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再衝3000點背後:券商業績預期迎來“高光時刻”?


滬指再衝3000點背後:券商業績預期迎來“高光時刻”?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媛媛 北京報道

券商股的春天似乎又一次到來。

今日收盤,上證綜指收跌0.18%,以3017點結束三連陽。但證券板塊的市場情緒依舊燥熱,中證證券公司指數當日上漲0.30%,而自12月5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內,該指數已累計上漲達10.05%,超越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的5.22個百分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滬指的第11次突破3000點背後諸多利好所形成的“牛市”期待,有望對券商股的業績預期構成支撐。另一方面,多家券商年底正在通過各種方式補充淨資本,一場備戰2020年行情的資本競賽似乎也將由此展開。

滬指再衝3000點背後:券商業績預期迎來“高光時刻”?

券商的增勢信號

近10個交易日以來,證券板塊以超過10%的漲幅已經超出了三大股指的平均漲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券商股的異動,往往意味著牛市到來的前兆。

“市場對成交活躍度、指數回升有期待,才會押注券商股業績預期,所以券商股的表現往往是反映未來行業預期的一個重要信號。”北京一家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2015年的牛市啟動前,2014年的A股市場就先經歷了一輪券商股的暴動。在2014年11月21日至12月17日的19個交易日內,不少券商股頻繁漲停,證券公司指數合計上漲達105.87%,隨後2015年A股市場便進入了最高5000點的牛市波動。

從基本面來看,伴隨著A股市場交投活躍度的提高,券商也在一改去年的業績頹勢。

Wind數據統計顯示,61家有母公司口徑財報披露的券商中,多達49家在今年前11月實現了同比增長幅度高達68.80%,其中長城證券、天風證券、東方證券、南京證券、太平洋、中信建投6家券商的營業收入較2018年實現了翻倍式增長;而在淨利潤方面、天風證券、華鑫證券、長城證券則位列前三。

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市場交投的好轉將會對券商股的基本面帶來良性循環式的影響。

“2018年很多券商的業績壓力在於股票質押,甚至一些券商的年報都沒有充分體現出股票質押爆雷的風險。”北京一家券商信用融資業務人士表示,“但隨著指數的企穩帶動個股股價的提高,一些股票質押的維持擔保比例有可能逐漸地化險為夷,也進一步會對券商的財務報表構成改觀。”

圍繞券商股受益的一個重要因素,還包括航母級證券經營機構的培育預期。

“如果要打造航母級機構,就要逐漸將券商的體量向銀行等機構看齊,那麼要麼涉及到注資,要麼涉及到行業兼併,但毫無疑問龍頭的實力會越來越強。”上述非銀金融分析師指出。

積蓄彈藥備戰

券商股迎來樂觀預期的另一信號則是兩融的變化。

12月17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共9993.87億元,創今年以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的比肩高位發生在今年4月24日,兩市共計融資融券規模9915.21億元。但今年上證綜指點位最高衝至3288點,發生在4月8日,此後從4月22日上證綜指不斷下跌。

但分別拆解融資和融券數據,今年以來,融資餘額規模曲線和兩融總規模符合,融券餘額在今年7月份以後才顯示出明顯上升曲線,且自10月開始融券餘額規模一直處於相對高位,這表明市場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仍然是分化的。

融資規模曲線表明,有大量的市場參與者在多項利好因素推動下,對未來市場持看漲態度;但融券規模的相對高位表明,仍有不少資金擔心市場下跌,而提前做好對沖防守。

在業內人士看來,兩市融資融券餘額規模較高,對券商信用業務也將產生直接利好,年末行情對上市券商業績直接產生正作用。

“交易規模的提高會直接帶動信用交易業務,通常信用交易的手續費更高,同時也能夠為券商帶來更多的利息收入。”上述非銀金融分析師坦言,“但這個階段也會有更多券商來積極補充資本金和流動資金,以備戰未來兩融需求不斷旺盛下資金不足的問題。”

此外在市場行情刺激下,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也有望迎來新的想象空間。

有券商總部銷售人員表示,近期無論是個人開戶還是公募基金代銷,業績壓力有明顯減弱。“目前我們在銷售博道久航、南方ESG,12月23號開始銷售興全社會價值,銷售排期還是比較滿的。”該銷售人員稱,興全社會價值這隻基金,公司募資上限是30億,但預計到時募集規模會上百億。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預期轉好,券商中後臺也在不斷推出各項業務爭取客戶。以國泰君安為例,近期對投資者上線了有關提前佈局分紅季的專題,以投資者教育的方式吸引客戶。

“行情加速後,基金等理財產品的熱度也會提高,這也將對券商目前頻繁轉型的財富管理業務帶來利好。”前述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當然需要警惕市場預期的扭轉,因為宏觀基本面雖然穩增長預期更強,且經濟數據偏向樂觀,但基本面是否見底仍然會對明年的A股產生較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