜程度,在他心中,正劇或者喜劇並沒有區別,對於創作,他的態度異常嚴肅。

聽說,肖央為了這個角色,他特意去曬掉一層皮才達到了片中李維傑的膚色,導演柯汶利曾透露《誤殺》在泰國拍了60天,前30天暴曬,後30天下雨,拍攝環境之艱苦可想而知,肖央連續數天邊淋雨邊拍戲,在泥地裡打滾更是不在話下。

在經歷了成功與失敗之後,即將到而立之年的肖央,顯然已經找到了未來的人生選擇。這位曾經畫過畫、拍過廣告、唱過歌的人放下了之前的浮華,現在的肖央只想安心做一個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