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作为一部典型意义上的侦探剧集,《神探夏洛克》系列堪称经典,

其推出的圣诞特辑电影版,自然也是离不开侦探电视、或者说是侦探电影的范畴。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而所谓的侦探电影,

即是以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罪犯鉴定,通缉等一些列与侦破案件相关的事件的电影,

我们也可以看出,侦探电影的主角无疑就是侦探本身,而剧情也即是围绕着整个案件的进程在展开。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简而言之,所谓侦探电影,就是侦探侦破案件的过程,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惊险片的区别在于:

(1)叙事功能:①惊险片:主角处在危险中;②侦探片:主角的危险主要来自于罪犯。

(2)观赏体验:①惊险片:惊险的快感;②侦探片:在于破案的推理逻辑。

(3)结 局:①惊险片:主角暂时或者是永久性脱离危险;②侦探片:侦探的最终破案。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而《神探夏洛克》系列中的圣诞特辑电影版,

也正是建立在此类常规电影之上的、介于惊险电影和侦探电影之间的亚类型电影。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也有很多的影迷认为:

《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是“穿越题材”和“盗梦空间”的混搭模仿,

但实际上,该片设计的巧妙之处,却并不逊色于“盗梦空间”。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讲,

当我们坐在电影院进行观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心底有了一种对即将观看的电影所构建的虚拟世界的认同的默认,

而这种所谓的认同机制

也正是接下来我们将要提及的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关于观众对于电影的认同,

或者说是电影给观众的一种观影快感的论述。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这一论述中,涉及到一个关于“荧幕/梦”,或者说是“镜像/梦”的概念,

而所谓的“荧幕/梦、镜像/梦”也即是说观众带着上帝视角,

或者说是以全知视角坐在电影院进行观影体验的时候,对电影叙事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了如指掌的,

与此同时,观众也将跟随剧中人物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者是一生的起伏。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我们经常会说,好的电影会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也正是在这样的观影体验中,当电影的结局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时候,观众就会在心底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或者说是自我情绪的一种释放,

观众的这种观影体验来自于电影屏幕,或者说是对电影空间的认同。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而在一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叙事者其实就是结构在电影中的空间,

这种空间造型对于电影叙事的意义体现在空间构建了故事所发生的地方的法则,或者说是定则。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也正是由于这种法则的存在,

才使得电影中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做的一切得以

“合理化”

因此,我们说,电影的空间造型才是电影最大的叙事者,而演员只是充当电影叙事的一个引领者。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以《神探夏洛克》圣诞特辑为例,其中进行了多个电影空间的构造:

(至少有两个主要的)

1.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之际,华生因伤退役;

2.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大背景下的“鬼新娘”杀人案件;

3.Lestrade探长与夏洛克等人在夏洛克的客厅中坐着所回忆出的“鬼新娘(艾米丽娅·瑞克莱蒂)”杀人案的犯罪现场(至少两次);

4.夏洛克的视线中,或者说是他的幻觉中,莫里亚蒂死亡的空间;

5.所谓的“现时空”,或者说是“现在(now)”的时空中夏洛克乘坐飞机的空间;

6.维多利亚时代,夏洛克从昏迷中醒来,继续案情的发展;

7.(维多利亚时代)夏洛克分析案件时所呈现的案件发生时艾米丽娅一边大叫着“YOU!”,一边开枪杀人,并进行所谓的“吞弹自杀”的空间;

8.(维多利亚时代)夏洛克分析案件时所处的现时空;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9.新世纪,或今天(Today),夏洛克被扇耳光时的时空所处空间;

10.(维多利亚时代)众人解说案件缘由;

11.今天(Today)夏洛克与人亲吻的场景;

12.(维多利亚时代)夏洛克向众人解释案件的手法;

13.“今天(today)”夏洛克从所谓的“梦境”中醒来,并挖掘艾米丽娅的坟墓,试图寻找所谓的“证据”;

14.在坟墓深处寻找证据的夏洛克被突然“坐起”的“鬼新娘”,也即艾米丽娅的尸骸扑倒在坟墓底处,醒过来之后的时空,也即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个悬崖边;

15.(维多利亚时代)夏洛克最终跳下悬崖,回到所谓的新世纪,也即今天(Today)

16.(维多利亚时代)华生与夏洛克在谈论着如何给这一案件命名。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这一系列电影的空间呈现,看似杂乱不堪,

可也正是在这种时空,或空间的来回交替中,才构建出了这部电影的戏剧张力以及对原著的致敬。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上文,我们有提到过第二电影符号学的概念,

而第二电影符号学所建立的基础则是弗洛伊德的,或者说是拉康的关于梦的解说的精神分析论。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精神分析论中所谈论的则是关于梦/非梦、梦/清醒梦,

之所以在这里引入这一观点,是因为看完电影之后,我们知道:

电影中所谓的破案过程是夏洛克在“吃药”之后所产生的

幻觉世界(维多利亚时代)中所进行的。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而在精神分析论中关于梦/非梦的讨论中有着这样一个观点:

在人一生所做的梦当中,让人记忆尤深的,或者说最为难忘的是噩梦,或者说是梦魇,

而所谓的梦,则是源于人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深处

所挂念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电影中,一直有提到的莫里亚蒂

无论是从原著的角度,还是从剧集版的角度来看,都是夏洛克一生之中少有的大敌,

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一生之中少有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近乎于梦魇般的存在。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而在电影中,所谓的虚幻,或者说是梦的制造者,

无疑正是电影中随处切换的电影叙事空间,也正是这种空间的转换,才营造出一种梦,或曰非梦的外化体现。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要从这种梦/非梦中脱离出来,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梦、虚幻中体验生与死的变奏,

因此,我们看到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一个全景的场景中,夏洛克纵身跳入深渊。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神探夏洛克》圣诞特辑版是一部介于侦探片和惊险片之间的一部亚类型电影,

其惊险的元素体现在编剧在电影有意的使得灵异的介入(“鬼新娘”),而所谓的灵异,无疑是一种荒诞、惊悚的外在体现,

电影中的阴森的古堡、“突然”坐起来的尸骸等也是了对所谓的惊悚进行一种晕色。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论述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所带有的特殊的符号意义之前,

首先我们要了解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也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所倡导的女性主义

(即: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7年— 1901年)

对于这段历史,多的不再去深究,继续回到对电影的论述。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同样是第二电影符号学中,还有着这样一个理论:

在大多数电影中,会将女性角色进行“物化”,或者是进行刻意的“妖化”处理。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所谓“物化”处理,也即是将电影中的女性物件化,

例如,在大多数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角去拯救陷于危险之中的女主角的戏份,

在这样的戏份中,女性面对危险几乎是毫无抵抗力,只能被动地充当起被拯救的角色,

而这样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所谓妖化,即是在某种理性范围内去将女性角色丑化,让其成为阻碍男性走向成功的一种意义上的障碍,

例如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黑色电影,又例如本片,

在进行完这样的处理后,从而进一步强化所谓的父权/男权主义。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神探夏洛克》圣诞特辑版中的犯罪者形象是女性(“鬼新娘”),

在剧中对其刻意的丑化在于以下几点:

1.浓艳的唇彩和近乎苍白的脸色;

2.其本身所代表的杀人者形象;

3.杀人时一直所体现出来的疯狂(一直高呼“YOU!”);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这种“灵异”的,“非人力”的杀人事件对于一个侦探,或者说是普通人而言,无疑会构成一种巨大的挑战,

而夏洛克对于整个案件的破获,则在深层意义上而言会或明或暗的强调男权的伟大性。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在电影中还有着这样的一场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戏:

华生的夫人对夏洛克的房东太太说去参加选举,

这一场看似和整个剧情无关紧要的对白戏,导演实则也在有意无意地提点女性主义,或者说,是对时代的一种暗示。

“可恶的新娘”:绝不是对“盗梦空间”的简单模仿

《神探夏洛克》圣诞版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的一种模仿,

电影中所穿插时空造成的一种亦真亦假的观影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真实/虚幻世界中的善/恶的一种玩味式的批判,或者说是论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