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的冬天 攝影/陳顯耀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當人們在冬季一路向南,來到了雷州半島,一下從銀裝素裹邁進夏季般的繽紛絢麗,便能體會南國與北國冬天的全然不同。蔚藍的天空、湛藍的大海、深紅的土壤、鬱蔥的樹林……這片被海水三面簇擁的熱帶半島,冬季或許是最美的季節。

陳毅元帥1963年視察湛江時寫的《滿江紅·雷州半島》用來概括雷州半島的秋冬節氣極為恰當:“冬猶暖,秋如夏;涼風動,炎氛化”。經歷了一次次熱帶風暴的登陸、風雨驟至的洗禮,漫長的夏季過去。“入冬”的雷州半島一下變得溫柔而明亮了起來。每年11月至第二年1月是雷州半島最舒暢的時節,此時的東北季風讓半島氣溫適宜,空氣清新,降雨量銳減,相對溼度小,偶有冷空氣南下來襲,持續時間也很短。冬季在雷州適合在海邊漫步、下海暢遊,冬泳在雷州半島顯然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

比人類更敏銳地意識到雷州半島是越冬避寒之地的,是遠道而來的候鳥。湛江市城區有一條黃金海岸地帶——“觀海長廊”。到了冬天,大批遠道飛來的紅嘴鷗就會雲集而來,在觀海長廊的紅樹林周邊覓食、嬉戲、棲居,成為冬日港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隆冬向暖,候鳥如此,人亦然。作為中國三大半島中唯一地處熱帶的半島,雷州半島在氣候資源上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只是很長一段時間,南下的遊客把湛江當做前往海南、廣西的“旅遊中轉站”而疏忽了。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大批遠道飛來的紅嘴鷗雲集於雷州半島。攝影/李靜

從空中俯瞰,雷州半島宛如一條蛟龍衝入南海,海岸線蜿蜒綿長,極具熱帶濱海風情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宛如一顆顆光彩璀璨的珍珠,綴滿半島的東、西兩岸。在雷州半島的海島、海灣和海岸遊玩,喜靜好動皆相宜。
雷州半島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美譽,罕見的地質地貌,獨特而又千姿百態的火山景觀對喜歡“科普遊”的探索者來說將會是難得的勝地。雷州半島有76座火山,玄武岩臺地面積3136平方公里,分佈十分廣泛。根據《廣東省志•地理志》記載,在第三紀至第四紀全新世早期,雷州半島前後發生過10期大規模火山噴發活動。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罕見的地質地貌。攝影/冉玉傑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漁民們映著朝霞耕海牧魚,伴著晚霞滿載歸來。攝影/陳顯耀

行走在海岸線上,我們不時能遇見經過漫長時間的風化與海蝕的熔岩流冷卻後形成的奇特景觀:徐聞海灘上長滿“怪眼”的礁石、三墩海岸上的“烏龜石”(龜裂狀玄武岩)、火山島硇洲島上林立的羅馬柱般的第四紀玄武岩柱狀節理地貌、徐聞紅坎灣形態各異的岩石和海灘邊懸崖側直掛而下的玄武石柱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海水與火焰激情碰撞形成的自然奇觀所帶來的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或許只有親臨現場才能體會。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硇洲島大型柱狀節理玄武岩。攝影/金祥

雷州半島也是進行熱帶生物“科普遊”的絕佳地。雷州半島處於熱帶,光熱資源充足,有著豐富的陸地和海洋生物資源。橫跨湛江、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四縣市,以及麻章、坡頭、東海、霞山四區的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狀散式分佈在沿海灘塗上。保護區內不僅能看到中國大陸海岸種類最多的紅樹林品種,時機恰當時還能看到許多列入國家和省級保護的瀕危候鳥。在西海岸的企水港和烏石港之間,有一片水域被劃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典型的熱帶海洋生態系統和完好的近海保護措施,吸引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儒艮和中華白海豚,以及白蝶貝等二十多種受國家或國際公約保護的海洋生物在此生活。這裡是我國最重要的熱帶近海珍稀水生動物“避難所”。而在東、西海岸線匯合處,隱藏著一個綿延數十公里的海底世界,這裡有當今中國大陸架唯一且保存最完整的現代珊瑚岸礁,生活著各種綱目、形態各異的珊瑚。這一片總面積達14378.5公頃的神秘海域就是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這裡被評為“廣東最美的海岸”。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廉江高橋紅樹林。攝影/冉玉傑

入冬後的雷州半島,冬至、除夕、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接踵而至。其中最熱鬧的莫過於雷州半島特有的“年例”文化活動,遊神、祭祀、儺舞、舞獅等民俗活動你登臺罷我上場,精彩紛呈。
傳統民俗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湛江東海島人龍舞。東海島人龍舞流傳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東海島人龍舞區別於內陸龍舞的地方在於:人龍舞從龍頭到龍尾,乃至龍舌、龍眼、龍角等全部由真人組成。民國《海康縣續志》記載:“舞龍者一人為龍頭,後為龍尾,次一人直臥和抱前者,腳夾後者,挨次遞抬,向街直走,則唸曰:騎龍頭,龍頭落下水,騎龍尾,龍尾豎上天。”人龍舞的龍身巨長,由幾十人至數百人組成,在震耳欲聾的鼓樂伴奏下,在大海邊、古廟前、村寨裡翻騰飛舞,若蛟龍出海,氣吞山河。東海島人龍舞融合了海島上的漁民們祭海、祈雨、尊祖、奉神、娛龍、敬龍等多種民間習俗,素有“東方一絕”之美稱,也是湛江第一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型傳統舞蹈。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東海島人龍舞。攝影/李乾萊

到雷州半島過冬,遠遠不止是體感、景觀和民俗,對於眾多美食客來說,來到湛江就是來到了“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入冬時節,南海的伏季休漁期早已結束,海鮮的價格也趨於平實,這時也是食客們圍聚而來饕餮一番的時刻。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正在製作魚乾的漁民。攝影/張展

一個久客他鄉的遊子在冬天回到雷州半島,他/她的一日三餐很有可能是這麼安排的:早餐從暖胃熱乎的湯河粉開始,一碗牛腩粉加多點腩汁,一碟特色小吃豬腸粉,一份鮮蝦雲吞。口味再重一點,一碗生滾白粥,就兩塊鹹魚,對於海邊長大的人來說也算是快意人生了。

俗話說,中午要吃得飽。一隻湛江本地白切雞斬件上桌,配上最佳伴侶沙姜,清蒸或小煎一條新鮮海魚,一盤油燜大蝦,少不了要有一砂鍋美味的雞湯或者新鮮雜魚湯。如果主食是白米飯,就略顯沉悶了,是選擇芋頭飯、鴨湯飯、雞湯飯、蛤蔞飯還是番薯粥?這幸福的糾結,更與何人說。

夜幕降臨,到了大快朵頤的好時光。時令海鮮自不必說,炭燒湛江生蠔必不可少。烤魷魚特有的香味,可以隨著海風飄得很遠、很遠。湯足飯飽之餘,到海邊散步一公里,啃上一支清甜潤喉的甘蔗,腦海不由重溫季羨林先生的《糖史》,還有《晉書•顧愷之傳》的那一與甘蔗有關的成語:“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在冬季的某一天,漫步在雷州半島的海岸線上,天空澄明如洗,風從海上吹來,海潮音陣陣,空氣溫暖而純凈。“往北太冷,往南太熱,湛江正好”——是的,在雷州半島過冬的最高境界,就是“漸入佳境”,忘了冬天的存在。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湖光巖瑪爾湖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火山湖之一。攝影/楊孝



撰文丨李朗寧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 相關雜誌推薦
不一樣的冬天:慢遊雷州半島

【2019年7月刊:西部地區高原湖泊】,椱ァ製這段描述₳E6u7Y7lTp22₳後到◇綯℡寳

複製以上內容,打開淘寶APP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