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一謠言 餵奶就是痛,忍忍就好了

好多新手媽媽一餵奶,疼痛難忍,接著磨起一層皮,皸裂,出血……

每次一想到要餵奶,心就開始抽緊了。

可是家裡的老人總是說:“餵奶剛開始就是痛的,忍忍就好了”!

闢謠:

不!正常的餵奶是不痛的,如果你感覺疼痛,無需再忍,求助專業人士,找到原因,解決根本問題。

乳頭疼痛最常見原因是寶寶的銜乳姿勢不好,還有可能是寶寶口腔結構異常,比如舌繫帶過短,或者是媽媽乳頭裂傷,需要正確護理。

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二大謠言 每次哺乳一定要擠奶排空乳房

經常聽到有媽媽在分享,她的朋友家人告訴她,每次哺乳寶寶吃完後一定還要額外吸奶排空乳房,這樣乳汁才會多,才不會堵奶。

闢謠:

這個坑實在太大了,如果媽媽一直這樣做,只會把自己變成一位乳汁供遠遠大於求的大奶牛媽媽,反覆堵奶乳腺炎的痛苦隨之而來。

文婷(此文婷非我們文婷老師哈):

奶水多到在家裡走路都得雙手端著乳房,一點震動就痛得要命。睡覺時,溢乳墊完全不夠用,兩條厚厚的浴巾一側夾一條,每晚都溼噠噠地熬~

乳房長期硬邦邦的,甚至脹得凹凸不平,但最痛苦的還是堵奶和乳腺炎,最嚴重時“每週一堵”,真是膽戰心驚、度日如年!

正確的做法是,在產後初期乳汁還不是很多時,或者為了追奶,可以哺乳完後再額外排空乳房,但是當乳汁已經供需平衡時就不能額外再吸啦。

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三大謠言 媽媽要多吃才能奶水多又有營養

母乳媽媽經常聽到的話:“你一定要多吃,不多吃怎麼可能奶水多,不多吃你的奶水怎麼可能會有營養?”

闢謠:

乳汁的產生跟媽媽的飲食沒有太大的關係,循證醫學發現並沒有明確的能夠發奶或者回奶的食物。

而乳汁產生的原理告訴我們,要乳汁產生的多就要讓乳汁排出的多,也就是多讓寶寶吸,或者多用吸奶器吸、手擠奶等方式讓乳汁移出。

而母乳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跟母親的飲食沒有關係,比如:蛋白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鈣、磷、鎂、銅、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

跟媽媽飲食有關係的營養元素包括: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硒和碘等。但這些營養元素在乳汁中的含量變化並不會特別大。

這是因為媽媽飲食只是泌乳細胞獲取營養和能量的一個來源,如果飲食中不足,泌乳細胞還會從媽媽身體中獲取營養和能量,所以如果媽媽飲食不夠均衡,影響更多的其實是媽媽自身。

總結一下,除非媽媽極度營養不良,否則不會影響到乳汁的質和量。奶是靠寶寶吃出來的,而不是媽媽吃出來的。

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四大謠言 寶寶體重增長不好就要加奶粉

中國人喜歡大胖小子,在小區溜娃,最喜歡比誰家寶寶長得重就說這家寶寶養的好。

對於長的不胖的自家娃,總覺得媽媽奶水不足或者沒營養,總想給寶寶加奶粉。

另外,很多媽媽在帶寶寶去做兒保的時候,可能還會被醫生說寶寶的體重增長太慢,需要加奶粉。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闢謠:

很多醫生說寶寶增長太慢,他們其實是以50%的生長曲線來判斷寶寶的發育情況,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沒有達到50%,就認為寶寶的生長慢。

然而事實上我們用WHO的生長曲線,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在3%到97%之間,而且一直沿著自己的生長曲線增長,就說明寶寶的生長是正常的。

另外,如果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現體重真的不達標,低於3%的生長曲線或者下降兩條百分位線,那首先要評估和改善母乳餵養技巧,而不是就直接加奶粉。

我自己做母乳餵養諮詢個案,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寶寶在頭幾天或者頭一個月裡面體重增長不理想,但其實都是因為媽媽的母乳餵養方面有些技巧需要改善,我指導媽媽提高了哺乳有效性之後,寶寶吃到的奶量增多了,體重也就明顯的增加了。

所以我想給大家的建議是,首先不要把自家寶寶跟別人家的寶寶比,自己的寶寶有自己的生長曲線。

只要沿自己的曲線在長就是正常的,如果真的有異常,體重增長不好,那首先需要改善母乳餵養的技巧和狀態,而不是貿然加奶粉,因為加了奶粉可能會給寶寶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五大謠言 擔心寶寶吃不飽,吸出來瓶喂更保險

很多媽媽會發現,在產後頭一個多月裡面,如果是母乳親喂,寶寶經常會吃奶吃上很長時間,然後沒隔多久又要吃。

因此很多媽媽會認為寶寶可能沒吃飽,而選擇用吸奶器吸出來瓶喂寶寶,因為這樣可以知道寶寶到底吃了多少奶量,而且寶寶可以睡的時間比較長。

這也是一個誤區。

闢謠:

首先並不能用奶瓶餵養時寶寶能吃的量來代表寶寶需要的奶量,因為奶瓶餵養很容易過度餵養,吸吮對於寶寶來說很舒服,她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而過度餵養會使寶寶將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發病率增大,另外奶瓶餵養除了增加媽媽的負擔以外,吸出來的母乳在營養方面還有免疫成分方面都沒有親喂的母乳好,而且奶瓶餵養不利於寶寶下頜關節的發育,容易發生牙齒咬合不良等情況。

其實在產後頭一個多月裡面,母乳餵養的寶寶就是會頻繁的醒來要吃奶,可能一兩個小時就會吃一次,這種頻繁的醒來其實是有利於預防發生嬰兒猝死綜合症。

而且母乳容易消化,在胃內的排空時間比較短,這也是為了跟新生兒還不是很完善的胃腸道代謝功能相匹配的。

因為胃腸道、肝臟、腎臟等器官的發育都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新生兒每次不會吃太多,有利於慢慢消化不會增加消化代謝器官的負擔。

在產後頭一個多月裡,母乳餵養的媽媽的確是會非常辛苦,要頻繁的餵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改善母乳餵養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哺乳的有效性,也會使得哺乳沒有那麼累。《如何增加哺乳有效性》

百發百中的哺乳期謠言,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六大謠言 母乳媽媽要忌口

很多人說母乳媽媽要忌口,否則會導致寶寶過敏或溼疹。

我經常會問媽媽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給寶寶添加輔食,會不會因為擔心寶寶會對海鮮過敏就不給他吃海鮮?或者擔心寶寶對穀類食物過敏而不給他吃穀類?

我們都會先讓寶寶嘗試各種事物,看如果真的過敏了再回避,那母乳媽媽的飲食也是一樣的。

其實哺乳期媽媽沒有必要忌口,除了煙和酒以外,不管是辛辣刺激的還是生猛海鮮,都是可以吃的,而咖啡也只要注意量就可以。

如果媽媽飲食多樣化,乳汁裡面也會有各種食物的味道,會讓寶寶能夠早期熟悉這些食物的口味,有利於他將來的輔食添加。

母乳媽媽本來就很辛苦了,一定要對自己好一些,真的沒有必要忌口。

母乳媽媽絕對不是大熊貓,做個輕鬆快樂的媽媽吧!來說說你掉過那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