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169:2。

当地时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决议,决定将“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任务期限延长三年至2023年6月。仅有的两张反对票,来自美国和以色列。

37:1。

当地时间11月29日,在曼谷闭幕的联合国亚太妇女权益审议会议投票通过《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唯一的反对票,还是来自美国。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这是12月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

事实上,上述两组数字,不过是2019年美国成为“绝对少数”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大搞单边主义的美国,在国际道义上已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联合国,美国屡屡“冒天下之大不韪”

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169:2的压倒性投票结果,赢得当事另一方巴勒斯坦的高度赞赏。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12月14日报道称,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对联合国大会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项决定是“国际社会发出的明确信号,证明国际合法性决议不容妥协或勒索”。

他说:“联合国的决议获得了压倒性多数的支持,此事证明全世界都支持我们的人民,支持其历史权利及正义事业。”

阿巴斯强调的“不容妥协或勒索”,其实意有所指——美国国务院去年8月宣布,将不再向近东救济工程处提供资金,并要求联合国关闭这一机构。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9月12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的耶尔穆克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学校,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参加开学典礼。(新华社)

近东救济处主要负责向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等地的50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以及教育和医疗服务,被难民们视为“生命线”。但因美国从中作梗,该机构此前正面临巨大困境。

这不是美国近期唯一一次在联合国“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个月前的11月18日,美国宣布不再认为以色列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违反国际法,这一决定在联合国安理会11月20日召开的中东问题会议上亦引发轩然大波。

据联合国新闻网报道,除美国之外的14个安理会成员国均对这一声明提出严肃批评,并警告此举将破坏旨在终止巴以冲突的“两国解决方案”。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11月20日,美国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中东问题会议。(图片源自联合国新闻网)

会后,科威特常驻联合国代表奥泰比大使向媒体透露,科威特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在安理会闭门磋商期间联合提出了一份安理会媒体声明草案,但因为“一个成员国”的反对而未能通过。

“他所说的这‘一个成员国’显然是美国。”报道说。

任性“退群”,走向自我孤立

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伊核协议……

近年来,美国频频以任性“退群”的形象示人,在“自我孤立”的道路上今年可谓更是越走越远。

法新社11月4日报道称,美国当天通知联合国它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证实了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傲慢态度。

报道强调,一共197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协定,美国是退出《巴黎协定》的唯一国家。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对媒体表示,美国的退出“最为严重地破坏了这份协定,因为它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资料图片:这是2016年4月22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现场。(新华社)

实际上,遭受美国严重破坏的又岂止《巴黎协定》?

12月10日,随着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两名法官任期届满,全球贸易失去了“裁判”——该机构通常有7位法官,审议一起案件需要3人,而目前只有1位法官留任。

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仍然是美国。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10日指出,由于美国拒绝新法官选任,自2017年起上诉机构持续处于缺人状态。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表示,直到12月9日,各成员还在总理事会会议上试图通过一份艰难制定的改革文件,希望让美国人回心转意,但最后努力也以失败告终。

这场由美国一手造成的“停摆”危机,使其招致多方指责。欧盟驻WTO代表马沙多表示,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多边贸易体系将岌岌可危,而这应该归咎于WTO“某个成员”。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这是1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世贸组织总部外景。(新华社)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8日评论称,解散多边机构会给所有人造成致命打击,因为它将让所有企业面对的司法不确定性倍增。

文章指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错误在于,“他以为自己是国际舞台上唯一举足轻重的演员”。

遭盟友反对:“不想与中国为敌”

当美国还沉浸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中时,国际社会也一次次用压倒性的投票结果表明态度。

例如,在联合国亚太妇女权益审议会议以37:1的投票结果通过《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后,现场一片欢呼并长时间鼓掌,甚至一些美国盟友都公开发言对美国的“顽固立场”表达失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2月2日应询对此发表评论称:去年3月,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以28:1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美国是当时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这次美国又成为唯一的反对者。这些都非常生动和贴切地说明,美国在国际道义上已成为孤家寡人。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华春莹

12月6日,华春莹再次指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正在日内瓦举行,公约一共有183个缔约国,但美国近20年来一直独家阻挡重启核查议定书的谈判。

“在国际安全、军控和防扩散领域,美国这种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的做法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了现有军控和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她说。

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大搞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的同时,还试图拉拢盟友一起孤立别国——但这显然难以得逞。

在本月初召开的北约峰会上,尽管美方官员极力施压欧洲国家将中国定为所谓“威胁”,但最终未能将此写入会后发表的宣言中。

据法新社12月3日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坚称,他“不想与北京为敌”。

锐参考|这一次,美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12月3日,在英国伦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新华社)

相反,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正在与中国加强合作。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今年10月披露的一件事,或许更具象征意义:

今年1月,负责美国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关系的国务院高级官员凯文·莫利在华盛顿的一个外交官集会上提出严厉要求:要在6月举行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举中击败中国。

随后,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人心。但在6月23日的选举中,来自中国的候选人屈冬玉赢得了最终胜利。

在191张选票中,屈冬玉赢得了108票。美国本来预计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将赢得至少60票,结果却只有12票。

“与其说是中国人赢得了胜利,不如说是我们在这件事上彻头彻尾的无能和误判将胜利拱手让人。”美国官员事后的反思,同样意味深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