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硅谷”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南繁硅谷”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南繁硅谷”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立冬一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南繁“候鳥”又將啟程,奔赴北緯18度線以南,位於海南三亞、陵水、樂東的南繁基地。每年冬季,有來自全國29個省、700多家單位的近7000名科研人員從事南繁工作,其中不乏袁隆平、李登海、謝華安等種業大咖。截至目前,通過南繁育成的新品種佔全國新品種總數的70%以上。

中國雖大,只有一個南繁。2015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2015-2025年)》出臺,南繁規劃納入國家戰略工程。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調研時強調,“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如今,經過部省共建、多方合力攻堅克難,南繁基地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1月18日,陵水安馬洋、樂東抱孔洋育種基地配套服務區和南繁科技城安置區同時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南繁季來臨時,“候鳥”們就能有更穩定的“家”,可以更安心地開展育種科研了。

這場南繁育種基地建設的攻堅戰,即將吹響決勝的號角。

穩住核心區 建好服務區

北方已入冬,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平均氣溫還在20℃以上。正是這裡獨特的光熱資源,讓農作物新品種育成年限從8-10年縮短到4-5年,大大加快了品種選育進程。“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於南繁。”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這樣說。不僅如此,我國雜交水稻、緊湊型玉米、轉基因抗蟲棉等育成和應用,南繁功不可沒。

然而,“一張木床、一頂破蚊帳、兩把椅子、一張瘸腿的桌子”,當年南繁育種的艱苦也讓袁隆平記憶猶新。尤其是經過多年發展,南繁在海南三亞、陵水和樂東等市縣建成了大量零散的育種基地,科研用地不穩定、田間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逐漸暴露。同時,隨著海南省城鎮化進程加快,冬季瓜菜、花卉種植、旅遊觀光迅猛發展,南繁“候鳥”與海南“土著”的用地矛盾,落實南繁用地難、保障生物安全難、配套設施合規難等問題日益凸顯,南繁被戲稱為“難煩”。南繁人對科研用地和配套服務區用地這“兩塊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2015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2015-2025年)》出臺,劃定了26.8萬畝科研育種保護區,全部上圖入庫,納入永久基本農田範圍予以重點保護,實行用途管制,並對新基地和老基地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用地提出了相關要求。“兩塊地”穩住了,南繁有了“定海神針”。

隨著科研用地與配套服務區的劃定和落實,困擾了南繁人60年的“難煩”之問終於有了答案,讓育種家更安心。

今年的南繁季剛開始,在樂東縣黃流鎮抱孔洋育種基地內,山東省桓臺縣新星農作物研究所所長鞏潤梅已經在悉心照料剛出土的玉米幼苗。自2002年從事育種以來,她來南繁已有18個年頭。想想早年間科研用地缺乏保障、居無定所的窘境,眼下這10畝穩定的育種田讓她倍感珍惜。不僅科研用地穩定,有了配套設施,她再也不用在農戶家裡過“睡床板、住草房、沒鍋沒灶”的日子了。

“《南繁規劃》劃定了745畝科研建設用地,通過海南省‘多規合一’全部納入建設用地範疇。目前,陵水安馬洋和樂東抱孔洋配套服務區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謝焱告訴記者,三亞市落根洋新建核心區和海南生物育種專區的配套服務區也將在年底陸續開工,4塊新基地的配套服務區將預計在明年南繁季節前功能性投入使用,滿足南繁科研單位生活、生產和科研需求。

各方合力 打好“兩塊地”攻堅戰

“生活配套服務區終於開工了。”日前,湖南南繁基地主任譚新躍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專門發了一條朋友圈。

不只是各省南繁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海南省南繁工作領導小組、海南省和三市縣南繁管理局、南繁重點鄉鎮的專職工作人員和村級聯絡員……南繁基地建設的突破,讓南繁管理服務體系中的每個人都難以平靜,因為深知其中的不易。

從租地到管理,上海選擇“親力親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組建了基地建設工作組,“從規劃設計、土地流轉再到田塊平整、建築施工等各個環節,基地建設經常要與規劃、國土、農業農村、林業等各政府部門聯繫協作,對於一個農業科研單位來說,工作推進難度很大。”工作組負責人樓飛坦言。

在土地流轉之前,光是釐清土地權屬問題就曾讓工作組傷透了腦筋。“由於基地規劃範圍內土地性質複雜,共涉及陵水縣2個鎮3個村398戶村民的1200個地塊,土地流轉工作量很大。”為了保證包含綜合服務區、農作物品種展示區、水稻育種專區、試驗配套功能區等在內的約10

30畝的規劃建設,上海南繁工作組與陵水縣政府共同簽訂了《農業領域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開展了一場“租地”攻堅戰。

“我們一家一戶做工作,經常從上午聊到天黑,有時村民外出幹農活兒,回到家吃完飯已經是8點多,談到11點是家常便飯。就算談攏了的事情,反覆變化、反覆溝通也是常有的事兒。”2019年7月,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完成流轉付款土地841畝。樓飛內心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開動員會、帶頭做思想工作……土地流轉的順利完成與當地各級政府部門及村幹部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與上海不同,湖南以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為平臺,統一租地、統一管理。從以前的分散租地到現在的“抱團”拿地,不但科研用地更有保障,管理效率也提高了。“截至目前,4000萬元土地流轉租金已全部撥付到位,每畝500元的租地補貼也已經發放到農戶手中。”湖南省農作物種子南繁中心陵水縣負責人徐新明告訴記者,接下來,湖南省將對這2050畝實驗用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涵蓋平整土地、排灌、田間道路、橋樑、圍欄、溫室大棚、公廁及工具用房等工程,預計投入資金約7500萬元。“今年,已有47家南繁單位簽訂入駐協議,即將開始本季育種工作。”徐新明說。

除了育種核心區,配套服務區的土地流轉也不容易。樂東抱孔洋南繁育種基地配套服務區規劃面積252畝,其中涉及黃東村220畝、懷卷村32畝。“懷卷村人多地少,光這32畝地就涉及80戶農戶,徵地阻力不小。”懷卷村黨支部書記陳泰策遇到的困難,黃東村黨支部書記孫其仁也深有同感。孫其仁指著村裡的一片土地告訴記者:“這170畝曾是一片芒果林。”黃東村是當地出名的“芒果村”,種植芒果收益高,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徵地工作一度陷入兩難。

既要保障南繁基地建設,又不能讓農民吃虧,在樂東,從縣長、鎮長再到村黨支部書記,各級緊密配合、相互協作,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252畝配套服務區的徵地工作就順利完成,各項徵地補貼也已發放到農戶手中。

穩住“兩塊地”,各級政府部門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談到徵地工作的辛苦,海南省樂東縣副縣長王福東無意中說起一個細節:“今年‘十一’舉國歡慶的時候,我們還在地裡談流轉,工作太忙,假期都沒來得及和家人團聚。”

優化服務區結構 租售根據公益屬性

隨著海南城鎮化進程加快、冬季瓜菜迅猛發展,南繁建設用地有限,怎樣高效利用有限土地,更好地服務種業科研創新?怎樣更有針對性地滿足育種家的要求?

對此,陵水縣配套服務區籌建單位——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揚表示,建成後園區內房屋將施行租售並舉,各省申請面積將與所租用的育種基地面積佔比相匹配,不可超額申請。與商業用地不同,配套服務區建設屬於公益性項目,租售價格將低於市場價,且不可轉賣,真正做到為南繁單位排憂解難。

樂東是南繁大縣,在抱孔洋國家南繁育種基地上,每年來自北京、天津、山東、廣東等25個省(市、區)的250餘家南繁育制種單位落戶於此,數千南繁“候鳥”的生活及科研配套服務如何保障?

“為滿足不同南繁單位的需求,我們對服務區結構進行了優化。”承擔抱孔洋配套服務區建設項目的海南魯坤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斌表示,為滿足多數單位的用房需求,將同時建設小戶型與大平層兩種戶型,辦公住宿兼用,用戶可根據需求自由組合使用,低密度住宅區、院士工作站等區域更注重

私密性。同時還將建設倉儲、農機、烘乾、曬場等科研配套區域,滿足南繁單位的科研配套服務需求。

據瞭解,該園區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居住面積4.1萬平方米,預計建設住宅500套。“一期優先開展68畝生活辦公區建設,預計明年南繁季前投入使用。”郭斌告訴記者,依託抱孔洋配套服務區,公司還將在周邊建設特色小鎮,發展農旅產業,同時為商貿物流發展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憑藉當地資源稟賦打造海南優質特色農產品集散地。“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也將為當地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郭斌說。

作為育種高新技術應用的“聚集地”,在5.3萬畝育種核心區規劃中,單獨劃定的5000畝生物育種專區是“南繁硅谷”作為種業創新高地的重要體現。因此,保護生物安全、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對此,籌建單位——海南省農墾南繁產業集團董事長徐強富表示,120畝配套服務區用地已完成流轉,正在建設中。為更好地保障生物安全,將對入駐服務區的南繁單位實行資質審批制,相較於其他育種保護區而言,各項管理上將更為嚴格,全封閉、全圍欄、憑證出入將成為“標配”。

科技城為南繁注入創新活力

何為“南繁硅谷”?在海南的建設規劃中,主要包括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三大板塊。其中,南繁科技城位於三亞市,已被納入亞洲灣科技城整體規劃。科技城規劃範圍6028畝,圍繞南繁科研、種業科技、熱帶農業科學三大產業領域,力爭打造種業國際智慧生態產城。

人才住房保障、零租金辦公用房、外籍人才家屬“綠卡”、落戶企業補助……通過人才獎勵、產業指導、扶持鼓勵等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南繁科技城已經引進落戶項目60個,中國科學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種子集團、隆平高科、中化農業……不少國家級科研單位和大型種子企業已經達成入駐意向,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

為支持南繁科技城建設和南繁科研創新,海南省創新投入機制,專門設立南繁科研育種創投基金。海南省南繁局副局長郭濤介紹:“首期已完成募集15億元,二期將再向社會募集資本100億元。”

如果說種業是農業發展的“芯片”,那麼種質資源就是種業的“芯片”,動植物種質資源是我國寶貴而珍稀的戰略資源,選育良種更離不開優異種質的保存與利用。據介紹,為便捷、安全、高效地引進世界各地的種質資源,海南還將在三亞崖州灣月亮島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與全球種質引進口岸差異化發展,重點突出熱帶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海南自貿區港創新三大特色。

為更好履行管理服務職能,海南設立了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管理局負責人李健介紹:“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將與現代種業核心區、動物旅遊活力區、生物科技發展區、植物科普旅遊區等聯動,同時服務於全島產業項目。”

“南繁基地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表示。目前,南繁基地建設已下達國家資金10.81億元,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供地農民補貼和公共執法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正有序推進實施。“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砥礪奮進,助力南繁再創佳績,實現種業強國夢。”張延秋說。

種子天下協辦單位:

安徽茂施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安徽萊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