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坂镇红邦村:“旱改水”提质改造 新增耕地稻谷飘香

近年来,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在严格控制各类新增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同时,逐渐分解和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切实加大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力度,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日前,苏坂镇红邦村一块50多亩新增耕地首种的水稻喜获丰收,一起去现场看看。


近日,记者跟随市农业局农技站工作人员来到苏坂镇红邦村的一处新增耕地,只见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收割机正轰隆隆地来回穿梭忙着收割水稻,现场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2018年8月,红邦村进行土地整改,实施园地改水田项目,新垦水田54亩,并由绿盛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种、代管难以耕种的新增耕地,有效解决了当地“谁来种地”的问题。经过重新整理的新增耕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人力成本。

新罗区绿盛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南胜“说:我们是新罗区首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公司和合作社,受苏坂镇红邦村委托,帮助其代耕代种代收50多亩的旱改水种植水稻项目,在各级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五新技术在这块耕地上得到了全面应用。”

据了解,新罗区绿盛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集粮油、花卉、果蔬等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拥有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0多台套,是我区首家可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合作社。合作社今年共承包耕地200多亩,提供机械社会化服务5000多亩。公司、合作社在农业部门及科技部门支持下,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五新”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针对新垦水田存在的耕作层深浅不一、肥力不匀、漏水漏肥等问题,采取了优质新品种推广、增施有机肥、缓释肥、插秧机侧深施肥、增加施肥次数、增加灌溉次数、实行轻搁田等技术措施,获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农技人员对当日收获田块进行了现场测产,亩产达到446公斤。公司与合作社依靠全程机械化生产手段,解决了当地“怎样种地”问题,通过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解决了“怎样种好地”问题,这一典型模式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农村青壮年基本进城务工,农业用工越来越缺,抛荒耕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