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說到啟辰,或許大家都曾經有個疑問,跟著東風啟辰一起誕生的廣汽理念、寶駿等品牌究竟是屬於合資品牌還是屬於自主品牌?說是合資他們背後都有東風日產、廣汽本田、上汽通用這樣的傳統合資廠商,說是自主,但他們都用著日產、本田、通用的技術!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合資自主,某些品牌的遮羞布!

到此我們就不得不提一個新名詞“合資自主品牌”,其主要是指國內汽車合資公司通過購買、引進外方產品技術平臺,並在此基礎上重新開發出知識產權歸屬於合資公司的品牌、車型。說白了就是傳統意義的合資品牌,是國內品牌與國外品牌合資建立生產,為國外品牌在國內發展而設立的,而合資自主品牌則是在它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國內品牌的話語權的地方。其實這也是當時政策所致。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早些年自主品牌發展比較滯後,國內的汽車產業發展也要遠遠落後於國外。為了振興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掌握更多的先進造車技術和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當時工信部曾提出“到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要達到國內市場佔有率的50%,自主品牌轎車要佔40%”的計劃和要求。後來國務院也發佈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支持汽車生產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國內外併購等多種方式發展自主品牌。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對於不少國企來說,想要快速發展自主品牌顯然比較有難度,但任務下來了就必須要有對策,於是把部分任務分攤到合資企業身上,就成了一劑“靈丹妙藥”。借用合資品牌為背景和技術支持打造新的自主品牌,於是合資自主品牌的構想就出來了。而當時這個構想也得到了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的認可,結果作為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的“計劃經濟”產物,並且有著中國特色的合資自主品牌,如雨後春筍那般誕生了。

揭開啟辰面紗,原來也就這樣!

好了,前面聊得太多關於合資自主品牌的事情,差點偏離了今天的主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啟辰誕生於2010年),所有的合資自主品牌存活下來的,只有上汽寶駿與東風啟辰。今天寶駿的市場表現,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反觀東風啟辰,或許大家跟我一樣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街上幾乎看不到啟辰車的身影?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到這我們就要好好聊聊,東風啟辰究竟是採用了什麼樣的戰略,讓其至今無法翻身!

瞭解過東風啟辰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從東風啟辰誕生的那一天起,其時時刻刻都在拿著東風日產說事。比方說東風日產引以為傲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在啟辰車型上依然可以看到,甚至部分啟辰車型還依然與東風日產車型共線生產,以此來彰顯啟辰的質量與品質。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不可否認,在品質方面啟辰相比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現來看,絕對對得起“東風日產”四個字,畢竟用的材料和技術均是來自日產,但畢竟日產也不傻,讓一個東風啟辰什麼都與東風日產一樣了,那價格更高的東風日產怎麼賣呢?雖然在三大件上乃至供應商上,東風日產與東風啟辰均採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體系,但別忘了,IPhone還有SE版本來分攤成本、拉低門檻呢。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曾幾何時,筆者也曾被東風啟辰“洗腦”過,天真的以為東風啟辰真的會讓東風日產乖乖屈服,但當筆者親身體驗過東風啟辰的作品之後,一切瞭然!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以全新T90 為例,作為東風啟辰旗下旗艦產品,東風啟辰T90沿用了東風日產奇駿的三大件及工藝,在頂配售價上甚至比奇駿的小弟逍客最低配價格還便宜100元,接近8萬元的價差,難道真的就真的是東風日產的溢價能力嗎?顯然不是,打開全新啟辰T90車門,雖然內飾設計還是很帶感,但筆者徹底被拉回了10幾年前。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作為一個汽車媒體人,在10-20萬這個級別的車型接觸沒有上千,也夠八百,但啟辰T90車裡一股刺鼻的異味撲面而來。我無從得知這樣的表現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但我知道至少在近5年內,我沒有接觸到異味如此強烈的車型!哪怕是剛剛出廠不到1周的自主品牌車型。而反觀其大哥奇駿,打開車門一切都顯得那麼正常!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職業操守告訴我,不能僅僅憑一臺車的異味就打死一個優秀的品牌,筆者特意以“啟辰異味”為關鍵詞到百度裡搜索了一番,上百萬的結果。說實話作為一個成立不到10年的品牌來說,顯然有些多了!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而同樣的問題,放在被啟辰一直標榜的“東風日產”身上呢?不足百萬的結果就已經在告訴我們,東風日產並不傻,不可能讓啟辰得到自己最核心的利益。由此可見,東風啟辰沿用東風日產的很多技術不假,但其扮演的角色,絕對不是東風啟辰所宣言的那樣充滿“性價比”。相反,這更像雷諾-日產-聯盟,增加了一個銷售渠道,來分攤聯盟內相關車型研發、生產、設計成本,用不同的價格區間去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

拿著“雷諾日產三菱”梗玩了一輩子,為什麼路上啟辰車依然很少?

在瞭解過啟辰之後,筆者得到的感悟是:日產雖好,但絕對不可用啟辰貪杯,與其說東風日產與啟辰共享技術,倒不如說啟辰在處理東風日產淘汰的餘熱。畢竟最好、最優的東西才是廠家溢價的核心,否則全新啟辰T90與奇駿那接近8萬的價差,怎麼可能是平民老百姓能輕易佔到的便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