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四新”經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山東濟寧:“四新”經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如意全產業鏈智能製造項目

孔孟之鄉傳古韻,運河之都展新姿。近年來,山東濟寧破除“一煤獨大”、傳統產業偏重等痼疾,把握新機遇,採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四新”經濟引領產業升級,傳統產業質量和效益在提升,新興經濟規模在擴大,動能轉換加速推進,不斷釋放新活力,走出了一條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濟寧路徑”。

項目存量變革

“四新”落地前景可期

“‘四新’經濟是濟寧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是濟寧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標誌。因此,譜寫濟寧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必須圍繞‘四新’經濟,心無旁騖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濟寧市主要領導如是說。

前不久發佈的《2019年1-9月山東省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公示》中,濟寧市重大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位列山東省前列,其中,寧華大數據有限公司華為山東大數據中心、如意科技全產業鏈智能製造系統工程、辰欣藥業有限公司高端醫藥製劑、魯抗醫藥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魯抗高新生物技術產業園、泰山玻纖鄒城有限公司玻纖產業基地、利特納米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項目等“四新”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首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市場前景無限。


山東濟寧:“四新”經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珞石科技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項目

最近,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召開,42個觀摩項目,總投資300多億元。其中先進製造業項目31個、總投資239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4個、總投資32億元,產業發展配套項目7個、總投資28億元。一些“新面孔”項目,朝“四新經濟”轉變的輪廓逐漸明晰:海富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晶導微電子GPP芯片、漢唐福手機3D、中北鋰電等一些代表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可以說,“四新經濟”正助推濟寧經濟發展“存量變革”。

有了新目標,必然要朝著好成績前進。在大項目成為濟寧“四新”投資新亮點的當下,“四新”項目投資逐月提升。2019年1至10月份“四新”投資項目542個、同比增加113個,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3.3%,投資額佔比提升至28.7%。服務業投資增長9.6%、高於工業13.8個百分點,完成投資額佔比達54.9%、高於工業10.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0個百分點。技改、科技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2.1%、37.1%,分別高於全部投資增速9.6個、34.6個百分點。

產業增量崛起

十強產業護駕“四新”經濟

傳統資源型城市發展“四新”經濟,是否要摒棄曾經的產業優勢?濟寧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為此,濟寧市整合自身十強產業優勢,全面推動“5+5”十強產業規劃落地,一個產業、一個智庫、一套專班,實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工程,重點抓好321個重大產業鏈項目,提高產業園區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水平。


山東濟寧:“四新”經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晶導微電子芯片生產線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華為山東大數據中心、海富電子、晶導整流器芯片等35個重大項目為牽動,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大數據、北斗應用、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信息產業發展高地。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加快永生重工、永華數控、海緯機車、珞石機器人等97個重點項目建設,推進5G通訊、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支持100家重點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動濟寧製造向濟寧智造邁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突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石墨烯、稀土新材料等產業鏈,依託比亞迪、聯誠、聖陽電源等企業引進電機電控等配套項目,支持梁山專用車、重汽商用車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形成整車生產能力;加快泰山玻纖、益大新材料、科倫比恩炭黑等33個牽動性項目建設,推動碳纖維、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化。


山東濟寧:“四新”經濟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兗礦集團未來能源煤制油項目

醫養健康產業,支持如意國際健康城、魯抗產業園等26個項目加快建設,壯大辰欣、廣育堂等骨幹企業,構建“醫養健智”四位一體醫養健康產業鏈。高端化工產業,依託7家省級化工園區,延伸煤化工、鹽化工、橡膠化工、生物化工產業鏈,強化上下游企業協同,大力推進凱賽生物長鏈二元酸、中港精細化工、榮信煤化、盛發焦化等54個牽動性項目,建設高端化工產業集聚區。紡織服裝產業,強化如意集團龍頭帶動作用,支持汶上建設休閒服裝製造名城,鼓勵骨幹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努力把濟寧打造成全球時尚紡織智造基地。現代高效農業,以培育和招引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模式,推進農業與加工業、物流、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每個縣市區重點打造2—3個優勢產業集群。

放管服可聽可見

“四新”之路走得通又暢

騰籠換鳥,會影響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速,卻會積累破繭成蝶的強大動力。在濟寧,“壯士斷腕、破立並舉”的幹事熱情正在廣大黨員幹部間蔓延。

在每個環節,濟寧都制定了實打實、硬碰硬的實招、硬招。一方面,制定提升幹部執行力的《實施意見》《實施方案》,開發新舊動能轉換和重點工程項目掛圖作戰2個可視化督導平臺,建立“藍黃紅”三色管理體系、企業反映問題直通車制度,督促各級領導幹部帶頭當好“一線施工隊長”。紮實開展以“七賽七比”為主要內容的“大競賽大比武”活動,舉辦了重點工作專題答辯會,市級領導現場答辯、接受質詢,以上率下推動工作落實。積極探索創新宏觀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新途徑,超前謀劃、精心佈局,運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思維和信息化手段,率先開發設計了新舊動能轉換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平臺由濟寧新動能網站、手機APP惠企端和政務端“一網兩端”組成,構建集項目管理調度、政府服務企業、工作督導考核、可視化分析研判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如今,平臺的信息化、網絡化、便捷化不僅為企業獲取信息、項目快速推進、政府分析研判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濟寧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新通道”。

另一方面,“6501”培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開展。全市重點培育50家電子信息製造業示範企業、5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範企業、50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建成50條智能生產線、研發生產50個高端智能產品(裝備),推進50個信息產業重點項目建設。經過近兩年的培育,信息產業迅速膨脹,重點項目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不斷融合。目前,企業信息化發展指數達72.08,綜合位居全省第三;共建成5家行業雲平臺服務商、15家雲應用服務商,上雲企業已達616家,各行業示範企業初步形成標杆引領作用,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

濟寧市還將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四新”經濟發展的意見》,制定《濟寧市“四新”經濟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主線,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通過抓好招商引資、項目投資、“四新”百強企業、“四新”示範企業等戰略舉措,在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上實現突破,促進全市“四新”經濟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四新”經濟明顯回升;到2021年,“四新”經濟顯著提升;到2022年,“四新”經濟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奮進中的濟寧,正積蓄由大到強的新動能,奮力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數據來源:濟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