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效體不是炸藥,勝似「炸藥」的孔內特殊爆破

後效體不是炸藥,勝似“炸藥"的孔內特殊爆破

今天,我帶大家認識一位新材料學裡泰斗人物,爆紅網絡紅人,被譽為後效體之父的奧星首席科學家田志波先生。

2018年2月28曰,他研製後效體技術在西安經國內各方專家評價為此技術為國內外首創。被新華網報道後,火藥專家,新材料學第一“牛人”火了,就在一夜之間,吸粉上億。點擊量達到5.4億。是新材料學是科學界革命性重大的發明,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好評美論刷屏爆朋。很有可能,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就是他的粉絲,明人不說暗話,我也是他忠實的鐵桿粉絲。

有人稱他是科學家、專家、教授、網絡紅人自自然頭銜眾多,其實他低調親切就像鄰居一位精神矍鑠老人,上樓箭步如飛。他就在稱為中國西安硅谷的高新區錦業路。他的發明“非火工品”的後效體技術和聚能彈配合發力,與一般傳統的射孔器不同是後效體粒子是在聚能彈爆炸基礎上實現第二次爆炸,聚能彈金屬流將後體效粒子曳入孔內做功啟裂壓實帶形成網狀裂縫,使孔道內致裂開花。又清除孔道汙染。增加孔道與地層裂縫暢通。是該技術最大的亮點。

從全國各地低滲油田成功應用,都取得了很高採收率,為國家能源找到了優質的接替油田。是新材料學一項偉大創新,有網友稱他的“非火工品”是中國版的“居里夫人”。

1955年田志波先生出生經濟貧困關中農村,1977年縣高中畢業後參加大隊勞動當會計,後來經公社推薦考取了華南理大學。攻讀火藥專業。1980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兵器部第四研究院,先後從事無殼槍彈,反坦克火藥筒研製,1986年率國家課題組研究“廢舊彈藥再利用”獲得國家火炸局一等獎。從工作到退休一直從事新材學研究至今,還創立一門全新學科“微觀孔道學”。

1999年退體後,和妻子蘇豔玲夫人搭檔,找到一個僻靜之所創辦了自己科研室,當時最缺就是科研經費,把家裡所值錢東西變賣充作經費,購買先進科研設備,嘔心瀝血經七年拼搏。2007他們研製集束式射孔器在東海之濱中海油田一炮打響,解決了多年壓實帶汙染難題,成功應用因起小範圍的轟動。他臥薪償膽付出,換來了人生第一桶金。雖說集束聚能射孔器較前先進,還存在些不足。在科學道路從不服失,追求極致的田志波專家就有了更大夢想和更遠的目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經常勉勵自己。上次成功後有了些許經費,他全部投到新的項目中去,這個項目在新材學裡學術用語叫“非火工品做功技術”,說通俗一點就是研製後效體不是炸藥,勝似“炸藥"的孔內特殊爆破。經過七年“冬寒抱冰,夏熱握火”的潛心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2013年,非爆工品後效體技術問世,此技術像一匹驚豔世人的黑馬,橫空出世,引起科學界一片譁然,驚叫!被業界譽為後效體+聚能彈最完美的黃金搭檔。

隨之全國各大油田成功應用,提高單井增加產能引來一片叫好聲,捷報,賀函,鋪天蓋地而來,國家的,地方的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被譽《保衛石油能源的先驅》

如今,他站在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著力打造內陸腹地科沿高地,助力西安硬科技“八路軍”敲醒沉睡千年西安科技。“一帶一路”是西安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自從漢唐以後,西安已經寂寞千年了,不能再慢,不能再等了。”他要和西安硅谷“八路軍”一起,把人文古都打造成硬科技之都,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