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為什麼說,黃土高原才是文明發祥地?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不知何時起,以部分喜歡製造爭議、吸引眼球的所謂專家為話筒,部分只負責製造熱鬧、不負責嚴重後果的媒體為幫兇,在輿論上製造出這樣一種景觀:中華文明到底是本土的,還是外來的?中華文明的起源,到底是黃河地區單一起源,還是多元起源?加上部分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不知有多少地方,藉著某次考古發現和相關記載,爭當“文明發祥地”。

實際上呢?這些爭議其實是來回混淆並偷換概念:所謂的“非洲外來說”,即便是結論靠譜的,其實探討的是人類起源,這中華文明誕生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所謂的文明多元起源,其實是說的是“文化多元”——文明之前的漫長煎熬過程,舊石器與新時期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各種“文化遺址”比如東北的紅山,江浙的良渚、馬家浜,西北的齊家、仰韶,山東的大汶口、龍山。

但是,其實很多人沒有分清:文化起源很多,文明起源很少;文化起源很早,文明起源很晚;文化積累是量變,文明誕生是質變。

中華文明真正的起源的爭議,尤其是文明的最終奠基之地,其實基本沒有爭議——那就是北方的黃河流域,最核心區域就是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我們不能否認:在華夏文明初聲發出的前夕,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接近文明或準文明的遺址,它們有文字的抽象符號;出現一定規模的城池;發生經濟階層的分化。

但,那些遍佈大江南北的文化遺址,有的斷層消失,有的被其他文化融入——在人類認知、改造自然能力有限的條件下——最終形成穩定的文明大舞臺的地方,是覆蓋黃土層的黃土高原,而其中的盆地,則是最肥沃、最安全的地方。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乾旱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為何能孕育文明?

黃土高原,中國中部偏北部64萬平方千米的黃色區域,大約在八百萬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的湖泊。“風成者”說,那時期,地球上的天氣乾燥而寒冷,到處吹著強勁的狂風,狂風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塵粉,漫天飛揚的沙塵被吹落到這片湖泊,湖底的泥沙越集越厚。後來,由於地球大陸板塊發生碰撞,把整個湖區慢慢地推升起來,進而使湖水變得越來越少,最終乾枯。黃土露出地面,漸漸成了高原。

中國古籍裡多處關於“雨土”(沙塵暴)的記載,也彷彿證明了這上點。班固《漢書》中就有過這樣的記載: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風從西北起,雲氣亦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

這一區域是中國沿海向內陸、平原向高原過渡地帶,自南而北兼跨暖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自東向西橫貫半溼潤、半乾旱兩個乾溼區。區域西部和北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中部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東部、南部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區。

在地形圖上我們很容易發現,這裡一片蒼黃,看起來十分荒涼,似乎一點也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很多人忽視了歷史背景和當時的地理化景,今天人口稠密的情況下,這裡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但在遙遠的四五千年前,相對中國其他區域而言,這裡卻是亦農亦牧的寶地。

這是為什麼呢?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冰川融化後的海岸線變化圖圖源 @ National Geograhic

這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後的亞洲地圖——我們可以接它來直觀感受洪荒時期沼澤遍地、洪水氾濫的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關係:華北平原被水覆蓋時,黃土高原依舊是安全的大陸。

是的,早期的華北大平原,從燕山腳下到江淮之間,沼澤遍地,甚至氾濫為汪洋澤國。如果遇到洪水氾濫,這時候的黃土高原儼然就是“沿海地區”。而大禹治水傳說,也是那個時候的寫照。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而其他地方如青藏高原、雲貴高原也海拔較高,卻為何沒能搶佔“文明高地”呢?青藏高寒、西域缺水、東南溼熱,而黃土高原既有水、又有最廣闊的安全搖籃——河谷盆地,而這裡沉澱了全球最後的黃土層,在農業社會初期,這種具有“自我加肥”能力的黃土地(學者何炳棣轉引李希霍芬文章語),是當時最理想的文明之舟。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冰川融化後的海岸線變化圖(中國海岸部分)圖源 @ National Geograhic

從堯舜禹島到周秦漢唐,核心都在黃土高原

無論古史傳說、文獻記載、考古發現,無論人文學者的考證,還是科學家的研究,均充分表明: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7個省區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形成、發展、成熟的最重要舞臺。

從西侯度人、藍田人、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等舊石器遺存,到大地灣、齊家、仰韶、半坡、廟底溝、姜寨等新石器遺址,再到石峁、陶寺等“準文明遺址”——不同時期的文化與文明,幾乎連續相繼地出現在黃土高原。這種時間上的高度連續,在其他任何地區,都是無法做到的。

今天中國大地上的眾多石器時期的文化,就像絢爛的百花與星座,齊放絢爛之後,有的沉寂,有的消失,但它們的營養元素,不同程度地匯聚到那個隆起的黃色島嶼——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關中盆地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洛陽盆地

隨著人類技術進步,後繼者逐漸掌握了更好的水利技術,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強大了,人們開始走出黃土高原這個諾亞方舟,將這裡沉澱的文明成果,包括宗法制度、文字系統、思想文化等擴大到四方。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的原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