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西藏,是一個春能看桃花、夏能看綠野、秋能看金黃、冬能看冰川的好地方,尤其是冬季,儘管嚴寒,天空卻一如既往的湛藍,而且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秋收後的青稞地裡、河畔溼地,大批候鳥在這裡棲息、覓食,成為雪域高原冬日裡溫情的風景。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很多人可能會問,冬天去西藏有什麼好玩的?


冬季到西藏除了看景,觀鳥是冬遊西藏一道新景觀。不僅能看到最壯闊的候鳥群飛,更有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珍貴鳥類讓你大開眼界。


黑頸鶴是世界唯一一種生長和繁殖都在高原的鶴類。全身灰白色,頸、腿比較長,頭頂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紅色,頭頂布有稀疏髮狀羽。頭頂的裸露的紅色皮膚,陽光下看去非常鮮豔,到求偶期間更會膨脹起來,顯得特別鮮紅。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和繁衍地。黑頸鶴的生殖繁衍地一般為阿里、那曲等地,但每到10月中旬,則會飛至西藏河谷地帶過冬。這裡溫暖的氣候和大量遺留的青稞、小麥以及草根等為黑頸鶴提供了覓食地及重要的夜宿地。


每年早春3月中旬集黑頸鶴群才離開越冬地北上遷至羌塘等地,在高寒草甸沼澤地或湖泊河流沼澤地中選擇適應的地區,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黑頸鶴越冬時集群較大,一般都有十幾只至幾百只在一起,長途飛行時多排成“一”字縱隊或“V”字隊形。


林周縣雅江中游的黑頸鶴國家自然保護區、達孜縣境內溼地墨竹工卡縣境內,以及拉薩市區內的拉魯溼地、宗角祿康公園和拉薩河流域都是候鳥的去處。


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圈黑色頸環。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赤麻鴨在中國的種群數量曾經是相當豐富的。赤麻鴨在中國北部冬季和遷徙期間是最為豐富的,在長江下游地區也極為普遍和常見,是中國主要產業鳥類之一。但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來代以來,由於過度狩獵和生境被破壞,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


斑頭雁通體大部分是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二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特別喜歡鹹水湖,也會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越冬會選擇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高原鳥類,生活在高原溼地湖泊亦見於耕地,遷徙和繁殖時結成小群,比較常見與黑頸鶴、赤麻鴨等鳥類混在一起生活。斑頭雁是非常適應高原生活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飛越珠峰,為此它可以承受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氣濃度,這主要是因為與其他鳥類相比,他們體內的紅血球與氧結合的速度要快。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觀鳥地點推薦

1、宗角祿康

宗角祿康也叫龍王潭,是公元十七世紀時期重建布達拉宮時掘土形成的人工湖。如今的宗角祿康,是一座民俗風情公園,在裡面賞美景、過林卡、觀候鳥,吃喝玩樂樣樣齊全。冬季,在這裡能欣賞到紅嘴鷗、斑頭雁、赤麻鴨、斑鳩、麻雀則是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只不過前提是,你要能夠識別它們,千萬別統一用“野鴨子”相稱。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對於愛鳥,愛拍鳥,卻又沒有機會跋山涉水去尋找那一絲絲可能的人來說,冬季去宗角祿康拍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種類多,而且還集聚了各種休閒娛樂於一身,關鍵是非但不累,還暖和。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2、拉魯溼地

拉魯溼地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角,是國內罕見的典型青藏高原溼地,屬於蘆葦泥炭沼澤。溼潤的氣候和豐美的水草每年吸引大批赤麻鴨、黃鴨、西藏毛腿沙雞、斑頭雁、棕頭鷗等各類野生鳥類來此過冬,是個絕好的觀鳥點。但拉魯溼地不對外開放,不過可以遠觀。

冬天,我要到西藏觀鳥

3、林周

林周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的上游,俗稱澎波,因其境內澎波河而得名。每年十月初就開始有候鳥飛來林周越冬,真正觀鳥的最佳時節是一、二月份。從拉薩去林周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拉薩大橋出去,達孜大橋過江,在畜郎村右轉進入林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