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紫氣東來


殷紅莫問何因染,桑果鋪成滿地詩。不管是柳宗元的“閉聲翅迴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歐陽修的“黃鸝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還是陸游的“槃箸索然君勿笑,桑間紫椹正累累”,還有“鬱郁林間桑椹紫”、“桑間椹熟麥齊腰”和“桑林紫椹累累熟”等描述桑椹成熟的詩句,都表達了對桑椹的喜愛之情。


春暖花開,紫氣東來

桑椹,成熟在唐詩宋詞中,散發著甜蜜的芬芳。陽光溫暖,閉上雙眼,打開心扉,從初心出發,我們決定與桑椹來一次美麗的相遇。


追溯桑樹種植的歷史,似乎沒有準確的記載,但祖先們對蠶可結繭、繭可抽絲的發現和認識,恐怕應該上溯到漁獵採集的母系氏族時代,先民們走進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農業時代,就開始種植桑樹了。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就曾教授婦女繅絲紡織。《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就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這樣優美的詩句,《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桑樹已成片栽植了。因此,中國成了世界上種桑養蠶最早的國家,桑樹結的果子也被稱為“民間聖果”,是兩千多年前宮廷御用的補品之一。


春暖花開,紫氣東來


句容茅山是著名的養生仙都、道教聖地,典型的丘陵地貌,四季雨水充沛,水草豐茂,山粱上、褶皺間生長著許多樹木果實。句容市東方紫酒業有限公司便坐落於茅山腳下,近萬畝的桑椹種園裡長滿密密匝匝的桑樹,如同低矮又連綿的山巒。園子里長著一種新品種的桑耕,是20世紀90年代末,公司從臺灣引進的優質釀酒專用樹種,樹身不太高,葉子油綠,每年6月前後,就結滿碩大的桑果,一顆一顆,紅得發紫,紫中還泛著黑光,周身烏亮烏的。桑林繁盛而又茂密,空氣中流淌著醉人的果香,路過的行人不免在此駐足,他們誤以為相遇一片世外桃源,四下張望。


春暖花開,紫氣東來

抬眼,天空格外湛藍,太陽隱在雲層裡,鳥兒清脆地啼叫、盤旋於桑樹之間。每一株桑樹上都掛滿了齊刷刷的果子,清香味四處彌散。山風起得緊,熟透了的桑椹會隨風而落,地面被染得通紅,驚得園子裡的一些雞、螞蟻、蟲子等小動物紛紛出動,爭相食之。那些留在樹上的,被人輕手輕腳地採摘下來,為了避免擠壓,裝在小籃裡,一籃一籃地運出去,除了當水果吃以外,四個小時內將鮮果壓榨成汁,再經過純天然的發酵釀造,一瓶瓶原色、原昧、原香的桑椹酒就誕生了。


紫酒系列產品

這種桑椹酒也叫紫酒,富含花青素等微量元素,是近年來果酒系列中的“新寵”。東方紫不選用普通桑果,而採用臺灣“桑果1號”專用酒桑,果實體形較大,顆粒飽滿,釀造出的酒,不僅保留原汁口感,醇厚清爽,而且入口柔美,回味悠長。由於桑椹天生嬌貴,皮薄,多汁,成熟後保鮮時間很短。採摘後必須4小時內瞬間鮮活壓榨,為此,企業幾年來不斷地改進更新設備,創新釀造工藝,在我們研發團隊和釀酒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東方紫酒的品質和口感受國內外品鑑者喜愛。


春暖花開,紫氣東來


有過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對桑樹的記憶除了桑果還有供應蠶食的桑葉。“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宋代詩人張俞筆下的蠶婦辛苦勞作之景,養蠶人都有深刻地體驗。蠶寶寶“上山”的時候,鮮嫩的桑葉成籮筐地採回來放在蠶房門口,每隔三四個小時左右就要喂一次,夜裡也不間斷。蠶寶寶和小孩子一樣,養蠶人怕它們冷著餓著,照料起來也格外上心。畢竟蠶結繭不容易,上了山的蠶寶寶需要兩天兩夜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而正是世代養蠶人的堅守下,江南千百年的蠶桑文化得以傳承下來,並通過桑蠶作為載體創造了影響世界的絲綢之路,體現中華文明的繁榮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