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西去,紫氣東來

東周時期,函谷關關令是當地人尹喜。一天早晨,尹喜從家裡出來,在門前的一個土臺上往東遠眺。

望見對面源岸上霞光萬道,一輪紅日噴薄欲出。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現象,善觀天象的尹喜卻從中發現了不平常,紅光之前有一團紫氣繚繞徐徐向西移動,在黃河南岸,河畔,紫色漸漸的越聚越濃。以至於層巒疊嶂之間,雲霞蒸蔚,景色異常美麗壯觀。

尹喜眼觀天象,即興打了一卦,細推卦理,不由欣喜若狂:"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

青牛西去,紫氣東來

於是他趕緊下了土臺,吩咐手下打掃庭院,清掃街道,準備迎接聖人。並告訴門人,凡有與眾不同的人來都要留下來,好好招待,而且還要馬上向他報告。

佈置好後,尹喜沐浴更衣,靜候聖人。當時周朝的柱下史(相當於現在的長)老子李耳,因不滿朝庭腐敗,諸候相爭,辭宮不做,離開洛陽,打算經函谷關西去,過隱居生活。

老子皓首長鬚,神彩奕奕,倒騎青牛來到函谷關前。守門關吏見此人與眾不同,立刻報告關令尹喜。

尹喜趕忙來到關前,將老子迎到客舍,共進餐膳。二人邊吃邊敘,談得很投機。函谷關一帶景色秀麗,尹喜關令又極力挽留,老子就留下來,寫出了彪炳後世的五千言《道德經》後才離關西去。後人在老子著經的地方建了太初官,又在尹喜觀看紫氣東來的地方建了瞻紫樓。

青牛西去,紫氣東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