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操作計劃和市場看法

中短期操作計劃和市場看法

最近幾天市場快速上漲,特別是中小創和科技板塊表現亮眼,春季行情提前開啟,今天就簡單分析下當前行情和操作計劃。

今年以來我多次提到買點的重要性,把握好買點,不僅收益非常可觀,回撤也會大大減少,只是好買點出現的機會比較少,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般性買點(目前的位置差買點也比較少)

中短期操作計劃和市場看法

2019年的好買點分別出現在年初、5-6月份還有8月份,從上圖可以看出,好買點並不一定是最低點,也不是某一天,它會持續1周甚至1個月時間,所以操作上不用著急,即使錯過2天也不會影響整個大局。

在以上幾個買點出現時我們都積極把握了,已經用最大倉位去加倉,不過期待年底出現的好買點,現在看來要落空了。

中短期操作計劃和市場看法

隨著上週末消息面的影響,最近幾天持續上漲,量能也有所放大,深市和中小創指數表現的更加明顯,春季行情可能已經提前展開,這是每年的重頭戲。

大盤指數從5月份開始橫盤7個月之久,這次直接選擇向上,大概率會有較大級別的行情,所以當前不用糾結於短期漲跌,抓住中線機會,不要輕易賣出,儘量不做短波段。

怎麼買?

在這樣的行情下,短期是不會再出現好的買點了,那怎麼操作呢?在之前文章:《基金每年有幾次好買點?為什麼要分批買?》中已說明,分批買入是比較好的方案,即不會踏空也可以預防回撤,最近也在這麼說。

目前天天的穩中求進和且慢組合一直保持重倉,出奇制勝由於是新增到百萬實盤,加上我本人已經是8成左右,目前倉位漲跌都歡喜,所以一直沒著急操作。


不過最近幾天準備完成建倉,之後將淡化擇時,除了牛市特別高估以外,會一直保持8成至滿倉。


買什麼?

今年以來出現多個熱點題材,比如:豬肉、白酒、醫藥、科技等等,但是靠追題材賺大錢的人非常非常少,多數人最終成為了接盤俠,像豬肉,白酒,醫藥,最近都是不漲反跌,遠遠跑輸於大盤,參與的人難以淡定,這就是風口結束帶來的損失。


所以那些已經在熱點上的主題基金是不會再追了,這不符合我的操作邏輯(如果明年相關基金出現合適的機會再考慮買入)。

中短期操作計劃和市場看法

從資金流向來看,目前市場風格是以成長為主,我們的組合也是以均衡配置略偏成長,基金成份股包括了:科技、金融、消費、電子、週期、醫療、家電等板塊,整體上以中小創為進攻,以低估價值為防守的組合。

然後選擇優秀的主動經理做第二次把關,決定投資哪些公司,具體的基金在組合中都有所體現。


組合追求的是長期複利,不是短期的暴利,所以短期漲幅不一定很靠前,但是它會經常創新高,今年以來激進組合已超越89%的公募基金,邏輯請參考:《複利與基金(下)不同基金的複利結果!》


當然,對我不瞭解的,建議觀察半年以上再決定是否要跟。


常見問題:

Q:已經連漲幾天,現在買是不是追高了?

A:和8月份一樣,短線看是有追高可能,不過趨勢一旦形成,短期也很難逆轉,另外本次加倉都是最近表現中等的基金,只要不追名列前茅的即可。

Q:分批買入,以後要是一直漲怎麼辦?

A:分批買入最大優點是降低風險,收益是次之,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踏空風險,當資產建倉完成,後期要少做擇時,輕倉的最近可適當加大投資。

當然如果知道會一直上漲,當前一把梭會更好,只是沒人能給這樣的答案。


Q:組合以後淡化擇時了,那怎麼控制風險?

A:今年做了業績歸因總結,擇時帶來的貢獻只有30%左右,大部分都是擇基貢獻的,後面會重點關注基金本身的買點,如果持倉中的基金漲幅過大,會止盈轉換到其他並未大漲的優質基金上,另外組合配置時已考慮到回撤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