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近來的熱播劇,《大明風華》,王學圻在劇中飾演的,朱棣,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表演功力之深厚,讓人欽佩。

《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朱棣,以靖難之役登上了皇位,為了合法性,曾經幾次大規模修改史書,甚至於,把自己的母親也改了,那麼朱棣的親生母親,到底是誰?史書上都有哪些線索?真的是碽妃嗎?

請諸位看官,與筆者一起分析下

《明史》記載,朱元璋前五個兒子、第二女和第四女,都是馬皇后所生。根據《明實錄》記載,第四子明太宗(即明成祖),生於至正二十年4月17日,第五子周定王,生於至正二十一年7月9日。馬皇后這種過於頻繁的生育情況歷來都被懷疑,認為五位皇子並非是馬皇后所生。

根據朝鮮使臣權近的《奉使錄》記載,也表明,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馬皇后,絕不是朱棣的親生母親。

《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忙碌的朱棣


那麼,還有哪些可能性呢?真的是碽妃?

《南京太常志》記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孫貴妃生周王。”但李淑妃的父親李傑投奔朱元璋時,才二十六歲,同時,朱標已在前一年出生,這裡,明顯有邏輯錯誤。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三沈元華條:“奉先廟制(南京太廟奉先殿)高後南面,諸妃盡東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載南京太常寺志。善高後從未懷妊,豈惟長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後生也。”

李清《三垣筆記》:“南太常志載成祖為碽妃所生,訝之。錢宗伯謙益有博學名,問之,亦不能決,以志言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西側止一碽妃。因啟寢殿驗之,入視果然,乃信。”

靖難後,儘管朱棣自稱是孝慈高皇后所生的嫡子

《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但談遷、朱彝尊、傅斯年、吳晗考證其生母為高麗人碽妃。

另一個證據是明成祖建南京大報恩寺中對碽妃的供奉,中國古建築專家潘谷西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元明卷》(第四卷)就持有這種觀點。

但是,碽妃到中國的時候為1365年春,當時的朱棣已經5歲了(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於應天府吳王宮),所以她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

所謂的明《太常寺志》是被偽造和篡改過的,篡改者是張廷玉,這在民國時期就有人考證過了

吳晗認為張廷玉的取材是明朝政府的內部記錄,但也拿不出具體證據,“行歷不詳,只好闕疑。”。

這是第二個結論,朱棣的生母,不是高麗人碽妃。

劉繼莊,說,明成祖生母是蒙古人,甚至色目人。

劉繼莊《廣陽雜記》,蒙古黃金史:明成祖母為甕氏,蒙古弘吉剌人,以其為元順帝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宗伯。有司禮監為彭躬菴言之,少時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乃信也。”以上都是明人的記載。

但考證,徐達、常遇春1368年攻入元大都前,元順帝早帶著后妃北逃元上都,而1360年出生的明成祖此時已經九歲了,1369年常遇春攻破元上都,明成祖已經十歲,所以其生母也不可能是甕氏。

由此可以看出,朱棣,修改史書手段之高明,他真正的親生母親,能留下的歷史痕跡都被系統性地消除了。

《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很抱歉,筆者,在這個“歷史之謎”的問題上,是得不出答案了。

就是不知,這個不知名字的女人,在看到那個“永樂大帝”的名字時,又會生出怎樣的感受呢?

《大明風華》朱棣,為了皇位,親生母親的名字,我絕不能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