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動實踐

鄉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動實踐

鄉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動實踐

作為全省第二批現代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南京市六合區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基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為路徑的“1+1+3”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他們的經驗做法值得學習。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特約記者 袁祝祥 記者 陳廣娟

日前,被確認為第二批全省現代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的南京市六合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立足區域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建立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基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為路徑的“1+1+3”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出具有六合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01 “一網格一支部”鄉村治理新路徑

橫樑街道依託76個網格黨支部,打造了24個“黨群工作坊”示範點。每個網格黨支部和黨群工作坊明確1名“代辦員”,根據前期收集整理的105項服務清單,大力推行“電話預約上門服務”“民情聯絡員”“便民服務聯繫卡”等系列服務舉措,打通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今年以來,街道為民代辦各類事項5000多件,深得群眾認可。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六合區將黨的建設與網格化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去年在全區廣泛開展“一網格一支部”建設,通過在網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臺、強服務,進一步優化組織設置、強化組織功能,將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至社會肌體的“神經末梢”,形成了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目前,全區819個網格都單獨組建了黨支部,成為基層激發社會治理活力的黨組織“細胞”。

“以前是一個社區有一個黨總支,老百姓的訴求繁雜多樣,時有疏漏。現在‘一網格一支部’,每個網格黨支部都有自己的黨員志願服務隊,有了‘零距離’服務百姓的基礎。”六合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網格黨支部建起來了,網格內的黨員也就動起來。六合區統籌用好網格內閒置公房、合作社辦公用房以及黨員中心戶自建房等資源,按照“一室一徽一旗一牆一廣場”標準打造“網格黨群之家”。目前已建設“網格黨群之家”135個,鼓勵多網格共享共用,努力實現“格格有陣地”,初步做到讓每一名黨員群眾可以隨時到“家”中議事參政。

02 “網格+”織密平安鄉村建設網絡

今年7月26日中午,一名年輕女性冒著酷暑來到紫金農商銀行六合支行營業部,要求銀行櫃員向他人銀行卡匯去2萬元。該客戶緊張的神情,引起了櫃員的警覺。經再三詢問得知:該客戶中午接到學校老師的QQ信息,告知其侄子在校受傷送醫院治療需要2萬元的費用。櫃員憑經驗初步判斷這是一起電信詐騙,立即與該客戶所在網格的專職網格員聯繫,網格員立刻通過“網格微信群”與客戶姐姐聯繫上,確定小孩並沒有受傷,避免了客戶上當受騙,客戶對這種“網銀共建”的網格化治理方式大加讚賞。

六合區現有819個綜合網格、159個專屬網格。按照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2名以上兼職網格員、若干名志願者組成的“1+1+2+N”網格力量配備標準,配齊配強網格服務管理力量。該區創新了“網格+”工作思路,通過“網格+網絡”“網格+警格”“網格+銀行”“網格+志願服務”等形式,有效激活網格活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為平安鄉村建設織密了“安全網”。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該區著力擴展網格化服務治理的參與力量,建立“網格智庫”“鄉賢工作室”,把有威望、有經驗、有才能、有特長、有人緣、有熱情的群眾動員組織起來,廣泛發動治安積極分子、物業保安、樓棟長、送奶工、快遞員以及30000餘名平安志願者參與基層網格治理服務工作,共同擔任社情民意信息員、治安防範巡邏員、安全隱患排查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形成網格化社會治理人人參與、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可喜局面。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03 “村民小組理事會”引導村民議事

橫樑街道上馬村慄樹丁組有260畝土地承包給種田大戶,流轉費用如何定價、費用如何分配,過去一直都是由生產隊長說了算。成立村民理事會後,村組的事情都由理事會7名成員一起拍板,還有5名成員組成查賬小組,所有賬目集體簽字後,再向村民公示。“承包收入14萬多,每個人頭能分到1102元,所有賬都明明白白,村民也都服氣!”從隊長到“會長”身份的變化,讓基層“當家人”的腰桿挺得更直了。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六合區是國家民政部確定的村民自治試點單位,現在該區783個村先後都成立了村民小組理事會。去年,六合區村民小組自治試點工作方案,入選江蘇省農業農村政策創新成果。“雙聯雙議”是村民小組理事會參與鄉村治理的創新舉措。“雙聯”,就是行政村、村民小組兩個層級對村級重大決策實行“上下聯動”“雙向互動”;“雙議”,就是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前,由各村民小組進行“初審、初議”,村全體(代表)會議“複議、決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議政權。

線下“鄉村法律服務站”,線上“六合智慧普法”微信公眾號、“法潤民生”微信群、“六合司法”普法微博,為居民提供了精準貼心的法律服務。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04 “文明實踐站”弘揚鄉村文明風尚

“五一”節,金山村大營宋組村民老劉兒子結婚。本來老劉想按照老風俗,兒子喜宴三天:結婚的前一天吃暖房酒,第二天吃正日酒,第三天吃新娘回門酒。村裡“紅白理事會”知道後,主動找到老劉,希望他按照村裡規定婚事新辦,並主動幫助他聯繫婚慶服務公司,在他家門口熱熱鬧鬧地辦了10來桌酒席,一天就辦完。對此,老劉很開心地說:這婚事新辦真好,既熱鬧莊重還省事省錢!

該區在村居中普遍成立“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和各種志願者服務隊,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遏制大操大辦、攀比炫富等陳規陋習,利用各類自治組織“去除”不良風氣,形成健康向上的民風民俗。2019年,全區“紅白理事會”幫助村民理事2800多起,群眾紛紛稱讚這個事“理”得好。

六合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德治的載體,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區105個社區(村)中,已建成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打造出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主力軍,湧現出“紅喇叭”“大拇指”“龍臍山”“蒲公英”“好鄰邦”等一批文明實踐品牌。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他們還廣泛開展“最美六合人”“好兒媳”“最美網格員”“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廣泛宣傳好人好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等事蹟,常態發佈“善行義舉榜”,在全區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極大地聚集了社會正能量,築牢德治根基。

2019年,全區評選產生五星級文明戶105戶,四星級文明戶2743戶,三星級文明戶17998戶,評選產生星級美麗庭院372戶,“讓廣大村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中,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徐健說。

乡村治理“六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