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這兩門科目意外成冷門學科,老師:苦了學生!

隨著國家教育的發展,有8個省份陸續進行了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打破原有的文理分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具優勢的科目參加高考。新高考如何選擇科目成了學生最頭疼的問題,為了在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想學的不敢選,不想學的搶著選。特別是物理和化學科目預冷,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新高考選科,這兩門科目意外成冷門學科,老師:苦了學生!


新高考形勢下,選考的科目採取等級賦分制,按照相同科目進行排名賦分,而非考取的實際分數。在這樣的規則下,不同的科目只要排名相同,成績就相同。物理、化學屬於比較難學的科目,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是一些思維活躍、智商較高的學霸。在等級賦分的規則下,與學霸進行競爭排名,很顯然能夠拿到高分的幾率非常小。所以,很多學生雖然喜歡物理、化學,成績也可以,但是面對等級賦分制,也只能選擇其他科目。

新高考選科,這兩門科目意外成冷門學科,老師:苦了學生!


新高考沒有實行之前,理科生幾乎都必修物理、化學,高考改革之後,選考物理的人數急劇下降,有的學校報考物理的人數不足10%。這時候,就出現了選考科目人數保障機制,選考人數少於保證基數時,以保障基數為準進行等級賦分,如果大於保障基礎,則以實際選考人數為準。舉例進行說明一下:

1、如果選考物理的有10萬考生,按照等級賦分規定,排名前1%的考生會獲得滿分,也就是說排名前1000名考生物理考100分。

2、如果選考物理的有1萬考生(假如低於保障基礎為9萬),那麼會有900名考生物理獲得滿分,之後按照排名從高到低依次進行賦分,這種情況排名靠後的就比較賺便宜了。

新高考給了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科目的權利,但是學生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往往會按照科目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比較難學的物理、化學就很少有人選。新高考“6選3模式”有20種組合,為了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很多高中實行走班制。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的中學來說,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教師、教室不夠用,很難滿足這些學生選課的需求。

這種情況下,有些學校就把這種自由組合的政策進行修改,把新高考“6選3”的20種組合按照學校自身的師資、教室等情況壓縮成5-7種組合,供學生進行選擇。由以前的選課制變成了“套餐制”,沒有充分發揮出新高考改革的價值。但是對於一些鄉鎮中學來說,學生少、老師少、教室少,這也是一種非常無奈的應對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