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干货!临沭亮出扫黑除恶成绩单!

12月3日下午3时,临沭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召开,全面介绍我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 | 全是干货!临沭亮出扫黑除恶成绩单!


临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的如何?

话不多说

咱靠干货数据说话!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每月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扫黑除恶工作。重新调整充实了县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建立“三级书记”抓扫黑工作机制。

(二)全面梳理深挖,深化线索核查

截至目前,中央督导组交办转办、省委巡视组交办、省扫黑办转办、市委主要领导批办的21起重点案件线索已核查完成20起,剩余刚交办的1起正在核查;市扫黑办交办转办的54起案件线索目前已核查完成52起,剩余刚交办的 2起正在进行核查;县扫黑办收集的104起案件线索,目前已完成核查91起,剩余13起正在核查;通过巡察办、信访局、12345市民热线收集线索3条,目前已全部核查完成。

(三)依法严厉打击,威慑黑恶犯罪

我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打击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刑事拘留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80人,逮捕138人,侦破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0个。我县加大“打财断血”力度,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共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7125.7万元,判处财产刑39.25万元。

(四)全面深挖彻查,打黑“打伞”并行

县纪委监委加大对群众来信来访、上级交办案件线索的核查力度,今年以来,纪委监委共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线索7起,查实3起,其中“保护伞”问题2起2人,工作推进不力1起1人。

(五)加强协作配合,提高整治效果

深入开展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涉及本系统本行业领域各类违法犯罪问题线索,重点行业领域共摸排线索25条,已全部核查完毕。政法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的行业管理漏洞,向相关部门提出34条加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建议,相关部门已全部落实整改措施。

(六)加强组织建设,铲除滋生土壤

进一步强化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对确定的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共选派16名第一书记和34名工作队队员进行帮包。全面清理曾受刑罚村干部14名,每季度对全县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1次,到目前为止共培训1800余人。

(七)丰富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

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构建立体化宣传模式,全方位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持续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10月份以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临沂电视台、沂蒙晚报等媒体对我县扫黑除恶工作进行了报道。

发布会上

县扫黑办相关负责人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予以回答

记者:请问,听说前段时间我县法院刚宣判了一起农村涉恶犯罪团伙案件,您能不能给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答:2019年11月13日,临沭县人民法院对以吴某波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一审公开宣判,对8名被告人以寻衅滋事罪、妨害公务罪、挪用资金罪、贪污罪及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做出一审判决,分别被判处四年到一年四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十五万元。

经审理查明,2009年以来,被告人吴某波与吴某、吴某周、吴某谦等人相互纠集、组成恶势力犯罪团伙,在临沭县郑山街道范围内欺压群众,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8人相互纠集共实施寻衅滋事违法犯罪行为11起,包括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强行霸占他人土地,随意殴打、辱骂群众和处警人员;以暴力、威胁方法阻挠政府清理沭河养鱼网箱;在分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时,虚报数额,骗取国家资金归本人及近亲属所有。

该恶势力犯罪团伙,横行乡里,强拿硬要,任意占用公私财物,多次辱骂他人,群众深受其害,被公开宣判后,当地百姓拍手称好。下一步,县扫黑办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依法严惩,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并同步推进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


记者:请问,下一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有什么打算?

答:重点行业领域是涉黑涉恶犯罪的多发区域,县扫黑办一直高度重视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工作。近期,县扫黑办将组织开展“破袭战乘胜追击60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强化线索排查。组织重点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开展一次涉黑涉恶线索大排查、大起底行动,对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涉黑恶线索进行全面认真排查,全面摸清本行业领域涉黑涉恶情况底数,做到不留死角和空档。

二、强化司法监察建议的落实。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将对办理的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进行认真分析,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监管建议,县扫黑办将协调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抓好整改落实,并严格进行跟踪问效。消除行业领域监管上的盲区和漏洞,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生存空间。

三、强化突出问题整治。着力解决有关重点行业领域对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治不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自然资源领域的采石、采砂、征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房产“黑中介”,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交通运输领域的收取 “保护费”“入会费”的问题;市场监管领域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垄断经营的问题;地方金融领域的“套路贷”、“校园贷”、涉黑恶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