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濟寧|產業發展“一窩蜂”政策收緊引發“一刀切”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苗群 馬璐瑤)這幾年,電動車行業的發展非常快,一度成為大家投資的熱點。但是目前我們國家的電動車行業相關政策開始收緊,尤其是一些低端的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幾乎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中國篷車看山東、山東篷車看金鄉”,金鄉縣曾經是電動車生產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最多的時候,電動車企業有一百多家。據當地電動車生產企業工作人員介紹,前幾年電動車市場相當火爆,曾經出現過有多少就能賣多少的紅火景象。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然而,自從2019的3月起,金鄉縣的電動車企業卻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大量企業被關停。究其原因則是2018年山東省政府網站發佈的《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當地的電動車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電動車行業實在是不行了,很多廠子都倒閉了,幹不下去了,只有自生自滅。

記者查閱之前的新聞,從2014年開始,金鄉縣就意識到小的電動車企業帶來的問題,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和治理部分汙染企業,但是,電動車企業的數量不降反升。即便在2018年,山東省收緊電動車的政策出臺之後,金鄉縣還有從業者進入這個行業。

據金鄉縣發展和改革局介紹,經過治理整頓,截止到目前,金鄉縣政府確定只保留5家電動車企業。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隨後記者到金鄉縣部分電動車企業採訪,發現許多企業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比較迷茫。部分電動車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廠子處於停產狀態,由於四輪車標準一直出不來,所以不敢生產,也不敢轉型升級,很著急。

11月9日、10日兩天,記者針對金鄉電動車行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部分電動車企業還在生產低速電動車,但記者於11月15日、16日兩天進行回訪的時候卻發現,之前走訪到的電動車企業,出現了集中停業的現象。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針對電動車產業發展從“一窩蜂”到“一刀切”的現象,金鄉縣發展改革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特別是省市發佈了關於低速電動車實施意見以來,金鄉縣一共關停了30多家不合格的電動車企業。面對督辦員提出的:金鄉發改部門過去有沒有對電動企業做過規劃?該負責人表示,現在正在做產業升級的計劃和一些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原來只是成立了電動車協會,有一個產業聯盟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則是通過行業內控來實施的。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濟寧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亞棟表示,作為電動車生產的主管部門,發改委是有責任的,市場有需求的時候,有利潤的時候,很多的廠家一窩蜂的上來了,在這個時候發改委的監管並沒有到位。 下一步,發改部門一方面要引導有資質的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要限制落後產能,對沒有資質和小型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壯大實力,爭取拿到資質。

问政济宁|产业发展“一窝蜂”政策收紧引发“一刀切”

特邀評論員張懷春教授表示,在剛才的問政過程中,一些關鍵詞讓人印象深刻,比如片子中的“自生自滅”、“行業自控”、“政策滯後”等等,這是不是表明發改部門將這件事情完全放給市場去處理了,政府在宏觀調控方面是不是失衡了?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如何協調發展,這應該是發改部門現在要好好研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