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寒潮,割地求生


根據不完全統計,1-11月典型企業收併購、協議土地出讓的幅數佔比達到12%,一部分是融創、綠地、龍湖、世茂等規模房企通過收併購補充優質資產,另一部分是區域深耕的企業如建業、佳兆業等,憑藉地緣優勢以較低的樓板價a在深耕城市積極補充貨值。

地產寒潮,割地求生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iFinD數據後發現,以最新公告時間為準,截至11月28日,2019年A股房企併購事件已達467宗,涉及買方現金支付總價值4688億元。其中,已完成208宗,失敗30宗,剩餘229宗仍在進行中,涉及買方現金支付價值總額為2508億元。

對此,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週期後,中小企業的資金鍊尤其緊張,大房企藉機收購成本較低的土地資產,是房地產行業新的投資邏輯。”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併購案還會繼續增多,併購潮仍會持續。


01


階段勝出者:融創、世茂、金科等


在2019年,他們扮演了收購者的角色,而泛海、泰禾、新城、鄧鴻,則是他們口中的“獵物”。其中,融創更是當仁不讓,連年成為“併購王”。

巨頭們的併購和轉型,不僅讓他們在存量市場佔據高位,也讓他們在下一個時代的運營競爭賽道領先,資源、資金、政策,都在向“勝者”集中。

大房企敢於在行業寒冬期低價併購中小房企資產,是出於房地產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保證規模發展的訴求,不管是1000億元、5000億元還是7000億元,先把規模做上去,並在儘可能保證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完成規模增長的目標。

在鞏固了自己傳統優勢的同時,巨頭們在轉型運營和多元化上也迅速卡位,在新的賽道上搶先,“勝者通吃”的戲碼上演。此外一些地方性企業如嘉福、電建等也在積極通過併購尋求規模的擴張和增長。

總體而言,在融資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部分小房企生存困境進一步凸顯,行業加速洗牌,並呈現出新的趨勢:大魚吃大魚。



02


和以前不同的是,大魚開始吃大魚了。


業內人士表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個遊戲規則適用於行情好的時候,比如2016年。

2016年,中海、萬達、萬科、恆大的收併購金額佔20大房企收併購總額的50%以上,嘉凱城、中航地產、萊蒙國際等小魚淪為口糧。

如今“房住依舊不炒”,地產調控持續,金融監管不斷升級,弱肉強食的遊戲還會繼續。當然,“大魚吃大魚”的戲碼也在陸續上演。

比如,世茂接盤的泰禾和粵泰,融創中國接盤的雲南城投集團持有的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誰曾經沒攪過幾朵浪花?

2017年8-9月,泰禾一個月7次收併購。前三季度,56個收併購金額大於10億的案例中,泰禾和陽光城佔了20個。

再說粵泰,廣州老牌房企,2017年更是沒少搶地。

然而瞬息萬變的中國樓市,竟也攪得大魚們跟不上節奏。2014年,鬱亮說,我們已經進入白銀時代。然後,被癲狂的2016年打臉。2017年,中國孫宏斌說鬱亮胡說,我們處在鑽石時代,樓市還要火10年。然後,被沉寂的2018年打臉。

如今,泰禾集團出讓多幅地塊給世茂股份,成為地產收購潮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陽光100出售項目股權,華僑城多次轉讓項目股權……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比起數百家小房企破產,這些中大型房企的“斷臂求生”,更具市場風向標意義。

03

割肉求生的房企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能夠持續接盤的房企只會更少不會更多


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張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兩三年,一些房企為了尋求擴張,槓桿率比較高,在去年以來的市場低谷期遇到發展障礙,不得已賣資產換生存。

關鍵時刻靠割肉。畢竟,賣地還債還是比較划算,並且結果也是更加直接。粵泰老闆楊樹坪曾表示:將部分項目與世茂合作後,我們爭取三年內還清所有債務。

按照目前的節奏,未來2年,“賣地彌補流動性缺口”的中部房企,甚至頭部房企,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但能夠持續接盤的房企只會更少不會更多。畢竟像金科、世茂這樣尋求彎道超車,融創中國這樣手中有錢的巨頭越來越少了。

地產行業的併購潮還將持續,在優勝劣汰下,別老說大魚吃小魚了,生而奪食,皆為猛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