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發展「寒潮」已過,「書店+」模式或將引領新的文化消費

《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中顯示我國的圖書零售總規模延續了近年持續增長的勢頭,現已達到了803.2億元。但是網上圖書售賣才是圖書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源,同比增長超過了25%,而實體書店剛走出負增長的態勢,同比增長度不足3%。現在人們的閱讀習慣更傾向於碎片化,再加上網絡書店和網電子書的衝擊,這樣的背景下開一家書店還能賺錢嗎?

實體書店發展“寒潮”已過,“書店+”模式或將引領新的文化消費

近年來實體書店行業的發展極度萎靡,曾經一度陷入“關店死亡潮”的洪流中,但在這種形勢下,市場上依然有新的書店不斷誕生。特別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實體書店的回暖趨勢明顯,甚至書店已成為了一個新的消費拉動增長點。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實體書店的發展正在進入一個轉型期,“書店+”的經營模式將成為實體書店發展的推動力,進而引領文化消費。

日本的蔦屋書店是“書店+”經營模式的代表,通過與“影音、餐飲、文創、咖啡”等商業形態的跨界結合,成功轉型為了生活文化空間。2017年就在日本開設了1459家門店,書籍銷售額也瘋狂增長,年度營收摺合人民幣大致在79億元。

實體書店發展“寒潮”已過,“書店+”模式或將引領新的文化消費

本土書店也在不斷的嘗試走複合式經營的道路。“西西弗”書店進駐購物中心,短時間內擴張了近100家,言幾又、鍾書閣等知名書店也在紛紛打造自身的特色,儘可能的為消費者打造一個多元業態的複合文化空間。國內實體書店的轉變是一種大勢所趨,在三四線城市可能感覺不是特別明顯,而北京連續兩年投資了1800萬元扶持了一百餘家書店,打算在3年時間裡增加近700實體書店,而這些書店無一例外都將打造為特色書店。

圖書行業的另一個趨勢是發展少兒市場,少兒圖書在實體書店的碼洋(銷售)佔比從12年的11%左右持續上升到了26.4%,已然是圖書零售中最為主要的推動力。少兒圖書市場的發展前景樂觀,從整個少兒教育市場的發展態勢,和80/90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態度與購買力,都暗示著少兒圖書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實體書店發展“寒潮”已過,“書店+”模式或將引領新的文化消費

“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實體書店的發展“寒潮”已經過去,傳統書店的市場地位雖然岌岌可危,但新的發展模式或將給書店創業者帶來大好商機。當然創業是一朵兩生花,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意味著有風險,還需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