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近兩年來,借京蒙扶貧協作契機,庫倫旗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貧困就業意願,在有條件的蘇木鄉鎮採取不同模式建設扶貧車間。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貧困群眾“點對點”對接,通過貧困群眾自身辛勤勞動實現脫貧。

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創建廠房+居家式“扶貧車間”。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將密雲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線外遷至庫倫本地,建設扶貧車間,吸納當地剩餘勞動力就業。實現廠房設在家門口,貧困戶白天出工,晚上回家,守家待地就能增收。近兩年,庫倫與密雲兩地,積極交流對接,協調北京漁陽服裝有限公司、北京誠信製衣有限公司與庫倫旗白音花鎮坤地、阿其瑪兩個嘎查村,就生產生活及產業項目幫扶等方面簽訂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協議書。兩家公司援建庫倫旗燊織典服裝有限公司襯衫和西褲生產線各2條,能夠吸納200人就業,探索出一條“車間入住、居家就業,群眾脫貧、集體增收”的新路,達到了“一個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果。目前已有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每人每年增收2萬元。

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創建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扶貧車間”。以黨建引領,企業黨支部與受援地蘇木鄉鎮、嘎查村黨支部建立對接關係,發動有創業致富激情的黨員率先行動起來,帶動群眾致富;企業出技術、出管理、負責銷售;貧困群眾成立合作社,投入土地和人力,負責養殖,獲取收益。這種模式特點是群眾參與度高、見效快、收益穩、風險低。2018年,在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和通遼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弘達盛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與北京愛農集團簽訂北京油雞合作協議,以內蒙古弘達盛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為“扶貧車間”載體,前期2000只北京油雞項目落戶庫倫旗,其中1500只北京油雞項目,落戶六家子鎮二道窪村集中養殖,500只落實庫倫鎮團結村由建檔立卡戶飼養,可帶動34戶貧困群眾年均增收1000元。

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創建傳統工藝+合作社+居家式“扶貧車間”。掌握傳統工藝的企業負責出培訓、出技術、出原材料,負責回收和銷售。受援地組建傳統工藝合作社,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入社。經過培訓後的貧困戶足不出戶便可就業,尤其適用於貧困人口中的殘疾人、老人,使他們自食其力,不等不靠。“玲瓏枕”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自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為進一步推進京蒙對口幫扶,助推庫倫旗脫貧攻堅,攜手奔小康。北京雲藝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與庫倫旗六家子鎮胡金稿村通過實施傳統手工藝品玲瓏枕項目進行幫扶,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布、線、棉花等原材料,貧困戶在家繡制好成品後,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出售,貧困戶實現增收,探索出一條車間進家、居家勞動、群眾脫貧的新路。在參與培訓的貧困戶中有8名殘疾人,他們身殘志堅,參訓就業,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針一線“縫“出“金袋子”。

扶貧車間做平臺多種模式促增收——庫倫旗京蒙扶貧協作創新工作

創建訂單式“扶貧車間”。企業出技術、出生產資料,負責銷售享有經營權;貧困戶出土地出人力,享受收益權。2018年,旗婦聯牽頭聯合工商聯,正式成立了庫倫旗企業家創新創業服務聯盟簡稱“雙創”服務聯盟,聯盟涵蓋旗內蒙藥廠、蕎泰、錫勒圖度假村、佳能電力、弘達盛茂農牧科技公司等23家規模企業,及全旗8個蘇木鄉鎮組建的8個女能人協會,各企業參與精準脫貧行動,多家企業就通過扶貧政策引導與貧困戶簽訂訂單協議,免費提供種子、化肥、技術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並由企業以不低於市場價統一收購農產品,等秋收後按照每市斤高於市場1元的價格回收,通過企業加工向北京銷售農產品的形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