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邯郸的做法全国独一份

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难以侦破的盗窃电动车案件、屡禁不止的违规驾驶、无法治理的乱停乱放、随意销售的“超标”车辆、缺乏管控的二手车交易、频繁发生的火灾事故……使电动自行车监管成为城市综合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对此,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先后出台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要求强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控治理。

那么,我市的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如何,治理的痛点难点在哪儿,我市政府又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怎样进一步完善?针对市民关心的种种问题,近日,邯报融媒体记者进行了探访。


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邯郸的做法全国独一份


电动车“国家法规”接连出台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交通工具,市场保有数量大量增加。就我市而言,望眼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电动车的身影。据统计,我市电动车保有量约为300万辆,对于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平均每家每户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被盗案件、交通违法、充电引起火灾等现象呈频发趋势。针对这些问题,仅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对电动自行车的管控问题多次提出要求。

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GB17761-2018,于今年4月15日正式实施。该技术规范对电动车的最高时速、整车重量、鞍座长度、电动机额定功率等重要指标均提出了新的规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于3月1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安部门要联合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控,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其中,《意见》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地方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上牌;严查电动自行车违法上路行驶、闯红灯、逆向行驶、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等等。同时,鼓励电动车所有人购买保险产品,佩戴头盔。

9月24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各地基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等众多部门在有效规范电动车日常消防管理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责任分工。


邯郸方法目前全国独一份


《意见》《规范》《通知》接连出台,在强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控治理工作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并积极强化督导落实。新政出台后如何实施?如何既有效管控治理,又方便群众使用电动自行车?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被盗及缺乏有效管控的难题,自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组织在全市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物联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天网视频联动功能及无空间限制的精确追踪,实现了电动自行车防盗智能化及有效管控。

同时,我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动自行车物联网预警中心。中心24小时为已备案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及车主提供预警、接警、处警、车辆追踪、盗抢险及人身意外险理赔等工作;中心专业的车辆搜寻团队,可积极配合公安机关锁定车辆精确位置,为公安机关提供科技支撑。

“物联网电动车智能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是我市的20大民生工程。特别是今年,新一届市公安局党委,深入开展“六小警务”(破小案、办小事、进小区、护小企、巡小巷、重小节)活动以来,将此项工作列入“2019亮剑”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短短几个月就对近17万辆电动自行车进行了备案登记和安装智能芯片,使全市备案电动自行车数量达到近30万辆。截至目前,公安部门仅利用该系统就破获盗窃自行车案件达6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9人,捣毁销赃窝点33处,追回被盗电动车876辆、电瓶4845组,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30万余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公共安全物联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被河北省公安厅评为“河北省科技微创新一等奖”。


各部门合作解决治理难题


有了良好的科技作为支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是否就能顺利推行,综合治理难题是否就可迎刃而解?答案是否定的。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推行仍然困难重重,综合治理难题依旧摆在眼前。

原因在于自2006年我省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所涉及的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仍在征求意见中,我省的非机动车管理的法律法规较为滞后。虽然规定了非机动车应当进行备案登记,但是并未明确应备案登记的车辆种类。同时,我市的物联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项目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惠民工程,不仅需要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要在资费问题上进一步降低甚至免费,才能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从而全面推进。

目前,我市的电动自行车现状仍然存在盗窃电动车案件侦破难、交通违法行为管控难、乱停乱放现象突出、电摩和非标车辆销售缺乏管控、未建立二手电动自行车交易管控制度、车辆充电安全隐患大等种种问题。然而,如果仅仅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挂牌,缺乏以科技为支撑的管控措施,缺乏地方约束性法律法规,缺乏各部门分工管理且共治共管的决心,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以上难题。

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的物联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已得到进一步升级,可以从技术上对以上难题加以治理,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动自行车的“电子车牌”技术,将要开展全面免费的备案登记、安装电子车牌、智能芯片和号牌服务,确保群众不花一分钱。同时,该系统正计划陆续将盗抢险和人身意外险列入免费推广中。届时,需备案登记的车辆只要通过下载经公安机关认证的第三方APP等方式即可免费办理。

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是平安建设和市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真正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管控,只有紧紧依托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需,充分调研评估论证,集中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推动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在此,我们期待以免费为基础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在我市全面推广。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市公安局党委提出的“六小警务”活动的深入开展,联同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以物联网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为科技支撑,我市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升我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