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與昔日電池供應商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儘管在特斯拉來華前,松下一直是特斯拉唯一的汽車級電池供應商,自打2014 年雙方簽下合資建廠的協議,松下還在特斯拉的一號超級工廠中設有相關的電池生產線。然而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竣工,國產Model 3 生產加快,僅中國市場的年產能就要達到15萬輛,松下已經無法獨自承受的壓力,雙方的關係也圍繞產能開始有了分歧。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馬斯克甚至一度在推特上指責松下每年24Gwh的產能遠低於35Gwh的承諾,如此緩慢的生產節奏成為了特斯拉產能提升的阻礙。為此,特斯拉選擇多點供應商已是勢在必行。馬斯克也曾大方承認“特斯拉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尋找更多的電池供應商。”

而臨近年底,工信部發布了 19 年第 11 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大家期待已久的國產特斯拉 Model 3 出現在了新發布車型中,根據目錄,國產 Model 3 符合 19 年財政補貼的產品要求,意味國產特斯拉 Model 3搭上了補貼的“末班車”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但更重要的是,這一紙公告,還無意中洩露了特斯拉在電池採購方面正在發生變化,的確沒有再對昔日密友松下情有獨鍾。進一步深入挖掘來看,本次公示的國產 Model 3 有兩種配置 ID,唯一的區別在於所搭載的三元鋰離子電池。兩種類型電池續航里程分別為 445Km 和 455km,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分別為 145Wh/kg 和 153Wh/kg,百公里電耗分別為 12.4 kWh 和 12.5 kWh。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結合今年 8 月份來自於外媒的報道,“韓國 LG 化學將向特斯拉提供 21700 型電池將首先用於上海工廠生產的 Model 3 汽車,且供應協議並非獨家”。這麼看來,LG 化學正式進入國產特斯拉電池供應鏈已是實錘。

當然,特斯拉之所以會在中國市場選擇LG化學,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LG化學已經在中國南京建立了初具規模的工廠,也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技術層次。在去年,LG化學的發展速度更是非常之快,甚至出現在了全球汽車動力鋰電池企業出貨量排名的榜單上。由此可見,LG化學的技術實力也是國產特斯拉選擇與之合作的原因。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畢竟,特斯拉在海外建廠的長期目標就是為本地市場生產本地產品,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讓價格儘可能的便宜,以進一步提高銷量。由此可見,LG化學完全符合特斯拉的要求。但特斯拉為何不選擇中國本土的電池企業呢?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就有傳聞稱,特斯拉已與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將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電池,但隨之被特斯拉否認。隨後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正在和寧德時代洽談,後者可能成為特斯拉中國業務的合作對象。但隨後,寧德時代官方也發出闢謠聲明。

對於前者來說,儘管走的正是圓形電池路線,和特斯拉一致,但或許由於力神的電池性能距離松下還有相當的差距,能量密度和製造成本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所以特斯拉只接受了其產品報價,並沒有進一步表面合作意向。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而對於目前風頭正盛的寧德時代來說,產品實力值得認可,但雙方技術層面的交集點卻很少。一方面從電池封裝種類來看,特斯拉採用的是圓柱電池,而寧德時代擅長的是方形電池,同時已經開始加速佈局軟包電池,圓柱電池並不是其擅長的類型。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其次從電池路線來看,

特斯拉所走的是 NCA路線,而寧德時代所選的是 NCM路線。如果雙方強行合作,還需要重新自研配套的 BMS 系統,這對於目前迫切需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特斯拉來說,顯然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綜上來看,國內本土並沒有能夠與特斯拉走到一起的電池廠商,要麼技術不夠,要麼技術路線不同,相較之下, LG各方面更適合進入特斯拉在國內垂直整合的供應鏈當中。

不過有意思的是,就算LG率先搶下了國產特斯拉電池供應商這塊肥肉,但馬斯克似乎仍然有自己的考量。

據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工程竣工後,位於不遠處的二期工程也投入了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但是特斯拉一直沒有公佈關於二期工程的任何細節。有消息指出上海基地二期工程可能將為2020年推出的Model Y設立新的生產線,或者是特斯拉想要自建鋰電池工廠。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這些推測並非空穴來風,今年以來特斯拉動作不斷,先是在今年2月以2.1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能源技術公司Maxwell。今年10月,特斯拉又收購了Hibar Systems,一家專門從事電動汽車高速電池製造的公司,可以幫助特斯拉進一步開發內部電池。不僅如此,特斯拉的觸手已經伸到產業上游,多次與鋰電池原料提供商簽署合作協議。

野心不小,特斯拉與松下的關係正在分崩離析?

通過特斯拉收購電池公司、自主研發以及與鋰電池上游產業鏈合作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在電池方面的“野心”不小。畢竟,對於整車廠來說,未來自建電池工廠也是必由之路。包括大眾、戴姆勒等車企紛紛宣佈將自主生產動力電池,其實都是為了利於控制成本,並在與電池企業的洽談過程中,提高其議價能力,進一步加強在產業鏈上的發言權。

而等到馬斯克自造電池的終極目標實現的那一天:管你是松下、LG還是力神、寧德時代,我“硅谷鋼鐵俠”怎會被爾等凡人所任意擺佈。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