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行動協同發力,南京按下城市攀升快進鍵


“四新”行動協同發力,南京按下城市攀升快進鍵


4月1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發佈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計劃。這座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將以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建設協同發力,切實把疫情衝擊影響降到最低,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發力“新基建”,346個重大項目“搶跑”

“以有效擴大內需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以自身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面對宏觀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外部環境,南京提出以新基建的全面突破支撐經濟企穩運行、適度增長,力爭今年完成年度投資超867億元,排定重大項目346個。

新基建重金投入並非“大水漫灌”,而是有著精準的問題導向。南京提出,要解決當下5G網絡基站密度偏低、充電樁佈局制約、數字產業公共算力算法平臺缺乏、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絡格局還未形成等問題。搶抓新一輪建設機遇,加快在建的5G基站、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在此背景下,南京5G網絡設施將加快布點,在全市範圍內組網投用,推動騰訊華東雲計算基地、國家先進計算產業中心南京基地等項目加快建成、按期投產。“5G領跑新基建,將催化各類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其中大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糧倉’,成為剛需。”中興通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在南京濱江開發區打造全國領先的5G+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聯合運營商向全國複製推廣。

當前,國家為鼓勵新基建出臺系列政策。南京乘勢而上,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中國電信江北5G創新中心、南京市政務雲等21個新項目提前至年內實現開工,總投資726億元,當年完成38億元以上。一批儲備項目也將盡早啟動。列入儲備的中國移動5G核心雲計算中心、揚鎮寧馬城際鐵路等19個項目加緊開展前期工作,努力“搶跑”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在新產業行動計劃中,南京提出聚焦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未來新業態五個新產業方向,確保今年產業總規模超4000億元。其中,新一代數字經濟規模1800億元,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新型都市工業產值600億元。

鋪設“新場景”,刺激拉昇消費力

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低迷,南京推出系列舉措讓城市消費快速升溫,提振消費信心。這次公佈新消費行動計劃,標誌著刺激政策再加碼,南京市相關部門提出,適時在新街口、夫子廟、百家湖、河西、仙林等主要商圈開展“進門有禮”活動,對每日到店消費的前100名消費者,給予當日消費補貼。加大5G終端產品消費刺激力度,對購買5G智能手機、辦理5G套餐業務的市民給予一定補貼。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放開外地戶籍消費者購車限制,開展老舊汽車淘汰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打造市域核心區1公里充電生態圈。此外,還將研究出臺家電產品升級換代相關政策,依託蘇寧易購、五星電器等平臺型龍頭企業,促進市民購買低能耗、智能型家電。

除了需求側的強刺激外,消費供給側將營造更多新場景。南京市明確將放寬臨時外擺限制,在今年國慶長假前允許有序設立“週末臨時外擺”,試點推行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城市管理負面清單制。為了延伸消費新時段,一方面,大力推動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南京1912、百家湖1912等形成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另一方面,試行2.5天週休息制度。鼓勵各類企業在滿足生產經營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靈活試行每週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適時試行每週2.5天休息制度。

多重政策加持,將支撐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領跑江蘇省。南京提出,今年要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社零排名中實現爭先進位,佔全省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去年,南京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4846億元,今年要實現增長9%左右。去年,全市網絡零售額4220億元,今年預計實現增長24%,直播、社群、數字商業、C2M等新型消費總額突破1000億元。

城建再提速,跑贏新一輪城市競爭

新都市行動計劃出爐,南京城市建設全面提速。南京將在年初排定的800億元城建投資基礎上,創造條件提前啟動實施一批儲備項目,同時聚焦城建領域的短板和弱項,新增一批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公共服務設施、綜合開發項目,力爭全年新都市建設投資超過1200億元。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先行軍,是擴內需穩增長的壓艙石。”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通過這一輪新都市行動,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具體而言,在重大樞紐建設上,今年將建成投運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建成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實施西壩港物流中心建設,續建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推進南京北站、寧蕪鐵路外繞徵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在過江通道建設上,將建成長江五橋、浦儀公路西段,續建和燕路、仙新路、建寧西路、龍潭4條過江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軌道交通方面,南京銜接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評估和優化工作,爭取“十四五”期間軌道交通保持10條左右線路同時建設的規模,年度投資強度保持在200億元左右。這一建設水平將保證南京的軌道運營線路里程長期保持一線城市行列。

疫情衝擊之下,新科技、新產業加速孕育,新業態、新模式逆勢成長,新戰略、新政策密集推出,這是行業之間、城市之間重新“洗牌”的重要契機。南京市主要領導表示,這份應對疫情衝擊、穩定經濟運行、實現年度目標的“南京方案”,致力於用超常規的辦法、不尋常的力度、針對性的安排,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奮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從而化危為機、贏得長遠發展新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