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明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暴發,怎麼辦?

剛剛過去的2019年,如果說哪種害蟲最出名,那非“妖蛾子”——草地貪夜蛾莫屬,從1月份雲南首次發現該蟲入侵以後,憑藉著繁殖力強、取食作物種類多、遷飛擴散距離遠、防控難度大的特點,這種“妖蛾子”在我國快速傳播蔓延,給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的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學術研討會上表示,“今年草地貪夜蛾為害只是一些‘尖兵’‘偵察兵’的試探性進攻。目前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熱帶地區完成定殖過程,2020年春季將可能進入全面爆發為害階段,小麥、玉米、花生、甘蔗等多種作物生產面臨挑戰,防控形勢將十分嚴峻。”吳孔明分析,明年我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格局將發生變化,快速北遷或提前至3~4月,並會大面積發生。


吃玉米、吃小麥,屬於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


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發現,2年時間遍及非洲44個國家,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該蟲被列入世界十大害蟲之一。

之所以威脅巨大,源於該蟲具有四個突出特性:


①特別能吃。其寄主超過300種,幾乎所有植物都是它的盤中餐,而禾本科植物玉米、水稻等是它的最愛。

②繁衍迅速。一隻母蛾每次產卵100至200粒,一生可產卵900至1000粒。

③超強飛行能力。該蛾每晚可飛行100千米,整個生命週期最大飛行跨度長達1600千米。

④生存能力強。據悉該蟲30天左右一個世代,而且沒有滯育現象,能越冬存活。

⑤難針對。此外,這種蛾與普通的蛾差別不大,可能面臨外地遷入和本地繁衍兩重草地貪夜蛾混雜難辨的問題,非專業人士難以辨別,在作物上的幼蟲又因為具有隱秘性,很難被發現。


預警!明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暴發,怎麼辦?

▲(左)草地貪夜蛾幼蟲為害玉米;(右)草地貪夜蛾具有極強的遷飛能力,通過東、西兩條遷飛路徑直達我國北方玉米主產區 來源:科技日報


今年發生面積比預計減少1億畝


吳孔明介紹,“由於各地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防控,將遷飛落地的成蟲及時殺滅,減慢草地貪夜蛾遷飛速度,今年實際發生面積比預計面積減少1億畝。”同時,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正日益完善。


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楊普雲介紹,2019年用於支持草地貪夜蛾監測和防治行動的資金達到8.6億元。由於防控得力,2019年草地貪夜蛾全國玉米發生面積1104347公頃,佔所有為害作物的98.61%,且主要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全國玉米綜合防治效果平均在90%以上,發生區域平均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達到預期目標。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王振營介紹,截至10月8日,除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之外,草地貪夜蛾已侵入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27個省(區市),發生為害的有22個省,1340多個縣。我國已經確認的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除為害玉米外,還為害小麥等17種作物以及5種雜草。


預警!明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暴發,怎麼辦?

▲被草地貪夜蛾啃食的玉米 圖自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官網 來源:科技日報

南方在治,北方在防


明年會出現怎樣的遷飛規律?王振營介紹,2019年初草地貪夜蛾遷飛進入我國後,由於溫度適宜,可以在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以及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的南部等地區週年繁殖,東南亞等國也是草地貪夜蛾的週年繁殖區,隨著境外蟲源持續遷入與本地產生蟲源疊加,將導致2020年種群數量遠遠超過今年北遷蟲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遷飛過渡區(長江流域)遷飛的時間會比2019年提前一代。


“草地貪夜蛾在遷飛過渡區如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大量遷入重點防控區,發生面積和為害程度將明顯重於2019年,必將嚴重威脅我國玉米生產,必須進一步加強草地貪夜蛾的監測與防控。”王振營建議。


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蟲害如何做到有效防控?


“能不能降低蟲源種群數量?遷飛之後在空中能不能阻截?遷飛落地之後能不能消滅?對草地貪夜蛾應實行分區防控,既週年繁殖區、遷飛過渡區和重點防範區。”吳孔明說。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楊普雲提出,南方地區重點是“治”,北方地區重點是“防”,不出現玉米大面積連片成災毀種,確保糧食安全和農藥減量控害。


其中週年繁殖區的防控目標,是以蟲源種群持續控制為關鍵,確保不出現大規模暴發性成蟲種群,減少遷出蟲源,減輕遷飛過渡區和重點防範區的防控壓力。遷飛過渡區要做好害蟲種群動態監測和控制,提高防控效果,減少蟲源遷出和當地為害。重點防範區應根據蟲情監測,做好預防和應急防控,達標田防治處理率在9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確保90%以上,為害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


預警!明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暴發,怎麼辦?

預警!明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暴發,怎麼辦?

▲草地貪夜蛾在玉米田為害情況(圖片來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構築監測預警與綠色防控工程


如何提高防控效果?吳孔明院士介紹,可以構築草地貪夜蛾遷飛監測預警與綠色防控工程,即在蟲源地通過燈光誘殺、食物誘殺、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達到減少遷出蟲源數量的目的。同時,通過雷達監測預警,實現遷飛過程中害蟲監控,並利用空射燈監測阻截,降低遷入地蟲源數量。


吳孔明院士強調:“草地貪夜蛾是可防可控的。”楊普雲建議,要按照“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以生態控制和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為重點,化學防治為底線,實施“分區治、聯防聯控、綜合治理”策略。他認為,只要監測準確,防治及時,草地貪夜蛾並不可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希武介紹,防治草地貪夜蛾的首選目前仍以化學藥劑為主。他建議,要做好藥劑品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佈局,分區分時間做好藥劑的組合,避免產生抗藥性;要按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驗證施藥方法的有效性;要加強抗藥性監測,及時預警以及對有效藥劑的篩選儲備;協調運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具體到藥劑使用,高希武教授建議,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四氯蟲酰胺、蟲蟎腈可繼續使用;酰胺類藥劑存在抗性風險,要通過藥劑品種時間和空間上的佈局實施預防性的抗藥性治理;甲維鹽目前是性價比較高的藥劑,但要防止產生抗藥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